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的靴底碾過青黑色的石階,每一步都帶著沉穩的回響,像是在叩問這方沉寂了千百年的聖地。
石階依山勢而上,共九十九級,暗含“九九歸一”的天道玄機,每一級都鑿刻著細密的雲雷紋,曆經歲月侵蝕,紋路邊緣已被磨得溫潤,卻依舊能窺見當年的精工。
他拾級而上時,特意留意到石階的排布暗合北鬥七星方位,從山腳的天樞始,至頂端的搖光終,走過的每一級都仿佛在承接星辰之力,腳步雖緩,心頭卻愈發明亮。
終於抵達台階儘頭,一片開闊的廣場驟然鋪展在眼前。
廣場恰好五丈見方,取九五之尊的禮製,又暗合“方屬地”的陰陽之說,四四方方的輪廓如刀切斧鑿,無半分偏差。
站在廣場入口處眺望,正前方是正南方位,恰好對準山巔的最高峰,晨間日照自正南傾瀉而下,將整個廣場鍍上一層金輝,此為“陽向”;而廣場的北側背倚山體,常年不見直射日光,地麵鋪就的青石板泛著微涼的潮氣,是為“陰位”,一南一北,一陽一陰,形成天然的陰陽對峙與調和。
廣場四角各矗立著一尊青銅鼎,鼎高丈餘,三足兩耳,造型古樸厚重。
東南角的離火鼎,鼎身鑄有烈焰紋,底色偏赤,對應“南方丙丁火”,屬陽;西南角的坤土鼎,鼎身刻滿田壟紋,色澤青黃,對應“中央戊己土”,為陰陽中和之地;西北角的坎水鼎,鼎身雕有波流紋,泛著幽藍光澤,對應“北方壬癸水”,屬陰;東北角的艮山鼎,鼎身鑿有山嶽紋,色調沉黑,對應“東方甲乙木”,為陰中生陽之象。
四尊銅鼎分彆鎮守八卦四正位,形成“水火既濟、土木相生”的閉環,鼎下整齊碼放的乾柴呈“井”字形堆疊,柴枝間殘留著焦黑的炭痕與灰白色的灰燼,顯然曾多次被點燃,燃燒後的餘溫仿佛還鎖在青銅鼎的肌理之中,與天地間的陰陽二氣交織。
廣場地麵並非平整一片,而是以青石板鋪成“九宮八卦”圖,每一塊石板的紋理都順著卦象走勢排布,中央的“中宮”位置略高於四周,形成緩坡,引導天地之氣向中心彙聚。而廣場的核心,便是那座主祭壇。
主祭壇坐落於九宮八卦圖的中宮之上,恰好處於整個廣場陰陽交彙的中心點,壇高三尺三寸,分三層遞進,每層都有三級台階,對應“天、地、人”三才。
祭壇底層為方形,象征“地”之陰;中層為圓形,象征“天”之陽;頂層又複為方形,卻是縮小了的“地象”,形成“陰—陽—陰”的嵌套結構,暗合“陰陽互根、循環往複”的至理。
主祭壇的台麵由一整塊墨玉雕琢而成,玉色純黑,卻在光線照射下泛著細碎的銀光,宛如夜空中的星辰。台麵中央嵌著一塊八卦玉盤,玉盤中心的太極圖黑白分明,陰陽魚眼處各嵌一顆赤紅與墨黑的寶石,分彆對應“太陽”與“太陰”。
玉盤四周刻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符號,符號的朝向與四角銅鼎的方位一一對應,形成“壇心為太極,四方為八卦,四角為四象”的完整格局。
風從山巔掠過,吹動鼎下殘留的灰燼,盤旋著繞過主祭壇,仿佛在訴說著曆代祭祀的莊嚴與神秘,高瞻立於廣場邊緣,隻覺天地間的陰陽之氣在此彙聚流轉,每一寸布局都暗合天道,讓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高瞻踏著九宮石板的卦象節點緩步前行,每一步都踩在陰陽轉換的臨界點上,腳下青石板的溫度忽涼忽暖,仿佛在與天地之氣共振。
