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送的眩暈感尚未完全消退,萬一樂已然置身於一片光怪陸離、引力規則都顯得扭曲的區域。
眼前並非預想中帝國首都的繁華盛景,背後是閃爍幽白光芒的大門,眼前觸目驚心,毫無生機,隻是一片死寂的、被難以言喻的深重業力徹底浸染的廢墟。
他所處的,是一個位於銀河係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引力影響邊緣的雙星係統。
係統內有兩顆體積龐大的恒星,以及環繞它們運行的七顆行星殘骸。這裡,便是那古老帝國的遺址。
然而,目之所及,星辰黯淡,行星崩裂,沒有任何生命跡象,隻有那如同凝固的墨汁般、散發著比蒼族遺跡那裡濃鬱百倍的絕望、怨憎與死寂的業力,纏繞在每一塊星體碎片、每一縷星際塵埃之上。
更令他驚異的是,這個本應被黑洞恐怖引力撕碎、吞噬的雙星係統,其外圍卻存在著一個巧妙的力場。
這力場並非能量護盾,而是由散布在特定軌道上的幾片巨大隕石帶、稀薄星雲以及兩顆被掏空改造的行星核心構成。
它們彼此間通過某種殘留的、非能量的“結構張力”相互牽引,形成了一個動態的平衡網絡,如同一個巨大的、無形的柵欄,勉強抵禦著黑洞的潮汐力,使得這個雙星係統得以在黑洞邊緣岌岌可危地維係著,未被立刻吞噬。
萬一樂能清晰地“看”到,這個宏大的“陣法”原本應該是由一種他曾接觸過的、但更加精純和高等的能量——“靈氣”來驅動的。
但如今,靈氣早已枯竭,陣法失去了核心動力源,正在黑洞引力的持續拉扯下緩慢而不可逆轉地走向崩潰,整個係統正以肉眼難以察覺,但在宇宙尺度下卻清晰無比的速度,滑向那最終的黑暗深淵。
他的注意力被那雙星係統本身奇特的結構所吸引。
這兩顆恒星,一顆散發著一種溫和、滋養、充滿生機潛能的乳白色光芒——那是靈力的輝光;另一顆則湧動著幽暗、冰冷、仿佛能消解一切秩序與能量的暗色波紋——那是暗能量的具象。
它們之間,並非隻有引力相互作用,更存在著一股與之相抗衡的、強大的斥力!
正是這股斥力,與引力達到了一個精妙的平衡,使得兩顆屬性截然相反、本該相互湮滅或遠離的恒星,維持在一個穩定的距離上共舞,如同陰陽魚般旋轉。
這種結構,讓他瞬間聯想到了自身對願力與業力的理解,以及內宇宙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平衡之道。
這絕非自然形成,而是那個古帝國以通天手段人為構築的奇跡!
然而,此刻,那顆靈力恒星的光芒已變得極其黯淡,其能量層級顯然已經跌落到了一個臨界點以下,再也無法維持與暗能量恒星之間的斥力平衡。
整個雙星係統的穩定結構正在從內部瓦解,這也是其難以抵抗外部業力侵蝕和黑洞引力的內在原因之一。
連自身的“太陽”都即將熄滅,依附其上的文明又如何能存續?
他歎息一聲,身形閃爍,開始探索那七顆行星的遺跡。
這些行星曾經顯然高度發達,上麵殘留著宏偉城市的骨架、縱橫交錯的軌道係統以及各種奇形怪狀的巨型建築殘骸。
它們的科技水平,以地球文明剛剛踏入一級文明門檻)的標準來看,無疑達到了二級文明的巔峰!
從殘存的設備和技術痕跡中,萬一樂能辨識出它們對靈力的高效存儲、精確控製與轉化應用技術已然登峰造極。
同時,它們對暗能量的理解和利用也達到了令人驚歎的程度,能夠將其束縛、引導,甚至與靈力形成某種協同或製衡。
然而,這一切輝煌,如今都化作了斷壁殘垣,被那無所不在的深重業力覆蓋,如同宇宙中一座巨大的、冰冷的墳墓。
他搜尋了數處看似重要的遺跡,如中央控製塔、能源核心、信息庫等,大多已徹底損毀或信息流失,隻能是從材料、工藝上窺視古帝國的科技水平。
最終,在一顆行星地核深處,一個由某種極高密度、極高硬度的透明結晶包裹的密室內,他感知到了一絲微弱卻極其堅韌的精神印記殘留。
這結晶材質非凡,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業力的侵蝕和時間流逝。
萬一樂將神念小心翼翼地探入結晶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