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裡眾食客大嚼大咽,有人嚼得眉開眼笑,嘴裡還沒咽乾淨,就又去夠下一串;有人吃完一串,咂咂嘴又擠回隊伍前,揚著空簽喊“攤主,再續五串!”,連嘴角沾著的油星都顧不上擦。
我狼吞虎咽的連吃了幾串,對麵的牛妖大哥更是吃的抬不起頭來,恨不得整張臉都埋進肉山裡。
我吃的興起,抬頭卻發覺高瞻正慢悠悠的喝著茶,麵前的肉串一動未動:“獅虎,您為什麼不吃?”
高瞻淡淡看我一眼,撇了撇我嘴角的油光:“你可知這是什麼肉?”
“什麼肉?”
我抬頭。好吃就行了,管它是什麼肉。
“龍肉。”
“什麼?!”
我驚立當場。
舌頭差點被牙齒咬到,舌尖上一陣疼。
我嘴裡的肉串瞬間就不香了。
這是,龍、龍肉?
我低頭仔細打量手裡的肉串,肉質鮮嫩,油脂豐厚。我又想到我歸宗的好友,敖千尋和那迦羅,他們可都是西海龍族出身。
我此刻吃的,是他們同族的肉???
高瞻故意逗我:“你沒見外麵牌匾上寫著“龍炙”二字?”
竟然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我的眼淚立刻就下來了,豆大的淚珠滴落在桌案上:“師父,您怎麼不一早提醒我?我可如何跟小千和那迦羅交代?”
以後小千和那迦羅不會視我為仇人,再不與我交好了吧?
高瞻看我這副鬼樣子,沒忍住,笑了:“此龍並非海裡的龍族,而是地龍。你放心大膽的吃吧,西海敖家不會怪罪的。”
聽了高瞻的話,我雖沒明白“地龍”究竟是什麼,但總歸是與西海龍族沒關係,因此將心放回了肚子裡,嗅嗅手裡香氣撲鼻的肉串,啊嗚一口就吃起來。
高瞻不得不心裡再感歎一句,徹底服氣:“這沒心沒肺的家夥!”
高瞻將他麵前的肉串盤子推給我,邊看我吃的香甜,邊給我授課:“地龍一族屬於魔族,地底岩漿層裡的地龍,渾身覆蓋著暗赤色鱗甲,鱗縫間還滲著熔融的岩漿,挪動時鱗甲摩擦發出“哢嗒”脆響,像拖著一串燃燒的碎石。它粗壯的軀體能輕易撞穿岩層,每一次擺尾都會攪得岩漿翻湧,連帶地麵裂開蛛網般的縫隙,引發震得人站立不穩的地動。這妖獸性子暴戾嗜殺,遇到活物便會用布滿倒刺的巨顎撕碎,連岩漿裡的火蜥蜴都難逃其口。”
“地龍在岩漿無敵手,它們的天敵就是捕龍人。”
“捕龍人專闖岩漿秘境獵捕它,他們用浸過寒潭冰髓的鎖鏈捆住其七寸,再以玄鐵巨斧劈斷鱗甲才能製服。待地龍被斬殺後,他們會剔出鱗甲下雪白的肉,那肉自帶岩漿淬煉出的鮮甜,無需過多調味,一烤便香氣四溢,是鬼市燒烤攤最搶手的珍饈,常有食客為搶一串地龍肉爭得麵紅耳赤。”
我抬起眼皮看店鋪外麵仍舊圍得水泄不通的食客,和叫囂著再烤幾串的喧鬨聲,深以為然。
“捕龍人的獵龍秘器與技法,在為師的書房裡有記載,回去後給你細看,你要記在心裡,以後出江湖會用得到。暫時,為師隻先給你略講一講吧!”
