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拈花_逆命菩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9章 拈花(2 / 2)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萬一樂首先拋出《金剛經》此偈,

“此理深奧,言時間本空。然我近日偶有所感,觸及時間長河,見過去沉屙,感未來微瀾。既言‘不可得’,我之所感所動,豈非虛妄?執著於‘不可得’,是否亦是一種‘得’之妄念?”

明心答:“阿彌陀佛。施主所感,乃大神通,非凡俗可比。‘不可得’者,非謂其虛無,乃指其無常、無住、無自性。過去之業已成煙,執著追悔,徒增煩惱,是‘不可得’;現在刹那生滅,欲將其牢牢抓住,如手握流沙,是‘不可得’;未來未至,種種臆測憂怖,皆如空中樓閣,是‘不可得’。施主能感時間長河,是觀照之功,明其流變,知其虛妄,方能不為其所縛。所謂‘動’,乃慈悲願力使然,非為‘得’其心,實為渡其苦。不著於相,不滯於時,方是真‘不可得’。”

萬一樂微微頷首:“觀其流變,不滯其中…此解甚妙,我受教。”他理解了時間本質的無常,行動的意義在於基於當下的願力去改變業力的流向,而非執著於某個固定的“過去”或“未來”。

“眾生皆苦,慈悲普度。”萬一樂話鋒一轉,帶著一絲審視,“然觀史冊,佛門常有‘盛世講經,亂世閉門’之說。更有諸多僧眾,空談慈悲,不修心性,以致滋生諸多齷齪,敗壞佛門清譽。此等‘避世’之行、‘心口不一’之狀,豈非與‘普度’宏願背道而馳?此等心性,又如何能渡己渡人?”

明心答:麵露愧色與悲憫)“施主此言,如利劍穿心,直指我佛門積弊。老衲汗顏。‘避世’之舉,確為下乘,乃修行不足、定力不堅、畏怖紅塵業力反噬所致,實乃我輩之恥,非佛法本意。佛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藏菩薩發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此方為真慈悲,真擔當!至於僧眾敗類……”

老法師深深歎息,“林子大了,難免有枯枝敗葉。人性之劣根,貪嗔癡慢疑,披上袈裟亦難根除。此非佛法之過,乃人之過,修行不到之過。我輩當常懷惕厲之心,持戒精嚴,以行踐言,以正祛邪。然,施主亦不可因噎廢食,隻見枯枝,不見參天大樹。”

萬一樂目光平靜:“法師坦誠。我理解人性之複雜,修行之艱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擔當,我深以為然。然,對於因‘避世’或‘心性不修’而導致的諸多流弊,我無法認同,亦不能接受。渡人者,當先有直麵濁世、砥礪前行的金剛心。避重就輕,非解脫之道。”他肯定了擔當精神,但對佛門曆史上的避世傾向和部分僧侶的墮落持批判態度。

轉向道門)“再問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無為’之道,常被解為順應自然,不妄為。然我治沙海,引天象,改地脈,梳理狂暴業力,此乃‘逆天改命’之舉。此‘有為’之行,是否悖逆了‘道法自然’?”

明心答:略作沉吟)“老衲於道門精義,所知不如佛法精深。然依淺見,‘無為’非不作為,乃不妄為,不強為,循道而為。施主治沙,非為一己私欲,乃為修複自然傷痕,梳理天地戾氣,此正是‘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損有餘而補不足。此乃大作為,合乎天道循環、生生不息之本意,非悖逆也。若天地病入膏肓,仍袖手旁觀謂之‘無為’,豈非見死不救?此非真‘無為’,實乃冷漠。”

這個回答雖在理,但偏向於用佛家“慈悲利生”的理念來詮釋道家的“無為”,未能真正深入道門“無為而無不為”的玄妙辯證。

萬一樂聽罷,隻是微微點頭:“法師此解有其道理。然,道法玄深,此問或許更該問道門高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對這個答案不甚滿意,覺得未能觸及“無為”與“有為”在更高層麵上的辯證統一,心中對道門理論的好奇與思考並未完全解開。

禪房內陷入短暫的寂靜,唯有茶香與檀香交織。明心法師的解答,如同清泉,洗去了萬一樂心中關於佛理的一些浮塵,也激起了更深層的漣漪。

對時空的領悟更深:“過去心不可得”的闡釋,讓他更清晰地把握了自己擾動時間的界限與意義——不為沉溺過去,不為掌控未來,隻為以當下宏願,斬斷業力鎖鏈,開辟新的可能。時間如河,他是渡者,亦是修河人。

