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新能科技!產品爆火
二月十二的江城,初春的陽光終於掙脫了連日陰雨的束縛,暖融融地灑在會展中心的廣場上。臨時搭建的白色大棚像一朵巨大的,穩穩紮根在廣場西側,棚頂的紅色橫幅被風吹得獵獵作響,“新能科技·智能便攜充電樁全球首發暨招商會”二十個金色大字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
距離發布會開始還有一個小時,大棚外已經排起了蜿蜒的長隊。穿西裝革履的經銷商們手裡攥著名片,時不時抬頭看一眼大棚入口的電子屏,上麵滾動著“距離預售開啟還有012345”的倒計時;扛著攝像機的記者們擠在隊伍前列,鏡頭蓋都沒來得及摘,就對著同行打聽:“聽說這次的充電樁能揣進包裡?真有那麼神?”;還有幾個穿著電動車品牌工服的年輕人,正低頭對著平板討論:“要是快充技術真像傳聞中那麼牛,我們老板肯定要批量采購。”
大棚入口處,新能科技的員工們忙得腳不沾地。穿藍色馬甲的誌願者引導著來賓簽到,桌上的產品宣傳冊很快就被拿空;技術部的小夥子們正圍著最後一台展示樣機做調試,手裡的萬用表“滴滴”作響,其中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擦了擦額角的汗,對同伴說:“再檢查一遍充電接口,彆等會兒演示出問題。”
林晚的車停在西側的vip通道旁時,正好是下午一點半。司機拉開車門,她踩著米白色的小羊皮高跟鞋下車,淺灰色的意大利手工西裝外套隨著動作輕輕揚起,露出內搭的白色真絲襯衫——領口彆著的那枚珍珠胸針,是母親蘇清媛留下的遺物,圓潤的淡水珍珠泛著柔和的虹彩,與她耳後的碎鑽耳釘遙相呼應,低調中透著難以掩飾的貴氣。
“林總,您來了!”新能科技的創始人張磊快步迎上來,他今天特意換了一身深藍色的定製西裝,卻還是習慣性地擼起了袖子,露出手腕上那塊磨得發亮的運動手表。半年前,他還是個在地下室裡啃泡麵、為研發資金愁得頭發大把掉的創業者;如今,公司的估值翻了十倍,新品未發就訂單不斷,這一切的轉折點,都始於林晚那筆200萬的投資。
“準備得怎麼樣?”林晚笑著問,目光掃過張磊略顯緊張的臉,“看你這狀態,比當年第一次融資時還緊張。”
“能不緊張嗎?”張磊抓了抓頭發,語氣裡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昨天晚上團隊加班到三點,把所有數據又核對了一遍,光是預售通道的服務器就擴容了三次,就怕今天崩了。對了林總,您推薦的那批石墨烯材料,昨天最後一批剛到貨,質量比我們預期的還好,充電效率又提升了5!”
兩人邊說邊往裡走,大棚內的熱鬨瞬間撲麵而來。入口處的簽到台旁,幾個經銷商正圍著新能科技的銷售總監追問:“你們這充電樁的代理政策到底怎麼樣?我們想拿下華東地區的總代!”“首批貨什麼時候能發?我手上有二十個4s店的訂單等著呢!”
