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聽了,眉頭緊皺,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波瀾。
他想起了自己曾經在各地看到的百姓疾苦,那些麵黃肌瘦、衣不蔽體的百姓,確實讓他心生憐憫。
但他很快又搖了搖頭,說道:“即便朝廷有諸多不是,可我等身為臣子,也應儘忠職守,匡扶漢室,怎能背叛?”
林雲輕輕搖了搖頭,說道:“翼德,你這是愚忠啊。匡扶漢室,本是好事,但如今的漢室,已經腐朽到了骨子裡,單憑你我之力,又怎能將其扶起?我們太平道,便是要推翻這腐朽的朝廷,建立一個全新的世道,一個人人平等、安居樂業的世道。你想想,若能實現這樣的理想,那該是何等的壯舉,又能拯救多少百姓於水火之中。”
張飛抬起頭,看著林雲,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很快又堅定起來,說道:“你說得好聽,可誰能保證你太平道就一定能如你所說的那般美好?萬一張角也是個貪圖權勢之人,那百姓豈不是又要陷入另一個深淵?”
林雲聞言,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說道:“翼德,我太平道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百姓,這一點,時間會證明一切。你看看渤海郡,在我們的治理下,百姓們有田可耕,有飯可吃,生活漸漸安穩起來,這難道不是事實嗎?”
張飛沉默了,他想起了之前聽說過的渤海郡的情況,似乎確實如林雲所說,百姓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他心中始終難以放下對漢室的忠誠,一時之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林雲見張飛有所動搖,趁熱打鐵說道:“翼德,我與你做個約定。我放你出這大牢,你在渤海郡四處走走看看,親眼瞧瞧百姓的生活。若你覺得這裡並非如我所言,我就放了你和劉備、關羽、鄒靖。可要是你看到的渤海郡,真如我所說,百姓安居樂業,被我太平道庇佑得很好,你便留下來,還要幫我勸關羽留下,與我一同為這天下蒼生謀福祉,如何?”
張飛抬起頭,眼中滿是狐疑,盯著林雲打量了許久,似乎想從他臉上找出一絲虛偽。
最終,他咬了咬牙,說道:“好,林雲,我且信你這一回。若你敢耍什麼花樣,我張飛就是拚了這條命,也不會放過你!”
林雲微微一笑,說道:“翼德,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張飛與林雲踏出牢房,清晨的陽光灑在渤海郡的城牆上,折射出溫暖的光芒。
張飛揉了揉被囚多日而有些刺痛的雙眼,抬眼望去,隻見街道上行人往來,秩序井然。
街邊的店鋪早早開門,商販們熱情地吆喝著,售賣著新鮮的蔬果、精美的織物和各類生活用品,與他想象中戰亂之地的破敗景象截然不同。
林雲在一旁靜靜觀察著張飛的反應,開口說道:“翼德,且隨我四處走走,看看這渤海郡的新氣象。”
張飛冷哼一聲,邁開大步跟上,心中卻仍滿是戒備。
他們來到一處集市,人群熙熙攘攘。
張飛注意到,百姓們的臉上雖帶著勞作的疲憊,卻也洋溢著滿足的神情。
一群孩童在街邊嬉笑玩耍,手中拿著用秸稈編製的小玩具,笑聲清脆響亮。
在集市的一角,幾個身著太平道服飾的人正忙碌地搭建粥棚,為那些看起來家境貧寒的人分發著熱氣騰騰的粥食。
粥棚前排起了不長的隊伍,人們依次領取,秩序良好,並無爭搶混亂的場麵。
張飛不禁皺起眉頭,心中暗自疑惑:“這與我所聽聞的黃巾軍燒殺搶掠的行徑大相徑庭,難道林雲真的將此地治理得如此安穩?”
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向粥棚。
負責分發粥食的太平道信徒趕忙迎上去,攙扶著老者坐下,又為他盛了一碗粥,還細心地遞上了一個饅頭。
老者感激地接過,眼中滿是淚花:“多謝太平道,多謝你們啊,要不是你們,老頭子我怕是早就餓死街頭了。”
張飛走上前,攔住老者,問道:“老人家,這太平道在此,真的如他們所說,讓你們過上好日子了?”
老者抬起頭,看著張飛,眼中閃過一絲警惕,林雲見狀,輕聲說道:“老人家,莫怕,這位壯士隻是心中疑惑,想多了解些情況。”
老者這才放下心來,緩緩說道:“壯士啊,這太平道來了之後,可真是救了我們大夥的命啊。以前,這地方賦稅重得很,地裡的收成一大半都被官府拿走了,遇到災年,根本活不下去。現在呢,太平道把無主的土地分給我們耕種,還教我們新的耕種法子,聽說收成會比以前多很多。而且,他們還開倉放糧,照顧我們這些窮苦人,可比那官府強太多了。”
張飛聽了,心中五味雜陳,他轉頭看向林雲,林雲隻是微笑著,並不言語。
離開集市,他們又來到了農田。
此時正值農忙時節,田野裡到處是忙碌的身影。
張飛看到,田邊擺放著一些從未見過的農具,農夫們正熟練地使用著,耕地、播種,動作有條不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雲走上前,與一位農夫交談起來:“張大叔,今年這莊稼看著長得不錯啊。”
農夫直起腰,笑著說道:“多虧了太平道啊,給我們帶來了這些好農具,還教我們什麼時候播種、怎麼施肥,今年這收成,肯定比去年還要好。”
張飛在一旁看著,心中的疑惑漸漸轉化為思考。
他想起自己一路征戰,所到之處百姓流離失所,而在這渤海郡,卻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難道,這太平道真的是在為百姓謀福祉?
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一處練兵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