對“慈悲”與“擔當”的認同:地藏菩薩的大願精神,與他“願世間眾生皆得解脫”的宏願內核共振。真正的慈悲,需要無畏的擔當和入世的勇氣。

對宗教局限性的清醒:佛門曆史上的避世、部分僧侶的墮落,道門“無為”在實踐層麵可能產生的模糊與爭議,都讓他更深刻地認識到,任何教義、理論,皆由人闡釋、由人踐行,皆有其時代局限與人性的弱點。解脫之道,終究要靠自己去求索、去實踐、去開創。

“不信佛”的根基更牢:此次請教,印證了他的本心。他敬重佛陀的智慧與慈悲,感念佛骨舍利的指引,理解佛法的精妙之處。但他所求,非是成佛作祖,非是寄托來世,非是遵循某一教派的清規戒律。

他所信的,是眾生心中本具的解脫之願,是以自身願力與行動改變現實的力量,是腳下這條自己開辟的宏願之路。

佛法是鏡,可照見心性;佛理是燈,可照亮一隅。但他不需要成為那鏡中影、燈下客,他自身,就是光源,就是道路。

“多謝法師解惑。”萬一樂起身,鄭重一禮,“佛理精深,慈悲可敬。然,道不同,路自選。我之道,在紅塵業火中,在星空征途上,在‘我願’二字之間。”

明心法師看著他眼中那份洞悉後的澄澈與無可動搖的堅定,仿佛看到了一尊行走於人間的未來之佛,卻又截然不同。他宣了聲佛號,目光充滿讚歎與祝福:“施主已得大自在。願施主宏願得成,光照大千。”

離開法門寺,萬一樂並未遠行。他身影一閃,已至西安分塔之巔——第九層:無間光陰。

塔內並非外界所想的絕對死寂。這裡的時間流速混亂,感知模糊。可能枯坐一瞬,外界已過百年;也可能感覺煎熬了萬載,睜眼不過彈指。沒有聲音,沒有光,沒有觸感,唯有永恒的、令人窒息的“空”與“無”。

萬一樂盤膝坐下,並非為闖關,而是為了感悟。

在法門寺的對談,如同最後的梳理。此刻,在時間感知徹底剝離的孤寂中,他放空一切,心海中唯有三個宏願之光輪轉不息,有推背圖的銀藍星河流轉,有秦陵斷劍的悲鳴與星圖,有佛陀舍利的金色覺悟,有沙漠網格的淡金生機,有星艦破空的銀芒…

“過去心不可得……”那些曆史的沉屙,先賢的遺憾,帝國的野望,佛國的光輝…皆為“不可得”之煙雲,亦是構成“現在”的基石。

“現在心不可得……”此刻的感悟、力量、乃至這具慈航之軀,亦在刹那生滅,如露如電。

“未來心不可得……”玄都星域的浩瀚,歸墟吞噬者的陰影,萬界解脫的藍圖…皆是未知之幻影。

然而,在這絕對的“不可得”之中,唯有一樣東西是真實不虛、貫穿始終、可把握可依憑的——

願!

“願世間所有人皆得解脫!”

“願世間所有生靈皆得解脫!”

“願所有世界皆得解脫!”

這宏願,起於當下一點悲憫心,卻可溯及過往,照亮未來!它不執著於過去之“得”,不迷惑於現在之“相”,不畏懼於未來之“空”。

它本身就是方向,是力量,是錨定在無常時間長河中的永恒燈塔!

在西安分塔第九層的絕對孤寂中,萬一樂的心靈如同被徹底淬煉的琉璃,纖塵不染,唯有那三朵代表宏願的蓮花虛影在心海中愈發清晰、凝實。

慈航中階的境界,在這份洞徹時空本質、堅定宏願本心的感悟中,徹底穩定。

他周身那凝練的領域,無聲地吸納著塔內彌漫的、混亂的時間餘波,仿佛在為其下一次蛻變積蓄著力量。

喜歡逆命菩提請大家收藏:()逆命菩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後,我最喜歡收拾叛逆之徒 大叔苟在都市修仙傳 共感後,惡毒女修被絕嗣大佬寵哭 重生的我回地球當外賣小哥 早知天下事,買儘世間田 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 驚!我在高武用煉妖壺修仙 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 退婚後,我是全球最強富二代 穿越後我靠略懂成了文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