秋陽把天下城“共生林”的樹葉染成金黃,林部落的“聖林祭祀”即將開始,可聖林外卻圍滿了手持沙粒袋的難民——阿沙領著難民們擋在祭祀入口,沙粒從指縫間漏落在地:“聖林的野果我們也幫著摘,防蟲也出了力,憑什麼祭祀隻許林部落的人進?我們也要祭拜樹神,求它護著我們的耐沙麥!”
林部落首領阿林握著刻滿樹紋的祭祀杖,臉色鐵青:“聖林祭祀是我們的祖製!隻有部落長老能進,外人進去會驚擾樹神,壞了生態平衡!你們要祭拜,就在林外拜,彆壞了規矩!”
爭吵聲中,阿稷扛著空麥種袋匆匆趕來,袋口沾著未發芽的固沙樹籽:“北境又刮沙暴了!剛種的固沙樹幼苗全被埋了,現在隻剩這麼點籽,要是再種不活,共生林就要被沙吞了!祭祀要是吵下去,錯過播種時節,大家都要遭罪!”
龍弈心裡一沉——昨夜他查看“生態記憶樹”時,發現樹上掛的“幼苗生長記錄條”大多寫著“枯萎”,北境沙化的速度遠超預期。可眼下林部落守著祭祀權不讓步,難民覺得被排斥,雙方都盯著“信仰歸屬”,沒人願意先為生態資源妥協,“林田共生體係”第一次麵臨信仰層麵的撕裂。
更糟的是,當天中午,聖林旁的“林田共生碑”被人塗了漆:林部落的人在碑上畫了隻有長老的祭祀圖,難民則在旁邊畫了滿是沙粒的麥田——對立情緒第一次從口頭爭執變成了實際行動。阿豆抱著“資源互助盲盒”蹲在碑旁哭:“盲盒裡裝著林部落的樹籽和難民的沙粒,本來是要一起種的,現在怎麼連碑都要塗臟……”
龍弈沒立刻責怪誰,隻讓阿豆把林部落的長老、難民代表、各部落首領、“符號監督隊”的孩子都召集到聖林入口。他指著碑上的塗痕:“林部落的祭祀是為了護樹,難民的祭拜是為了護麥,就像共生林裡的樹和麥,少了哪一樣都活不好。要是隻讓一方祭拜,樹神也不會高興——它要護的,是所有護它的人。”
林部落的老長老阿木顫巍巍地掏出片祖傳的祭祀樹葉:“祖製裡說‘樹神喜和不喜獨’,以前也有外族人幫著護林,隻是後來忘了怎麼一起祭拜。我們可以搞‘雙祭共生禮’:第一祭由林部落長老主祭,求樹神護林;第二祭由難民代表主祭,求樹神護麥;祭祀後,大家一起在聖林外種‘共生苗’,每棵苗都混著林部落的樹籽和難民的沙粒——這樣既守了祖製,也沒排斥外人。”
阿沙沉默了很久,從懷裡掏出個沙粒袋:“我們不是要搶祭祀權,是怕被當成‘外人’。要是能一起祭拜,一起種苗,我們願意守林部落的規矩,不隨便進聖林深處。”阿豆突然舉起“資源互助盲盒”,裡麵裝著各部落的資源信物:“每個盲盒裡都有‘互助承諾’!林部落的盲盒有‘樹籽+允許共祭’,難民的盲盒有‘沙粒+守林規矩’,農耕部落的盲盒有‘麥種+幫忙育苗’——打開盲盒,就能知道怎麼一起做!”
孩子們舉著盲盒跑向眾人:林部落的孩子教難民怎麼行祭祀禮,難民的孩子教林部落怎麼用沙粒改良土壤,農耕的孩子則教大家怎麼混合樹籽和麥種育苗——阿木長老看著孩子們認真交流的樣子,突然對阿林說:“祖製也該跟著時代變,樹神要的是共生,不是獨守。”
可新的問題又來了。共生苗需要大量肥沃的土壤,聖林的土不夠,難民帶來的沙質土又不適合育苗;林部落的長老們擔心“共祭會讓祖製變味”,私下裡商量著要縮短祭祀時間,不讓難民主祭第二祭。阿林急得直跺腳:“長老們說‘一步退步步退’,再讓下去,祭祀就不是我們的了!”阿沙也急了:“土壤不夠,苗種不活,說再多祭祀也沒用!”
