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陳雪成立工作室!編劇女王
四月十六下午2點,江城文創園的青石板路上,暖風裹挾著梔子花的清香撲麵而來。位於園區核心位置的“雪影工作室”門前,一座高3米的粉色與白色相間的氣球拱門格外惹眼,拱門頂端綴著一個銀色的膠片造型氣球,隨風輕輕轉動;拱門兩側的花架上,整齊擺放著數十盆盛開的粉玫瑰,花瓣上還掛著清晨的露珠,在陽光下折射出細碎的光——這是林晚特意叮囑助理從昆明空運來的,她記得陳雪曾說過,粉玫瑰象征“溫柔的堅持”,像編劇在文字裡的執著。
工作室的原木色招牌掛在深灰色石牆上,“雪影工作室”五個黑色手寫體字出自陳雪之手,筆鋒蒼勁中帶著細膩,旁邊嵌著一塊黃銅牌,上麵用陰刻工藝刻著“編劇創作與新人孵化基地”,下方的小字落款是“晚星資本戰略支持”,沒有浮誇的裝飾,卻低調地彰顯著背後的支撐力量。門口的台階上,鋪著紅色的地毯,兩側擺放著影視圈同行送來的花籃,“恭喜陳雪老師開啟新征程”“祝雪影工作室桃李滿天下”的緞帶隨風飄揚,熱鬨卻不喧嘩。
推開玻璃門,風鈴發出“叮鈴叮鈴”的清脆聲響,工作室內部的設計透著濃鬱的文藝氣息與溫度。一樓是開放式接待區,淺灰色的亞麻布藝沙發圍著圓形橡木茶幾,茶幾上擺著一本塑封的《時光裡的信》劇本複印件——這是陳雪的第一部獲獎作品,封麵上蓋著“金鏡頭獎最佳原創編劇”的金色印章,邊角被摩挲得微微泛白;牆麵上,錯落有致地掛著十餘張電影海報:《時光裡的信》裡穿著白襯衫的少年倚在老槐樹下,《城南舊事新編》中梳著麻花辮的女孩牽著駱駝走過胡同,《星空下的約定》裡的情侶在極光下相擁……這些都是陳雪執筆的爆款作品,票房與口碑雙豐收。海報間隙,穿插著幾塊白色展示板,上麵貼著新人編劇的習作片段,稚嫩的字跡旁畫著彩色批注,最顯眼的一塊板上寫著“每一個故事都值得被看見”。
沿著旋轉木梯上到二樓,便是核心創作區。走廊的牆麵上貼滿了經典電影台詞的手寫體便簽,“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世界上有那麼多城鎮,城鎮裡有那麼多酒館,她卻走進了我的”,營造出沉浸式的創作氛圍。十間獨立的編劇工作室門上,分彆掛著“靈感屋”“故事閣”“拾光齋”等木質小牌,每間屋子都配著落地窗,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定製的實木書桌上,書架上塞滿了國內外經典劇本集、文學名著,從莎士比亞戲劇到老舍的《茶館》,從好萊塢經典劇本到獨立電影腳本,應有儘有;窗台上擺放著形態各異的多肉植物,飽滿的葉片透著生機,為靜謐的創作空間添了幾分活力。
最裡間的“孵化室”是整個工作室的核心,麵積最大,中央擺著一張橢圓形會議桌,周圍是柔軟的座椅;正麵的投影幕布上,正滾動播放“星芒新人編劇培養計劃”的ppt,從“劇本創作基礎培訓”“資深編劇一對一指導”,到“項目對接資源庫”“創作資金扶持”,每個環節都標注得清晰完整;旁邊的白板上,用彩色馬克筆寫著第一批招募的5名新人名字,每個人名後都用括號標注著擅長領域——“蘇曉青春校園)”“李偉懸疑推理)”“趙玥家庭倫理)”,字跡工整,透著期待。
開業現場早已聚滿了人,影視圈的知名導演、製片人穿著得體的正裝,與文創園的同行寒暄;幾位背著雙肩包的年輕學生格外顯眼——他們是陳雪兩年前資助過的電影學院編劇專業學子,如今特意趕回來祝賀。人群中,陳雪穿著一襲淡紫色真絲連衣裙,裙擺上用銀線繡著細小的膠片圖案,這是林晚送她的開業禮物,寓意“用文字編織光影故事”;她的頭發鬆鬆挽成低髻,彆著一枚銀色的鋼筆造型發夾,那是她第一次獲得編劇獎時林晚送的;臉上帶著既緊張又興奮的紅暈,雙手握著一束粉玫瑰,接待來賓時,指尖還會因激動微微顫抖。
