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剛蒙蒙亮,一層薄薄的晨曦尚未完全驅散夜的寒意。
林楓早已起身,拿著那個洗淨的破瓦罐,悄無聲息地來到後院那株枝繁葉茂的老槐樹下。
樹葉上凝結著晶瑩的露珠,在微弱的晨光下閃爍著剔透的光澤。這就是《丹皇經》中所提及的“無根晨露”,需在日出之前,露水未受地氣沾染時采集。
他動作輕柔而迅捷,小心翼翼地傾斜葉片,讓冰涼的露珠一滴、兩滴……彙聚流入瓦罐之中。這個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不能晃動樹葉太過,以免塵土混入。
清晨的空氣帶著沁人心脾的清涼,吸入肺中,仿佛能洗滌一夜的濁氣。林楓全心投入,整個世界似乎隻剩下葉片上滾動的水珠和瓦罐中漸漸增多的晶瑩液體。
當東方泛起魚肚白,第一縷陽光即將刺破雲層時,他才停下手。瓦罐底部積累了薄薄一層清澈無比的晨露,約莫有小半碗的量,應該足夠使用了。
他滿意地返回雜物房,將瓦罐小心放好。
簡單的洗漱,吃過昨晚剩下的一個冷肉饃後,他便開始了今天的第一次嘗試。
他將挑選好的清心草根莖洗淨,用乾淨的石臼小心搗碎——並非成粉,而是保留一定的纖維質感,按照經文中提示,這樣更利於在焙炒時保留那絲“滌垢”藥性。
點燃小灶裡的枯枝,控製著火焰維持在一種溫和的狀態文火)。架上那小鐵鍋,待鍋底微熱,便將搗碎的根莖倒入其中。
一股淡淡的、帶著微苦味的草木氣息隨著加熱彌漫開來。
林楓手持一根木筷,不停地緩緩翻炒,讓所有根莖碎末均勻受熱。他的魂力再次高度集中,仔細感知著鍋中藥性的細微變化。
時間一點點過去,根莖碎末的顏色逐漸由枯黃向深褐色轉變,苦味中也漸漸透出一絲奇異的、類似薄荷般的清涼感。
就是現在!
他迅速拿起旁邊的瓦罐,用一根乾淨的羽毛蘸取無根晨露,看準時機,手腕輕抖,三滴清澈冰涼的露水精準地灑入鍋中滾燙的根莖碎末上。
“嗤啦——”
一聲輕響,白汽蒸騰而起,帶著一股愈發明顯的清涼香氣,瞬間壓過了之前的苦味。
林楓翻炒的動作更快,讓晨露的水汽與受熱的根莖充分接觸、融合。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在晨露的激發下,清心草根莖深處那縷微乎其微的“滌垢”藥性,正被緩緩激活、釋放出來!
片刻之後,他迅速撤火,將鍋內微微濕潤、顏色深褐、散發著清涼苦香的藥材粉末倒入早已準備好的乾淨葉片上。
成了!
這甚至不能算是藥散,隻是一種經過特殊處理的藥材粉末,但其藥效,已然不同。
林楓稍稍鬆了口氣,額角又見微汗。這種對時機和火候的精準把控,極其消耗心神。
他沒有立刻服用,而是先打坐調息了半個時辰,待魂力和精神恢複些許後,才取來一點粉末,約莫黃豆大小,放入口中,以溫水送服。
粉末入口微苦,旋即化作一股清涼的細流滑入腹中。
很快,這股清涼感並未像普通清心草那樣直奔心肺,而是如同溪流滲入乾涸的土地般,絲絲縷縷地散入他的四肢百骸,尤其是那些鬱結嚴重的經脈附近。
一種奇異的、微弱的“洗滌”感傳來。
仿佛有無數細不可查的小刷子,正在極其輕柔地刷洗著經脈內壁附著的淤塞雜質。過程非常緩慢,效果微弱到幾乎難以察覺,並且伴隨著一種輕微的、酸澀腫脹的不適感。
但林楓卻能清晰地感知到,這確實有效!
一些最細微、最末梢的經脈節點,似乎有了一絲絲鬆動的跡象。雖然對於主乾經脈的鬱結來說,這點效果杯水車薪,但這無疑再次驗證了《丹皇經》的非凡,並為他指明了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持之以恒,積少成多!
他強壓下心中的喜悅,再次閉目,引導著丹田內那絲微弱的元力,配合著這股滌蕩的藥力,緩緩衝擊、溫養著那些被“刷洗”過的細微經脈。
這是一個水磨工夫,需要極大的耐心。
整整一個上午,他都在重複著:感應藥力、引導元力、忍受酸脹、感受那微不足道的疏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