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33年5月16日地球外空間,近地軌道)
萬一樂懸浮於虛空之中,周身並無耀眼華光,隻有一層朦朧的、仿佛與宇宙背景融為一體的微光在靜靜流轉。
他的目光穿透了空間,落在遠方那顆熾熱的太陽上,意識則沉入體內那方已化為真實海洋的願力心海。
過去幾個月,比鄰星係的開拓如火如荼。
借助趙鐵柱、龍二、李華三人的大五行遁法進行初步的物質與人員傳送後,後續趕到的林風、k以及小金靈尊,以其更強的星源境實力和對五行本源的深刻理解,極大地加速了進程。
他們以磅礴力量梳理狂暴的星間能量,改造險惡的地表環境,幾個功能完善的探索基地已如種子般紮根在那顆暗紅色的星球上,改善比鄰星環境的長期計劃也已啟動。
太陽係內,隻留龍一坐鎮冥王星熔爐,陳默坐鎮月球,統籌全局。
這股在另一顆恒星係點燃文明之火、開辟“第二家園”的磅礴願力,如同跨越光年而來的涓涓細流,持續不斷地彙入萬一樂的心海,推動著他那早已達到慈航圓滿的境界,向著那最終的“宏願”之境悄然滑去。
他原本正在參悟國科園提交的最新理論——關於以整個恒星係為單位的恒定運行之道。
一個大膽的構想在他心中醞釀:或許可以引動太陽係內沉澱的無主業力,以其為“薪柴”,投入太陽核心,轉化為更穩定持久的能量,維持整個生態體係的長期繁榮;
同時,以此為契機,更精細地以自身願力調控、完善位於太陽核心的地府輪回,使其運轉更加圓融無礙,徹底奠定生命循環的基石。
然而,就在這深層次參悟中,一股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預感清晰地浮現——突破宏願境的契機,到了。
說來也怪,他在慈航中階、高階都停留了不短的時間,苦苦積累,尋求質變。
但這最後的臨門一腳,卻來得如此自然,甚至帶著幾分“理應如此”的從容。
或許,正如古籍所言,宏願本就不是強求可得,乃是願力充盈、心念通達、功行圓滿後的自然顯化。
但他並未急於踏出那一步。冥冥中,他感覺尚有一絲不夠圓滿。
他的目光從太陽移開,投向了環繞其運行的那些行星。國科園超級計算機模擬出的數套“單一恒星係內行星最佳運動模型”在他心間流淌。
他需要選擇一個最完美的,一個能確保太陽係在未來漫長歲月裡,內部引力穩定,行星軌道和諧,有效防止有生之年內可能發生的天體碰撞,並優化外圈行星接收太陽能量的效率,為未來可能的大規模星際移民或靈族擴張鋪平道路。
他花了五天時間,在心海中以無上願力推演、比較、優化,最終選定了一套堪稱“黃金模型”的軌跡。
這套模型不僅考慮了當前的行星,還將所有重要衛星、小行星帶、柯伊伯帶物質的影響都計算在內,追求的是整個係統的動態平衡與能量利用最大化。
五天後的此刻,站在宏願境最終的門檻前,萬一樂的心海不再平靜。
那片金色的願力海洋波濤洶湧,中央那株由虛蓮化實、早已含苞待放的花蕾,此刻正微微顫動,仿佛下一刻就要掙脫所有束縛,綻放出照耀星宇的光芒。
他一步踏出,身形瞬間出現在地球之外,遠離了衛星軌道,置身於更加空曠的星空間。
無需刻意,龐大的願力與質的飛躍自然引動了天地異象。
一尊無法用言語形容其龐大的法相,自他身後顯化,並非具體的神佛形態,而是一種純粹的、由無儘願力與宇宙法則交織而成的光輝人形,其高度仿佛能與月球比肩,麵容模糊卻帶著悲憫與威嚴,靜靜地俯瞰著太陽係。
是啟靈尊者!地球上,無論是正在工作、修行還是生活的人們,隻要抬頭望向天空無論在白天還是黑夜),都能清晰地“看到”那尊矗立於宇宙背景中的宏偉法相。
網絡瞬間沸騰,“澄心”app幾乎被瞬間湧入的驚駭與詢問擠爆。
各國觀測機構警報聲大作,但很快就接到了來自神州和gga最高層的緊急通告:並非危機,而是啟靈尊者正在進行的、關乎太陽係未來的宏大舉動——調控行星軌道!
下一刻,令所有知曉內情的科學家和超凡者終生難忘的一幕發生了。
萬一樂的法相緩緩抬起“手臂”,指向星空。無形的、磅礴到超越理解的願力,如同最精密的手術刀,又如同最溫柔的推動力,開始作用於太陽係的引力網絡。
首先是最內側的水星,其軌道被微調,離心率減小,運行更加穩定。
接著是金星、地球、火星……一顆接一顆,由近及遠,它們的公轉軌道開始發生極其細微卻又至關重要的調整。
這種調整並非劇烈變軌,而是以一種順應宇宙規律的方式,將它們緩緩“推”向計算中的最佳位置。
小行星帶受到無形力場的梳理,一些潛在的危險軌道被修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些巨行星及其複雜的衛星係統,也如同被無形之手撥動的精密鐘表齒輪,開始同步微調。
尤其是外圈行星,它們的軌道變化旨在未來能接收到更多太陽能量,為可能的未來改造計劃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