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把天下城“多維感知田”的麥苗染成金黃,田旁“感知維度碑”上的“感知無界,維度無限”刻字還沾著晨露,可風漠部落的阿沙卻攥著一把沾土的沙粒,與霧沼部落的阿霧爭執不休:“土壤感知是阿沙寶教的,屬於風漠!昨天振息霧來的時候,你們霧沼的人亂摸土壤,把土粒都弄混了,害得我們沒及時測出振動強度,風脈區的測風旗又被吹歪了!”
阿霧立刻紅了臉,手裡的沼生草還沾著霧珠:“植物感知是阿霧寶教的,該歸霧沼!你們風漠的人亂聞草味,把發苦的草和清香的草混在一起,霧毒再生的預警晚了半刻,沼邊的蘆葦又枯了一片!”
爭吵聲中,岩林部落的阿石扛著塊泛著震顫的岩片趕來,岩片上的草屑隨著岩片抖動不斷脫落。他按“岩石微感專屬岩林”的認知,獨自測了半天岩脈震顫,卻沒發現岩片的抖動與河澤的水流波動完全同步,等他反應過來時,“顫波水”已順著岩縫滲進麥田,半畝麥苗的根須都被泡得發爛:“都怪你們搶著分感知維度!顫波水要‘岩石震顫+水流波動’一起測,我一個人測岩脈,怎麼能發現水的問題!”
河澤部落的阿浪也提著桶渾濁的水跑來,水裡還飄著震顫的岩屑:“水流感知該歸河澤!你們岩林的人亂測水流波動,把顫波水當成普通水流,加了太多濾水層,現在水流慢得像蝸牛,麥田都快乾了!”
龍弈心裡一沉——昨夜他跟著阿豆去多維感知田,發現振息霧中的土壤振動會讓植物氣息變得忽苦忽甜,單獨摸土壤或聞植物都無法準確判斷;去岩脈區時,阿石寶也說“岩片震顫和水流波動像‘手拉手’,分開測根本沒用”。他終於意識到,各部落把“維度啟蒙者歸屬”當成了“維度專屬權”,反而忘了“感知無界”的初心,讓本應融合的維度變成了互相割裂的壁壘。
更糟的是,當天上午,多維感知田旁的“維度共生榜”被人塗了泥:風漠在“土壤感知”旁畫了個圈,霧沼在“植物感知”旁畫了道線,岩林和河澤也在“岩石微感”“水流感知”上標了“專屬”,甚至有人說“不如回到以前的單維度感知,省得互相指責”——多維感知體係第一次因“信仰固化與維度融合”陷入全域危機。
阿蠱抱著裝著蔫苗的陶盆趕來,盆裡的麥苗葉子上沾著震顫的岩屑,根須已開始發腐:“巫蠱部落的古籍裡記著‘維度割裂則盲,維度共生則明’!振息霧要‘土壤振動+植物氣息’一起辨,顫波水要‘岩石震顫+水流波動’一起判,把維度分歸部落,怎麼應對融合災變?”
阿豆拉著阿沙寶、阿霧寶等孩童跑過來,手裡拿著一張畫滿交織符號的羊皮紙:“我們和小娃們發現,振息霧來的時候,土壤‘咚咚’跳+草味忽苦忽甜=振動強且霧毒重;顫波水來的時候,岩片‘微微抖’+水流‘嘩嘩’響=震顫強且水勢急!維度要像這樣‘纏在一起’用,不是分歸誰!”
阿沙卻皺著眉:“阿沙寶是風漠的娃,他教的土壤感知就該歸風漠!分清楚歸屬,才能不亂套!”阿霧也附和:“阿霧寶是霧沼的娃,植物感知不能給彆人,不然我們霧沼就沒存在感了!”
龍弈沒讓矛盾繼續發酵,他讓阿豆把各部落的成人、孩童都召集到多維感知田旁,然後讓阿沙寶和阿霧寶演示“維度融合感知”:阿沙寶摸土壤振動的同時,阿霧寶聞植物氣息,“土壤‘咚咚’跳+草味發苦=振息霧強,要趕緊防毒;土壤‘軟軟’的+草味清香=振息霧弱,安全”;阿石寶和阿浪寶也演示了“岩石震顫+水流波動”,“岩片‘微微抖’+水流‘嘩嘩’響=顫波水強,要導流;岩片‘穩穩的’+水流‘潺潺’響=顫波水弱,正常”。
“維度不是某一部落的‘私產’,是生態共生的‘夥伴’。”龍弈指著羊皮紙,“孩童啟蒙我們拓展維度,是讓我們學會‘融合感知’,不是讓我們把維度分成‘你的’‘我的’!今天,我們建‘維度互聯共生網’,把各部落的維度感知綁在一起,振息霧用‘風漠摸土壤+霧沼聞植物’,顫波水用‘岩林測岩顫+河澤查水流’,讓維度共生,行不行?”
阿霧沼沉默了很久,他想起昨天振息霧來的時候,阿沙摸土壤、阿霧聞植物,兩人配合著很快就測出了霧的強度,比單獨測快了一倍。他先點頭:“我願意把植物感知和土壤感知綁在一起,隻要能守住霧沼區,不分歸屬也沒關係!”阿沙也鬆了手,沙粒從指縫漏下:“我也同意,以後摸土壤時,讓霧沼的人一起聞草味,這樣更準!”