“捕龍人對付地龍,靠的是三套祖傳秘器和鐵打的規矩。第一件秘器,叫作寒髓鎖鏈。鎖鏈是用千年玄鐵混合極北寒潭冰髓鍛造,每一節都刻著鎮火符文。捕捉時需三人協作,兩人扛著鎖鏈兩端,瞅準地龍仰頭吐火的間隙,第三人擲出鎖鏈正中其七寸——那是鱗甲最薄、能穿透寒氣的要害,鎖鏈一纏上,冰髓的寒氣會順著鱗縫滲進體內,瞬間澆滅地龍的岩漿蠻力,讓它龐大的身軀癱軟半分。”
“第二件秘器,叫作破鱗巨斧。斧刃淬過火山灰與毒藤汁,專克地龍的赤色鱗甲。等鎖鏈困住地龍,持斧人要踩著事先搭好的岩架跳上龍背,找準鱗甲銜接的軟縫,一斧下去能劈出半尺深的口子,再順著縫隙撬掉連片鱗甲,露出底下雪白的龍肉——這一步必須快,一旦地龍緩過勁甩動身軀,連人帶斧都會被甩進岩漿。”
“這第三件秘器嘛,就是引龍燈。引龍燈的燈芯裹著地龍天敵——冰蟾的分泌物,點燃後會飄出淡藍色火焰,地龍最怕這味道,聞到就會順著火焰方向移動,捕龍人便借此把它引到提前挖好的“陷龍坑”——坑裡鋪著浸滿冰油的乾草,點燃後能形成環形冰火圈,進一步限製它的行動。”
“而獵捕地龍的規矩隻有一條:“隻取活龍,不碰幼龍”。幼龍肉質偏嫩,卻帶著股土腥味,不如成年地龍的肉緊實鮮甜;更重要的是,幼龍身後總有母龍跟著,碰了一條,整座岩漿層的地龍都會發狂,連最有經驗的捕龍人也難逃一劫。”
我吃的津津有味,聽得津津有味,還不忘了捧哏:“獅虎,然後呢?”
“鬼市的燒烤攤主收了地龍肉,有一套獨有的“去雜存鮮”手法,少一步都出不了那股絕味。首先是剔肉:先用浸過溫水的銅刀剔除龍肉裡的“火筋”——那是地龍體內輸送岩漿能量的筋絡,呈暗紅色,若不剔除,烤出來會發苦。銅刀導熱慢,不會讓龍肉因溫度變化流失鮮味,剔完後能看到龍肉肌理裡還滲著細如銀絲的“火晶”,那是鮮味的關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次是醃肉:隻用地龍巢穴附近生長的“岩蔥”和“鹽霜”醃製。岩蔥切碎後裹在龍肉外,能中和肉裡殘留的岩漿火氣;鹽霜是岩漿蒸發後凝結在岩石上的天然鹽粒,帶著淡淡的礦物香,撒上後靜置半刻,既能入味又不會掩蓋龍肉本身的鮮甜——攤主從不放其他調料,說“地龍肉本身就是活的鮮味,多放一味都是糟蹋”。”
“最後是串烤:用的是火山岩打磨的簽子,串肉時要順著龍肉的肌理串,每塊肉切得大小均勻,確保炭火能從外到內烤透。烤的時候要離炭火半尺遠,用“文火慢烤”,等肉表麵微微焦脆,內裡還帶著一絲粉紅時,刷上一層薄薄的“龍脂”——那是從地龍脂肪裡提煉出的油,一刷上去,肉香會瞬間炸開,連鬼市儘頭的食客都能聞到。”
高瞻指指我快吃乾淨的盤子,繼續說道:“這家龍炙燒烤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一眼便知,店家將地龍肉拾掇的恰到好處,最大可能保留了龍肉的原汁原味,再配合西域香料調味,將地龍肉的香甜發揮到了極致。”
店家的炭火還在滋滋冒著餘溫,我嘴角似乎還沾著地龍肉的焦香。師父方才說的寒髓鎖鏈、岩蔥醃肉的細節,此刻和嘴裡的鮮甜滋味一對應,倒比單純聽故事更記得牢。
這頓燒烤不僅讓我解了饞,還叫我摸清了地龍背後的門道,可真是賺大了。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教於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