龍弈沒讓矛盾升級,隻帶大家去共生林的“育苗區”。孩子們已經用“資源互助盲盒”裡的材料搭了個“混合育苗棚”:棚裡的土壤一半是聖林的沃土,一半是難民帶來的沙質土,還混了農耕部落的麥稈肥;每棵育苗盆上都貼著“雙祭標簽”,寫著“林祭護樹,難祭護麥”。阿豆笑著說:“孩子們都知道怎麼混土、怎麼一起育苗,我們大人怎麼還在吵?”
林部落的長老們看著育苗棚,慢慢鬆了口。阿木長老說:“祭祀時間不變,第二祭讓難民代表主祭;土壤不夠,我們可以把聖林邊緣的沃土分一半出來,再教大家用‘樹葉肥’改良沙質土——祖製裡的‘護樹’,從來不是隻護樹,是護所有靠樹活的人。”
“雙祭共生禮”舉辦那天,天下城的人都來了。第一祭時,阿木長老領著林部落人念祭祀詞,聲音洪亮;第二祭時,阿沙領著難民代表捧著沙粒袋祭拜,神情虔誠;祭祀後,大家一起在育苗棚種共生苗,林部落的人放樹籽,難民放沙粒,農耕部落的人蓋土——每棵苗都像是一個小小的“天下城”,包容著不同的元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秋末的時候,共生苗長出了嫩綠的芽,聖林旁的沙化地也慢慢變綠。林部落的人在育苗棚旁立了塊“雙祭共生碑”,上麵刻著“祭不分你我,苗共護生態”十個字;難民則在碑旁種了圈耐沙麥,麥稈上掛著寫有“感恩”的布條。阿木長老摸著石碑,對阿沙說:“以前總覺得祖製不能變,現在才知道,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和’——樹和人要和,人和人也要和。”
可新的挑戰又來了。北境的沙暴再次來襲,育苗棚的棚頂被吹破,剛長出來的共生苗麵臨被埋的危險;林部落的聖林深處也進了沙,部分古樹的根開始裸露。阿沙立刻說:“我們難民有‘沙障法’!用麥稈和樹枝編沙障,能擋住大部分沙!”阿林也說:“我們林部落會‘固根法’!用樹葉和泥土裹住古樹根,能防止裸露!”
各部落立刻行動起來:難民編沙障,林部落固樹根,農耕部落修棚頂,孩子們則在“生態記憶樹”上掛新的“抗沙記錄條”——經過三天三夜的努力,沙暴被擋住了,共生苗和古樹都保住了。阿沙看著完好的育苗棚,對阿林說:“以前覺得我們和林部落不一樣,現在才知道,麵對沙暴,我們都是一樣的——都想護住這方土地,護住這口飯。”
除夕夜,天下城的篝火在育苗棚旁點燃。林部落的人彈著樹製樂器,唱著祭祀歌謠;難民們唱著北境的抗沙歌;各部落的人一起吃著用共生林裡的野果和耐沙麥做的食物;孩子們舉著“資源互助盲盒”,在篝火旁交換裡麵的資源信物。阿木長老看著眼前的景象,對龍弈說:“以前總覺得‘天下’是林部落的林子,現在才知道,天下是所有護著這片土地的人——不管是林部落、難民,還是其他部落,都是一家人。”
龍弈點點頭,看著育苗棚裡嫩綠的共生苗,心裡無比堅定:天下城的“天下”,從來不是靠一樣的信仰、一樣的規矩,是靠大家願意包容信仰差異,願意共享生態資源,願意在危機時手拉手一起扛。林部落的祭祀、難民的祭拜、各部落的生態努力,都是天下城的信仰根基;而共生苗、耐沙麥、固沙樹,則是這根基上長出的希望——隻要根基在,希望就永遠不會滅。
開春的時候,“雙祭共生碑”旁又種了片“信仰共生林”,裡麵的每棵樹都掛著“雙祭標簽”,樹下種著耐沙麥,麥旁鋪著難民編的沙障。每天都有人來這裡,有的參加祭祀,有的育苗,有的編沙障——他們都知道,這裡不是某一個部落的天下城,是所有願意包容信仰、守護生態、彼此接納的人的天下城,是真正“信仰共生、生態共榮”的天下。
喜歡異世謀主:亂世定鼎請大家收藏:()異世謀主:亂世定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