穿過擁擠的人群,第一排的貴賓席已經備好。桌上擺著印著新能科技ogo的礦泉水和筆記本,旁邊還放著一小盒精致的馬卡龍——是張磊特意讓人準備的,知道林晚喜歡甜食。林晚坐下後,指尖無意識地轉著一支銀色鋼筆,目光落在前方的展示區:
展示台用白色亞克力搭建,燈光從底部向上打,把台麵上的三台智能充電樁照得格外醒目。充電樁通體采用啞光銀灰色金屬材質,邊緣做了圓潤的倒角處理,避免磕碰;主機隻有巴掌大小,厚度不足三厘米,側麵有一個typec接口,既可以給充電樁充電,也能反向給手機供電;旁邊的可折疊充電線像一條黑色的絲帶,展開後有兩米長,折疊後則能塞進主機頂部的凹槽裡,嚴絲合縫;展示台的電子屏上,實時滾動著產品的核心參數:“充電功率60,充電10分鐘續航80公裡,重量500克,適配95以上新能源車型,支持app遠程控製充電狀態”。
“林總,您看這個app界麵,也是按您的建議改的。”張磊湊過來,打開手機展示,“簡化了操作步驟,老人也能一鍵啟動充電,還能顯示附近的共享充電樁位置,用戶粘性肯定能上去。”
林晚點點頭,目光落在電子屏上跳動的“預售倒計時”:還有十分鐘,發布會就要開始了。她想起半年前第一次見到張磊時的場景——那個穿著洗得發白的t恤、抱著一摞技術圖紙的年輕人,在咖啡館裡跟她講了三個小時的“便攜充電夢”,眼裡的光比今天的陽光還要亮。當時她聽完,沒有猶豫就決定投資,不僅因為技術可行,更因為張磊團隊身上那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韌勁,以及這個產品切中了新能源車主最核心的痛點:充電慢、找樁難、便攜性差。
“各位來賓,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隨著主持人清亮的聲音響起,大棚內漸漸安靜下來。聚光燈打在舞台中央,穿紅色禮服的主持人微笑著說:“歡迎大家來到新能科技智能便攜充電樁的首發儀式!今天,我們將共同見證一款可能改變新能源出行格局的產品誕生!接下來,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新能科技創始人、ceo張磊先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掌聲如雷。張磊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西裝領口,快步走上台。接過話筒時,他能清晰地感覺到手心的汗,但當目光掃過第一排林晚鼓勵的眼神時,心裡的緊張瞬間消散了大半。
“大家好,我是張磊。”他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卻異常真誠,“站在這裡,我想先感謝一個人——林晚女士。半年前,當我們團隊拿著技術方案四處碰壁,連房租都快交不起的時候,是林總相信我們,給了我們200萬啟動資金,還推薦了石墨烯快充技術,幫我們解決了最核心的技術瓶頸。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新能科技,更沒有這款智能便攜充電樁。”
台下響起一陣善意的哄笑,林晚微微頷首,算是回應。
“言歸正傳,我們為什麼要做這款產品?”張磊話鋒一轉,拿起展示台上的充電樁,“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經曆過‘電動車半路沒電,在路邊等救援’的尷尬?請舉手。”
台下近一半的人都舉起了手,包括幾個記者和經銷商。
“這就是我們的初衷。”張磊的聲音沉了下來,“傳統充電樁體積大、安裝難,家用充電樁又受限於場地;而市麵上的便攜充電寶,要麼充電慢,要麼重量超過兩公斤,根本不實用。我們團隊花了三年時間,測試了上百種材料,終於做出了這款‘智能便攜充電樁’。”
他走到演示區,旁邊早已備好一輛白色的新能源汽車。張磊將充電樁的插頭插進汽車充電口,按下主機上的“啟動”鍵,電子屏上的續航數字立刻開始跳動:“大家看,現在汽車的續航是120公裡,我們開始充電。”
他看了一眼手表:“十分鐘後,我們再來看結果。在這期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它的核心優勢。”他舉起充電樁,“第一,快充!采用林總推薦的石墨烯複合電極技術,充電效率是傳統便攜充電寶的3倍,充電10分鐘,續航80公裡,完全能解決應急需求。第二,便攜!重量隻有500克,比一瓶礦泉水還輕,折疊後可以放進隨身背包、甚至口袋裡,隨時隨地都能充。第三,智能!連接app後,可以實時查看充電進度、設置充電時間,還能共享充電樁給其他車主,賺取收益。第四,適配性強!支持95以上的新能源車型,無論是轎車、suv還是麵包車,都能使用。”
台下的議論聲漸漸大了起來,幾個經銷商已經開始低頭跟身邊的同伴交流,眼神裡滿是興趣。
“好了,十分鐘到了。”張磊走回汽車旁,指著儀表盤,“大家看,現在的續航是200公裡——整整增加了80公裡!”
“哇!真的假的?”
“這麼快?比我家的固定充電樁還快!”
“我剛才看了,這充電樁才巴掌大,太方便了!”
驚歎聲此起彼伏,記者們的閃光燈“哢嚓”作響,把張磊和充電樁的身影定格在鏡頭裡。
“大家可能會問,這麼好的產品,多少錢?”張磊笑著說,“我們的定價是——999元!”
台下瞬間炸開了鍋。這個價格遠低於大家的預期——市麵上普通的便攜充電寶都要1500元以上,而新能科技的智能充電樁不僅功能更強,價格反而更便宜。
“張總,這個價格能賺錢嗎?”有記者大聲問。
“初期不賺錢,甚至可能虧損。”張磊坦誠地說,“我們的目標是先占領市場,讓更多車主用上好用的充電樁。等銷量上來了,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自然就能盈利。而且,我們還有家用版和商用版後續推出,家用版定價1999元,支持全屋供電應急;商用版可以放在商場、酒店,通過掃碼收費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