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洪流,一旦被強行扭轉了方向,便會奔騰向一個全然不同的未來。
一年後,新政與強軍舉措顯現驚人成效。
依靠五嶽煉心的嚴格篩選與狄青鐵腕整頓,官員體係率先完成汰冗,全國文武官員數量精簡逾四成,效率與廉潔度卻大幅提升。
軍隊方麵,老弱冗員被徹底清除,首批十萬禁軍完成初步鍛體,雖未全員成就“百戰悍卒”,但體能、戰力、士氣已遠勝以往,軍費開支反而因兵員精簡和空餉清除而下降。
而寒門學子與廣大民眾麵前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多條路徑:
天賦文心者可赴五嶽煉心求取功名;
體魄強健、心誌堅定者可參軍鍛體,搏取軍功;
擅長匠作者可入官坊享受優渥待遇,鑽研技術;
頭腦靈活者則可投身海運商貿。
境內殘留的修行者包括之前見過的幾個老道和蜀山守劍人),大部分在感受到朝廷新氣象與五嶽磅礴意念後,選擇歸附,或融入新體係,或成為研究新力量的顧問。
當然,這也為他們的門派帶來了嶄新的活力與生機。
西夏、遼國最初對此巨變驚疑不定,屢派細作探查,甚至嘗試小規模挑釁,均被脫胎換骨的宋軍輕易擊潰,狄青甚至率“百戰營”主動出擊,數次精悍的小規模突擊打得西夏人膽寒,兩國開始真正感受到來自南方的恐怖壓力。
三年之後1036年):大宋國力蒸蒸日上。
新田製釋放了農業生產潛力,加之農稅降低,民間倉廩漸實。海運與商貿帶來的巨額關稅收入,極大地充盈了國庫。
範仲淹坐鎮中樞,新政條令深入推行,雖仍有阻力,但大勢已成,其“慶曆新政”在原曆史中曇花一現,如今卻根基日固。他本人因心係萬民,日夜操勞,雖顯清瘦,但於中嶽嵩山煉心有成,心神之力浩瀚,處理政務如臂使指。
狄青已官至樞密使,其麾下核心“百戰營”擴至五萬人,皆乃百戰餘生的鍛體精銳普通士兵皆是鍛體三重及以上,將領大部分都是鍛體五重及以上,狄青已經修到了鍛體七重),普通禁軍戰力亦堪比以往邊軍銳卒。
趙禎皇帝威望日隆,於朝堂之上乾綱獨斷,於修行之上亦未鬆懈,借《星穹初辟圖》及帝王氣運,煉心修為深不可測。
歐陽修文章名動天下,同時於南嶽衡山煉心,其《朋黨論》等雄文更添一股凜然正氣,直斥邪佞。
韓琦文武兼資,既於西嶽煉體,亦參與軍政,成為趙禎左膀右臂。
種世衡鎮守西北,將《厚德載物圖》之意融入邊軍治理與防禦,邊關穩固,民心歸附。
第四年1037年):經過充分準備,國力軍力已達鼎盛的大宋,對西夏發動了滅國之戰。狄青親率五萬鍛體精銳為主力,種世衡等部策應。戰爭毫無懸念。宋軍士卒力量、速度、耐力遠超對手,裝備精良,戰術靈活,更有“百戰營”為尖刀,撕破一切防線。西夏的鐵鷂子在大宋的鋼鐵洪流麵前不堪一擊。僅曆時半年,宋軍便攻破興慶府,李元昊戰敗自焚,西夏滅亡。其疆土儘數納入大宋版圖,設為西北諸路。
第五年1038年):消化吸收西夏故地,設立州縣,移民實邊,推廣新法。同時,全力備戰北伐。
第六年1039年):十萬經過進一步鍛體強化的宋軍,在狄青、韓琦、種世衡等一眾名將率領下,分路北伐遼國。此時的宋軍,已非昔日吳下阿蒙,騎兵絲毫不遜於遼國鐵騎,步兵更是碾壓。加之新式投石機、神臂弩等戰爭器械,以及逐漸顯露的超凡將領狄青等已至鍛體九重,可短暫爆發非人之力),遼軍一敗塗地。
宋軍一路勢如破竹,連克幽雲十六州,最終直搗黃龍府,遼國天祚帝被俘,遼國滅亡。大宋完成了自太祖太宗以來未竟之業,收複所有漢唐故土,聲威震徹寰宇。
至1127年:近百年時光流逝,大宋早已非複吳下阿蒙,而是成了一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文明進階的超級帝國。
疆域不僅囊括原北宋、西夏、遼國疆域,更北上征服蒙古高原,西控西域,南下經略大理、交趾,東收高麗、琉球,海軍艦隊縱橫四海,將東南亞、乃至部分印度洋沿岸地區納入朝貢體係或直接管轄,實現了事實上的“統一世界”。
政治製度上演進為君主立憲內閣製,皇帝仍是國家象征與最高力量掌控者,但日常政務由內閣總理大臣由煉心有成、政績卓著者擔任)負責。
五嶽煉心與業力鍛體法普及天下,形成完整體係。民間強者輩出,煉心高階類比淨塵圓滿乃至更高)者可延壽至一百五十載,鍛體強者力能扛鼎。
朝廷更是掌握著由狄青已突破至星火境,鎮守星空)、韓琦煉心至高階)、種世衡後裔中傑出者輩出)等開創的超凡武力。
