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雲壓城,瘴氣彌漫的蒼梧黑木林中,歸宗弟子們的白色程子衣非常顯眼,衣袂被陰風卷得獵獵作響。隻有同出九疑山靈巫師一派的巫馬滌一襲紅衣豔豔,風采非凡。
南詔大祭司枯槁的手掌一翻,袖中湧出萬千暗影,如饑腸轆轆的墨色毒蛇,吐著猩紅信子撲向我的同門師兄們。
“退!”
一聲沉喝如驚雷炸響,槲寄生大師兄足尖一點青石,身形如離弦之箭掠至隊伍最前。他身著九疑山靈巫一脈的黑色法袍,背後有寬大的罩帽,袍角繡著繁複的朱紅巫紋,隨著動作流轉出細碎靈光。
槲寄生大師兄左手迅速按在腰間的青銅巫鈴上,三枚鈴鐺應聲而鳴,清越的聲響穿透瘴氣,竟將當先的幾道暗影震得潰散開來;右手同時探入懷中,取出一個巴掌大的漆木蠱盒,盒身刻滿驅蟲秘紋,甫一打開便有細碎的金綠色光點溢出那是九疑山獨有的青鱗蠱,專克陰邪。
槲寄生大師兄出自歸宗九疑山靈巫師一脈,擅長巫術與蠱毒,對戰南詔大祭司剛好專業對口。
南詔大祭司桀桀怪笑,枯手虛空一抓,潰散的暗影瞬間重組,化作一柄丈許長的暗影鐮刀,刀身泛著幽冷的寒光,劈向槲寄生的麵門。
“歸宗小兒,也敢在本座麵前擺弄雕蟲小技!”
槲寄生大師兄不退反進,左腳踩出巫門的踏罡步鬥,法袍上的巫紋驟然亮起,形成一道半透明的青色結界。
暗影鐮刀劈在結界上,發出刺耳的摩擦聲,火星四濺。
槲寄生大師兄趁勢旋身,右手一揚,青鱗蠱如潮水般湧向暗影鐮刀,那些細小的蠱蟲落地便化作藤蔓狀的巫絲,死死纏住鐮刀柄,金綠色的光芒灼燒著暗影,發出滋滋滋滋的腐蝕聲。
“巫術九疑鎖魂!”
槲寄生大師兄口中念念有詞,雙手結出複雜的巫印。
地麵驟然裂開數道細紋,青黑色的巫力從地脈中湧出,化作九根纏繞著符文的鎖鏈,從不同方向鎖住南詔大祭司的四肢與軀乾。
大祭司麵色一沉,體內暗影之力暴漲,試圖震碎鎖鏈,卻發現鎖鏈上的符文如跗骨之蛆,每一次掙紮都引來巫力反噬,讓他氣血翻湧。
“沒想到你年紀輕輕,竟有這種實力!”
大祭司眼中閃過狠厲,猛地咬破舌尖,噴出一口黑血。
黑血落地即化作一個巨大的暗影旋渦,漩渦中無數冤魂虛影嘶吼著衝出,瞬間撕碎了巫鎖。他雙手結印,暗影之力凝聚成一尊丈高的暗影魔神,魔神手持巨斧,周身縈繞著吞噬一切的黑氣,朝著槲寄生轟然砸下。
槲寄生大師兄早有防備,將漆木蠱盒擲向半空,口中大喝:“蠱毒萬蠱噬陰!”
蠱盒碎裂的瞬間,萬千蠱蟲如蜂群般湧出,不僅有青鱗蠱,更有通體赤紅的火蜈蠱、晶瑩剔透的冰蠶蠱,各類奇蠱相互配合,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蠱網。
火蜈蠱噴出的幽火能焚燒暗影,冰蠶蠱吐出的寒絲能凍結陰氣,青鱗蠱則專噬魔神本源。
暗影魔神的巨斧落下,砸在蠱網上,卻被蠱蟲們死死拖住。
幽火灼燒著魔神的斧刃,寒絲纏繞著它的四肢,青鱗蠱如附骨之疽般啃噬著它的軀體,魔神的身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融。
南詔大祭司見狀,氣得目眥欲裂,雙手急速結印,想要再召暗影支援,卻發現體內暗影之力竟有些滯澀方才巫鎖的反噬與蠱毒的滲透,已讓他元氣受損。
這一切不過發生在一瞬之間,快的我和其他弟子都來不及反應,而槲寄生大師兄抓住戰機,左手巫鈴急響,右手結出鎮魂印,青黑色的巫力凝聚成一枚巨大的印璽,帶著九疑山靈脈的威壓,朝著南詔大祭司當頭砸下。
“你的暗影巫術,在九疑山巫蠱麵前,不過是旁門左道!”
大祭司慌忙催動殘餘暗影之力築起屏障,卻被鎮魂印轟然擊碎。他悶哼一聲,噴出一大口黑血,身形踉蹌後退。
槲寄生大師兄不給對方喘息之機,足尖一點,身形如影隨形,右手探出,指尖縈繞著淡綠色的巫毒,直取大祭司眉心的暗影本源。
“豎子敢爾!”
大祭司眼中閃過絕望,拚儘最後一絲力氣,將暗影之力儘數爆發,化作一道黑色衝擊波。槲寄生早有防備,法袍巫紋暴漲,將衝擊波擋在身前,同時指尖巫毒已觸碰到大祭司的眉心。
“滋”
淡綠色的巫毒順著眉心滲入,大祭司體內的暗影之力如積雪遇陽般迅速消融。他發出一聲淒厲的慘叫,身形逐漸變得透明,最終化作一縷黑煙,被青鱗蠱一擁而上,吞噬殆儘。
這場靈巫師與大祭司之間的對決結束的比預料中要快,瘴氣散去,陽光穿透雲層灑在古道上。
槲寄生大師兄收了巫力,轉過身來,青黑色法袍上沾了些許黑血,卻依舊身姿挺拔。
他對著身後驚魂未定的歸宗弟子們微微頷首:“諸位師弟師妹,無恙否?”
其餘弟子們紛紛拱手,眼中滿是敬佩:“多謝大師兄相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槲寄生大師兄抬手拭去嘴角的一絲血跡方才硬接衝擊波並非毫無代價,但他望著身後完好無損的同門,眼中閃過一絲暖意。
九疑山靈巫師一脈的使命,便是護佑歸宗,今日,他做到了。
瘴氣散儘的蒼梧古道上,陽光刺破雲層,灑在滿地狼藉的青石上。歸宗弟子們正整理著行囊,低聲議論著方才那場驚心動魄的對戰,目光時不時投向立在前方的槲寄生,滿是崇敬。
高瞻緩步走上前來,他身著月白長衫,周身縈繞著溫潤的靈氣,目光落在槲寄生身上時,滿是讚許。
“你的修為又進益了!”
他聲音沉穩,帶著長輩對晚輩的欣慰:“九疑巫蠱與暗影巫術相生相克,你能將巫印與蠱毒運用得如此精妙,一舉擊潰強敵,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