“維度互聯共生網”立刻展開,分了“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維度綁定實訓”——孩童們當“紐帶”,把不同部落的維度感知綁在一起:阿沙寶和阿霧寶帶領“振息霧應對組”,風漠的人負責摸土壤振動“咚咚”跳=強,“軟軟”=弱),霧沼的人負責聞植物氣息發苦=毒重,清香=毒輕),兩人一組,互相報數據;阿石寶和阿浪寶帶領“顫波水應對組”,岩林的人負責測岩石震顫“微微抖”=強,“穩穩的”=弱),河澤的人負責查水流波動“嘩嘩”響=強,“潺潺”響=弱),同步記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阿沙學“綁定感知”時,總習慣先報土壤數據,再等霧沼的植物數據,結果有一次土壤振動強,他沒等阿霧報草味就預警,讓大家白忙了一場。阿霧寶拉著他的手,把沼生草遞到他麵前:“爹,你摸土壤的時候,我聞草味,我們一起說‘振動強+草味苦’,這樣才不會錯。”阿沙試著和阿霧同步報數據,慢慢學會了“綁定感知”。
第二階段是“融合災變應對”——針對振息霧,風漠和霧沼的人兩兩一組,在多維感知田旁值守:阿沙摸土壤時,阿霧同時聞草味,隻要“振動強+草味苦”,就立刻舉風旗預警,霧沼的人同時準備沼泥吸毒;僅兩天,他們就成功預警了三次振息霧,風脈區的測風旗再也沒被吹歪,沼邊的蘆葦也慢慢恢複了生機。
針對顫波水,岩林和河澤的人配合應對:阿石測岩片震顫時,阿浪同步查水流波動,“震顫強+水勢急”時,就趕緊挖導流溝,把顫波水引到空地上;僅三天,顫波水就被控製住,河澤的濾水蘆葦也恢複了正常,水流速度比之前還快了一成。
第三階段是“維度共生網完善”——孩子們和成人一起,把“維度綁定方法”畫在羊皮紙上,還加了“融合災變應急方案”:振息霧來了,風漠霧沼組先預警,岩林河澤組同步加固麥田;顫波水來了,岩林河澤組先導流,風漠霧沼組同步清理岩屑。圖譜旁還寫著“維度無歸屬,共生才有效”,提醒所有人不要把維度當成部落的專屬。
可新的問題又來了。阿沙和阿霧綁定感知時,總因為“誰先報數據”爭執,有一次土壤振動強,阿沙先喊了預警,阿霧還沒聞完草味,結果隻是輕微振息霧,讓大家白忙了一場;阿石和阿浪配合時,也總因為“誰主導測數據”鬨矛盾,導致一次顫波水預警晚了半刻。
阿豆和孩子們想到了辦法,他們在多維感知田旁掛了一串“共生鈴”,風漠霧沼組綁定感知時,兩人一起敲鈴,鈴響兩下才算預警;岩林河澤組配合時,也需一起敲鈴,避免單人決策失誤。阿沙和阿霧按這個方法值守,再也沒誤過預警;阿石和阿浪配合時,也學會了“同步報數據、一起做決策”。
秋末的時候,“維度互聯共生網”的效果越來越顯著:振息霧、顫波水等融合災變都能及時應對,多維感知田的麥苗產量比往年還高了兩成;各部落的人再也不爭執“維度歸屬”,反而互相主動配合——風漠的人會幫霧沼聞草味,霧沼的人會幫風漠摸土壤;岩林的人會幫河澤查水流,河澤的人會幫岩林測岩顫。
更讓人驚喜的是,孩子們還發明了“維度融合遊戲”:他們在多維感知田旁插了五根木杆,分彆代表五種感知維度,木杆之間用麻繩連接,隻要一種維度有異常,對應的麻繩就會繃緊,其他維度的人能立刻看到,再也不用互相喊話提醒。“這樣就算我們不在,大家也能知道維度是否融合異常啦!”阿沙寶驕傲地說,他指著繃緊的麻繩,“你看,這根代表土壤振動的麻繩繃緊了,代表植物氣息的麻繩也跟著緊,說明振息霧要來了!”
除夕夜,天下城的篝火在多維感知田旁點燃。阿沙和阿霧一起摸土壤、聞草味,鈴響兩下時,大家笑著一起預警;阿石和阿浪一起測岩顫、查水流,發現異常就同步應對;孩子們舉著維度融合圖譜,在篝火旁唱著新的歌謠:“摸土聞草一起搞,振息霧來跑不了;測岩查水同步到,顫波水來躲得妙……”
龍弈站在篝火旁,看著大家互相配合、維度共生的身影,心裡無比堅定:天下城的“天下”,從來不是靠劃分維度歸屬,也不是靠某一部落的專屬感知,是靠各部落願意放下壁壘,一起探索“維度融合共生”的智慧。感知的本質不是“占有”,是“共享”,隻要大家能讓維度“手拉手”,就沒有應對不了的融合災變,沒有守不住的家園。
開春的時候,多維感知田旁立了塊“維度共生碑”,碑上刻著“維度互聯,共生共守,天下共安”十二個字,碑旁種了片“共生維度林”,每棵樹都由兩個部落的人共同栽種,樹下埋著維度融合圖譜的拓片。每天都有人來這裡,一起摸土壤、聞植物、測岩顫、查水流——他們都知道,這裡不是某一部落的感知田,是所有願意以維度共生為橋、以全域生態為目標的人的精神聖地,是真正“維度共生,天下永盛”的天下。
喜歡異世謀主:亂世定鼎請大家收藏:()異世謀主:亂世定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