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項目組實驗室臨時)。
空氣裡彌漫著消毒水、化學試劑和一絲若有若無的臭氧味道。巨大的落地窗外,午後的陽光熾烈,將嶄新的儀器外殼烤得微微發燙。實驗室內,氣氛卻如同緊繃的弓弦,凝重而專注。
萬一樂站在實驗室核心區域,身邊圍著小趙團隊的核心成員和陳樹清。巨大的白板上畫滿了複雜的化學分子式、反應路徑圖和各種參數方程,旁邊堆滿了打印出來的文獻資料和實驗記錄。
中央實驗台上,擺放著幾份關鍵的樣品——初步合成的寡核苷酸原料,以及小趙團隊嘔心瀝血設計出的幾種高分子包裹材料原型。
小趙眼圈泛著淡淡的青黑,但眼神卻亮得驚人,如同燃燒的炭火。他手裡拿著一份剛打印出來、還帶著打印機餘溫的報告,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沙啞:
“萬先生,陳教授!包裹材料的關鍵數據出來了!我們篩選出的三號可降解共聚物材料pbtga),在模擬生理環境下的緩釋曲線最優!半衰期初步測定超過120小時!這遠超預期!意味著一次給藥,藥效持續時間理論上可以達到諾西那生鈉的數倍!給藥頻率和劑量都可以大幅降低!”
他快速翻動著報告,指著上麵的圖表,“看,這是包裹效率,達到了驚人的95以上!這是包裹後的粒徑分布,集中在100150納米,非常理想!最關鍵的是初步穩定性測試,加速條件下40°c,75濕度),有效成分降解率遠低於預期閾值!”
他周身那層淺灰的焦慮早已被衝散,取而代之的是幾乎要凝成實質的明綠色專注光芒,充滿了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和自信。他身邊的幾個年輕助手,也大多籠罩在相似的淺綠光暈中,眼神灼灼地盯著白板上的數據和樣品。
陳樹清推了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鏡片後的目光銳利如鷹。他沉穩的土黃色氣質中,那抹代表對技術癡迷的墨綠光芒此刻異常明亮,如同磐石中鑲嵌的翡翠。
他接過小趙的報告,手指快速劃過關鍵數據點,又拿起一份自己團隊通宵完成的《諾西那生鈉骨架合成新路徑推演及成本初步核算》。
“包裹材料是重大突破,小趙團隊功不可沒。”陳樹清的聲音帶著熬夜後的沙啞,卻充滿力量,
“現在,瓶頸在我們這邊——全新的合成路徑。”他走到白板前,用紅筆重重圈出幾個分子式節點和旁邊的反應方程式,
“傳統的專利保護路線,在第三步和第七步使用了昂貴的稀有金屬催化劑和極其嚴苛的純化條件,成本居高不下。我們設計的這條新路徑,核心在於利用生物酶催化結合光化學關環反應,徹底繞開這兩個專利壁壘!”
他指向旁邊一串複雜的公式和反應條件:“酶催化這一步,我們利用仁澤原有的微生物表達平台進行了初步驗證,產率和選擇性都達到了工業化的門檻!成本估算,”
他翻到報告的最後一頁,指著一個加粗的數字,“僅僅是傳統路徑原料成本的30!”