行至主祭壇下,他仰頭望去,三層壇階的邊緣都鑲嵌著細碎的黑曜石與赤鐵礦,黑為陰,赤為陽,順著台階走勢交替排布,形成一道隱現的陰陽魚輪廓。
他拾級而上,每登一級,便覺周身氣流愈發凝重,到頂層時,那方墨玉台麵竟微微泛著溫潤的光暈,八卦玉盤上的太極圖似在悄然流轉。
他走到玉盤中央,雙腳恰好落在陰陽魚眼的寶石之上。
赤寶石的溫熱順著鞋底滲入經脈,與黑寶石的寒涼在丹田交彙,形成一股循環往複的氣流。
就在此時,廣場四角的青銅鼎忽然發出沉悶的嗡鳴,東南角的離火鼎下,殘留的柴灰驟然泛起火星,一縷赤紅的火氣騰空而起,直衝向天際;西北角的坎水鼎則滲出細密的水珠,順著鼎身紋路蜿蜒而下,在地麵彙成一汪淺淺的水窪;西南坤土鼎旁的泥土微微隆起,似有生機勃發;東北艮山鼎上的山嶽紋竟透出淡淡的青芒,與遠處山體遙相呼應。
四尊銅鼎的異象並非孤立,離火鼎的火氣向南,坎水鼎的水氣向北,坤土鼎的土氣向西,艮山鼎的木氣向東,四股氣息在空中交織成一道無形的八卦陣,將整個廣場籠罩其中。
這聲音古老而又神秘,形成的空氣波從中心向四周蔓延,一直滌蕩開來,落到我的耳中,隻覺得心臟都咚咚咚作響,沉悶而又壓抑。龍阿蠻更是雙手捂緊了耳朵,嘴巴難過的張開,大口喘著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主祭壇上的八卦玉盤驟然光芒大盛,黑白二氣從太極圖中溢出,順著墨玉台麵的紋路流淌,與四方鼎氣相連。
高瞻隻覺眉心一熱,仿佛有一道無形的力量穿透天靈,眼前竟浮現出天地初開的幻象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陰陽二氣交融生萬物,而這祭壇的布局,正是對天地陰陽的完美複刻。
忽然,玉盤中央的陰陽魚眼寶石同時炸裂,化作兩道流光融入高瞻體內。
高瞻周身的氣流瞬間暴漲,廣場上的陰陽二氣瘋狂向他彙聚,四鼎的異象愈發劇烈:離火鼎的火星燃成熊熊烈焰,坎水鼎的水窪化作奔騰的溪流,坤土鼎旁生出青翠的草木,艮山鼎的青芒凝成實質的山影。
就在此時,天空烏雲彙聚,一道驚雷劃破天際,恰好落在祭壇上空的八卦陣中心,驚雷之中,竟夾雜著一道黑白相間的閃電,直直劈向高瞻頭頂。
“師父!”
這突然的異象令我措手不及,來不及去到高瞻身前,隻能大聲呼喚一聲。
驚雷劈落的瞬間,高瞻體內的陰陽二氣已在丹田凝成太極氣旋,眉心那道穿透天靈的力量驟然覺醒竟是與生俱來的“陰陽眼”,能窺見天地間流轉的氣脈真形。
高瞻不閃不避,雙手結出祭壇石壁上隱刻的太極印,掌心向上,恰好迎向那道黑白閃電。
閃電觸碰到掌心的刹那,並未帶來毀滅的灼痛,反倒如溪流彙入江海,順著手臂經脈湧入丹田。
高瞻隻覺體內氣旋猛然擴張,黑白二氣瞬間充盈四肢百骸,眼前的幻象愈發清晰:他看見上古先民在此立壇,以四鼎對應四象,以中宮太極溝通天地,祭祀的並非神隻,而是維係世間陰陽平衡的“太極本源”。
而他自己,竟是上古祭神的轉世,體內流淌著能與祭壇共鳴的守衡血脈。
廣場上的異象愈發狂暴,離火鼎的烈焰衝天而起,與坎水鼎的溪流在空中碰撞,水汽蒸騰化作雲霧;坤土鼎旁的草木瘋長,纏繞上艮山鼎的青芒山影,形成“木依山生、山護木長”的共生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