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軌道2026年8月20日上午900
萬一樂的本體離開了那片燃燒的能量海洋,下一刻,他已出現在水星的軌道上。對於已然達到慈航中階、甚至窺得更高境界門徑的他而言,在太陽係內的移動幾乎不再存在障礙。
化身為光,以真正光速乃至超越光速行進,真空、輻射、溫差這些對凡人而言致命的因素,於他不過是拂麵清風。
他選擇此刻係統性地探索內太陽係而之前不是,原因很簡單:地球內部的布局已初步完成,四大分身坐鎮,引導人類和萬靈超脫的框架已然搭好。
他的目光,必須投向更遙遠的未來。地球人類的超脫,絕非固步自封於一顆行星,終將走向星海。
而在此之前,他需要為同胞們掃清近鄰的障礙,探明前路,甚至…尋找可能的“捷徑”或“盟友”的蹤跡。
水星,這顆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呈現出一片極端死寂的景象。
沒有大氣層的緩衝,陽光毫無遮攔地炙烤著向陽麵,溫度高達430攝氏度,岩石都被烤得發出暗紅色;
而背陽麵則瞬間跌入零下180攝氏度的酷寒。巨大的晝夜溫差導致岩體不斷崩裂,表麵布滿了隕石撞擊的疤痕和陡峭的懸崖。
萬一樂的感知細致地掃過整個星球。人類的蹤跡僅限於幾個隱藏在永久陰影坑內的自動化采礦前哨,它們依靠聚變能驅動,sient地開采著水星富含的金屬資源。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生命跡象,連最頑強的微生物都不可能在此生存。
然而,就在他的感知掠過水星北極一個深邃的環形山時,一絲極其微弱、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能量波動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瞬間移動過去。
在永恒黑暗的坑底,溫度接近絕對零度。那裡,並非人類基地,而是一片…破碎的晶體結構。
它們嵌入岩壁,材質非金非石,閃爍著極其黯淡的微光,似乎正在緩慢地汲取著宇宙中彌漫的微弱輻射能維持最後一點活性。
“這是…”萬一樂伸出手指,輕輕觸碰那些破碎的晶體。一股極其古老、蒼涼的信息碎片流入他的意識。
並非語言,而是一種空間結構的映射片段!這些晶體,是一個超遠距離空間傳送陣法的殘骸一角。
它不知在此屹立了多少萬年,大部分結構早已湮滅在時間長河中,唯獨這一小部分,因其獨特的能量惰性和所處的極端環境得以殘留。那映射的片斷指向一個遙遠的、未知的星空坐標,絕非太陽係內的任何一點。
“古人遺跡?還是…外星訪客?”萬一樂心中震動。太陽係,遠比他想象的要熱鬨過。他將那坐標默默記下,這或許是未來通往其他恒星係的關鍵路標。
金星軌道上午1030
下一刻,他出現在了金星那濃厚的硫酸雲大氣之上。俯瞰下去,這是一顆被乳白色雲層完全包裹的星球,雲層之下是高達460攝氏度的表麵溫度、92個標準大氣壓的恐怖壓力以及腐蝕性極強的硫酸雨滴——一個真正的高壓高溫地獄。
人類的探測器如同深海潛艇,在雲層中艱難地浮動,監測著詭異的大氣活動和地質變化。透過雲層縫隙,萬一樂能看到地表火山活動頻繁,岩漿河流縱橫,大地一片橙紅,沒有任何生命能在此種環境下存活。
他的感知再次深入,穿透厚重的大氣和地殼。在金星的岩漿層深處,他發現了另一處異常!
那是一個幾乎完全崩壞的能量法陣的基座。它原本的功能似乎是汲取地核能量,形成一個保護性的力場,但早已能量耗儘。
法陣的材質正在被金星極端的環境緩慢侵蝕,僅存的部分結構依靠汲取地熱和微弱到可以忽略的靈氣一種不同於願力,更偏向宇宙本源的能量),勉強抵抗著虛空之中無孔不入的衰敗業力一種宇宙尺度的熵增力量)的侵蝕。
這個發現讓萬一樂眉頭緊鎖。金星上也曾存在過高等文明的痕跡?他們試圖改造金星失敗了嗎?
還是說,這隻是一個中轉站或觀測站?為何都指向了失敗和荒蕪?虛空業力的侵蝕…這讓他對宇宙的險惡有了更深的認識。
火星軌道下午100
離開金星,他來到了火星。與前麵兩顆煉獄般的行星相比,火星顯得“友好”了許多。橘紅色的地表,巨大的峽穀、高聳的火山、乾涸的河床痕跡,無不訴說著一段曾有水流、可能擁有過更溫暖濕潤環境的往事。
人類的三座科考站如同沙漠中的綠洲,被巨大的透明穹頂籠罩。內部綠意盎然,人們穿著輕便的艙外服或甚至隻在站內活動時穿著常服。
他看到工程師們在測試新型火星車,地質學家在分析剛鑽取的岩芯,還有專門的修行室內,駐站人員在進行低重力下的鍛體訓練。
他的感知覆蓋全球。在地表之下,尤其是極地冰蓋深處,他確認了之前的研究猜想:存在一些處於休眠狀態的、極其簡單的厭氧微生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