“30?!”小趙團隊的一個成員失聲驚呼,隨即意識到失態,連忙捂住嘴,但眼中的震撼和狂喜掩飾不住。
陳樹清點點頭,墨綠色的光芒在他眼中流轉:“但這隻是理論推演和初步小試結果。光化學關環這一步,還有關鍵參數需要優化,反應器的放大效應也需要驗證。這是最後一道坎,也是最險的一道坎。理論上可行,但放大到中試、工業級,任何一個參數偏差都可能導致前功儘棄。”
他看向萬一樂,語氣凝重,“萬先生,這一步的優化和放大驗證,風險極大,耗時可能很長。我們原計劃下午開始的中試,可能需要推遲,進行更充分的預實驗……”
實驗室裡的氣氛瞬間又繃緊了幾分。淺綠色的專注光芒中,悄然又滲入了一絲絲代表不確定的淺灰。巨大的希望就在眼前,但那一步之遙,卻可能隔著天塹。
萬一樂的目光沉靜地掃過白板上那複雜的反應路徑,掃過陳樹清指出的關鍵光化學關環步驟。他的感知如同無形的觸手,蔓延向整個實驗室,捕捉著空氣中流動的思緒和業力光暈。
陳樹清核心的墨綠偏執依舊明亮,但被深灰的失望和暗紅的憤怒長期侵蝕的根基,此刻在麵對巨大挑戰時,顯露出一絲極其細微的、不易察覺的慘白驚惶——那是害怕再次失敗的本能反應。
小趙團隊明亮的淺綠之下,也因陳樹清的凝重而泛起波瀾,淺灰的焦慮開始滋生。
心念微動,淨塵高階的願力如同最精密的探針,無聲無息地滲透進這片思維與業力交織的場域。
各種思想、期盼、渴望、念頭…交織在一起,五顏六色的願力隱隱指向一個果,細覺之下那裡最有生機、最有希望。現在的果,未來的因。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藍色的記號筆,在陳樹清圈出的光化學關環反應方程式旁邊,看似隨意地畫了一個圈,圈住了一個反應溫度參數t=15°c±2°c),然後在旁邊寫下了一個數字:8。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溫度。”萬一樂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試試8°c。壓力參數不變,但光源照射角度,”他在反應器簡圖旁邊畫了一個小小的傾斜箭頭,“偏移15度。催化劑濃度,”他筆尖點向另一個參數,“維持下限值,但流速提升20。”
他的話語沒有任何解釋,沒有理論依據,如同憑空而降的指令。整個實驗室瞬間安靜下來,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陳樹清。這完全違背了現有文獻記載和常規認知!降低反應溫度?改變光源角度?提升流速?這簡直是……異想天開!
陳樹清眉頭緊鎖,下意識地就要反駁。他浸淫合成化學數十年,形成的認知體係堅固無比,墨綠色的偏執業力本能地抗拒這種毫無來由的“指點”。然而,就在他開口的瞬間,一股難以言喻的清冽之感倏然拂過他的靈台。
仿佛盛夏午後的悶熱房間,突然被注入了一股來自雪山之巔的寒風。那糾纏他多年的、因不公和失敗而生的深灰失望與暗紅憤怒,如同被冰水澆淋,瞬間褪去了灼熱的躁動。
核心那磐石般的墨綠光芒驟然變得更加純粹、透亮。所有的雜念——對權威的迷信、對過往失敗的恐懼、對新路徑風險的擔憂——都被這股清冽之力強行剝離開去,隻留下最核心、最純粹的推演本能。
陳樹清的思維速度驟然提升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境地!白板上的分子式、反應方程式、參數、小趙團隊的材料數據……
所有信息不再是割裂的碎片,而是瞬間在他腦海中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立體的、動態的模型!那圈住的8°c,那偏移的光源角度,那提升的流速……這些看似荒誕的參數組合,如同幾把精巧的鑰匙,在他思維高速運轉構建的模型中飛快地嘗試、組合、推演!
“溫度降低……熱力學上似乎不利,但……如果是為了抑製副反應路徑a的活化能?光照角度偏移……是為了讓特定波長的光子更集中地作用於目標鍵合位點?提升流速縮短停留時間……是為了減少中間產物b在苛刻條件下的降解?”一個個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陳樹清被願力加持、清澈無比的思維之海。他眼中的墨綠光芒越來越亮,呼吸變得急促。
“有可能……不!邏輯上完全說得通!”陳樹清猛地抬起頭,眼中爆發出駭人的光芒,那絲慘白的驚惶早已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近乎狂熱的興奮,
“小趙!快!準備反應器!按萬先生說的參數設定!溫度8°c!光源角度偏移15度!催化劑濃度維持下限,流速提升20!立刻!馬上!”
他幾乎是吼出來的,聲音因為激動而變形。那被願力強行點亮的、超越常規的“頓悟”,讓他看到了那條隱藏在迷霧和荊棘之後的全新坦途!風險?時間?此刻在他心中蕩然無存,隻有抓住這稍縱即逝靈感的迫切!
小趙團隊被陳樹清突如其來的爆發嚇了一跳,但看到他那充滿絕對信心的眼神,看到萬一樂依舊平靜無波的麵容,一股熱血瞬間衝上頭頂。
“是!陳教授!”小趙第一個反應過來,大聲應道,“三號反應器!快!按新參數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