科技樹在願力煉心帶來的極致專注與工匠地位提升下飛速發展,結合萬衍早期留下的些許啟發如對基礎物理、化學的認知),早已突破蒸汽時代,進入基於願力、業力轉化能源以及初步利用星穹之力的“心源科技”時代,造出了浮空舟、通訊鏡等奇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禎與劉娥皆因煉心有成趙禎更因有《星穹初辟圖》和帝王氣運加持),修為高深,依然健在,但趙禎已於八十年前約1047年)覺盛世已奠,且醉心於探索《星穹初辟圖》更高境界,遂禪位於一位同樣煉心有成、銳意進取的宗室子弟,自己與劉娥已於澄心觀修行至煉心高階)則成為帝國的守護者與引導者,常年居於昆侖新辟的“星穹殿”中潛修,或乘坐最新型的“星槎”巡視疆域,甚至短途離開地球,探索臨近星辰。
至此,靖康之恥的陰影早已被掃入曆史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輝煌鼎盛、人人如龍、邁向星海的超級文明。
而這一切的起點,都源於近百年前,那位神秘降臨此界,播下願力種子的青衣客——萬衍。他的身影,已成為帝國最高機密和傳說中的神話,激勵著無數後來者,向著無儘的星穹,不斷進發。
光陰荏苒,星移鬥轉。萬衍本以為這份跨越時空的意識投影,最多支撐三五年便會消散。然而,連他也未曾料到,陳摶《蟄龍睡功》中那“神蟄天地,意守虛無”的奇妙法門,竟與他自身慈航高階的浩瀚願力以及此界日益蓬勃增長的眾生願力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共鳴。
他並未刻意修煉,卻自然而然地陷入了一種深沉的、類似“蟄龍”的休眠狀態。意識如同沉入溫暖而浩瀚的願力海洋,每一次呼吸都與此界眾生的心念同步。他時睡時醒,每一次短暫的蘇醒,神念掃過天地,便如快速翻過曆史的長卷,窺見世間的滄桑巨變。
他“看”到本應早逝的名將種世衡,因修行《厚德載物圖》有成,心神滋養肉身,竟突破壽元限製,持續鎮守西北邊陲數十載,威名赫赫,晚年更成為帝國軍事學院的象征性院長,桃李滿天下。
他“看”到種世衡的子侄輩如種師道、種諤等人,在全新的文武並舉體係下茁壯成長,不再僅是曆史上悲情的邊陲良將,而是成為開疆拓土、統領一方軍區的元帥級人物,將種家軍的威名播撒至更遙遠的疆域。
他“看”到原本應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時力挽狂瀾卻壯誌難酬的李綱、宗澤,在此世卻早早於五嶽煉心脫穎而出,於朝堂中樞大放異彩。李綱以其剛直宏闊之心境,於南嶽衡山取得極高成就,成為內閣重臣,主導了對遼金舊地的消化與治理。宗澤則以其熾烈的報國之心與組織才能,在北嶽恒山煉就明察秋毫之能,長期執掌吏部考功司,為帝國篩選了無數忠貞乾練之才。
他“看”到那位原本命運多舛、含冤風波亭的嶽飛,此生卻沐浴在強盛帝國的光輝之下。他自幼便顯露出極強的武略天賦與至純至堅的忠勇之心,於西嶽華山《庚金肅殺圖》前表現驚人,被狄青親自看中,收為關門弟子,傾囊相授《百戰煞氣鍛體訣》與兵法。嶽飛行軍打仗,不僅勇猛絕倫,更兼懷仁心,屢立奇功,年僅三十便已成為帝國新一代的軍神象征,北伐滅遼、西征中亞,戰功彪炳史冊,其“精忠報國”之誌與強大實力,成為整個帝國的驕傲。
他甚至“看”到了原本的金朝開創者完顏阿骨打。在此世,遼國被宋提前迅速滅亡,女真各部尚未統一強盛,便直麵了已然蛻變為龐然巨物的超級大宋。完顏阿骨打雖仍是雄才大略之輩,試圖反抗,但在狄青、種師道乃至後來嶽飛的鐵蹄之下,其部落聯軍不堪一擊。最終,完顏阿骨打選擇率部歸附,其本人被要求至中嶽嵩山煉心。出乎意料,其梟雄之心性竟與《厚德載物圖》中“承載”之意部分契合,雖未能成就太高,卻也洗去部分暴虐業力,後成為宋帝國治理東北地區的一位重要部族長官,得以善終。
百年彈指過,滄海化桑田。萬衍的意識在這漫長的蟄眠與偶爾的蘇醒中,靜靜見證了這一切。他目睹了一個徹底擺脫衰亡命運、走向極致輝煌的文明。
這一日,他的意識再次蘇醒,感受到此界願力循環已然穩固磅礴,自成體係,不再需要他的引導。他知道,離去的時刻到了。
他的身影悄然出現在正值盛年、於北疆視察的嶽飛軍營之外。夜空之下,萬衍看著那位英氣勃勃、周身煞氣與願力交織、已隱隱觸摸到此界力量頂峰的年輕元帥,微微點頭。他屈指一彈,一縷凝聚了《庚金肅殺》真意與一絲星火境感悟的純粹意念,無聲無息地沒入嶽飛眉心。這並非拔苗助長,而是一份契機,一份能助他在未來突破此界極限,真正踏入星空戰場的鑰匙。
做完這一切,萬衍的這具意識投影之身開始變得透明,如煙似霧,最終化作點點細微的金色光塵,消散在塞外的夜風之中。其核心意識則沿著那玄妙的時空聯係,跨越無儘虛無,返回那位於未來時間線的本體。
華山石室依舊寂靜,陳摶的經卷安然擺放,仿佛從未有人來過。而外麵的世界,一個嶄新的、強大的宋帝國,正沐浴在星輝之下,繼續著它奔向浩瀚星海的征程。
喜歡逆命菩提請大家收藏:()逆命菩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