“晚晚!你可來了!”陳雪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門口的林晚,眼睛瞬間亮得像盛滿了星光,快步穿過人群迎上去,手裡還攥著一把鍍金剪刀——等會兒剪彩要用的。林晚身著米白色羊絨針織開衫,內搭淺藍色牛仔褲,腳上是一雙白色帆布鞋,比平時在商業場合多了幾分休閒親和;手裡提著一個深棕色的錦盒,盒麵上繡著暗紋;身後跟著晚星資本文化投資部的張總監,手裡捧著一份紅色封麵的投資協議,封麵上印著“雪影工作室戰略投資協議”。
“恭喜你,陳雪。”林晚笑著遞過錦盒,聲音溫柔,“開業禮物,希望‘雪影工作室’能像這把鋼筆一樣,寫出更多有溫度的好故事。”錦盒被輕輕打開,裡麵是一支純銀打造的鋼筆,筆帽上用微雕工藝刻著“雪影”二字,筆身纏著細小的紅色絨線,是林晚特意找蘇州老匠人定製的,耗時整整一個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雪小心翼翼地接過鋼筆,指尖摩挲著冰涼光滑的筆身,眼眶瞬間微微發熱。她想起三年前,自己還是個在城中村出租屋裡熬夜寫劇本的新人,房間裡隻有一張吱呀作響的舊書桌,投出去的《時光裡的信》劇本屢屢石沉大海,是林晚的晚星資本在“新人劇本征集活動”中發現了它,林晚親自給她打電話說“這個故事裡的親情太打動人了,值得被更多人看見”;後來拍攝時資金短缺,又是林晚追加了2000萬投資,讓她能完整呈現劇本裡“老書店與時光信件”的細節;現在成立工作室,林晚更是毫不猶豫地決定投資1億,還幫她對接了電影學院的新人資源。“謝謝你,晚晚,”陳雪的聲音帶著一絲哽咽,“每次我人生的重要節點,你都在。”
下午2點30分,剪彩儀式在主持人的宣布聲中正式開始。紅色的綢帶橫跨在工作室門口,上麵係著五個金色的花球,每個花球下方都掛著小卡片,寫著“初心”“傳承”“夢想”“溫度”“新生”。陳雪站在綢帶中央,左邊是林晚,右邊是國內知名導演張一白,兩側還站著兩位影視公司的總裁。當主持人喊出“3!2!1!剪彩!”,五把剪刀同時落下,紅色綢帶應聲斷開,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禮炮“砰”地響起,金色彩帶如漫天星辰般落下,沾在眾人的肩頭和發間,氛圍瞬間推向高潮。
致辭環節,陳雪接過主持人遞來的話筒,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她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台下的人群,最後定格在林晚身上:“三年前,我站在出租屋裡,看著滿桌的劇本手稿,連吃飯都要算計著錢,那時我從沒想過,有一天能擁有自己的工作室。今天能站在這裡,最該感謝的人,是林晚——林總。”
台下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們身上。“當初《時光裡的信》投了17家公司,沒有一家願意接手,是林總說‘好故事不該被埋沒’,讓晚星資本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拍攝時,為了還原劇本裡的老書店場景,預算超支30,是林總說‘細節決定成敗,錢我來解決’;現在成立工作室,林總不僅投資1億,還幫我們搭建了新人培養的資源網。”陳雪的聲音哽咽了一下,抬手擦了擦眼角,“沒有林總,就沒有今天的‘編劇女王’陳雪,更沒有‘雪影工作室’。”
“說得好!”張一白導演率先鼓掌,笑著補充,“我第一次和陳雪合作時,她還很靦腆,但林總當時就跟我說‘這姑娘有靈氣,對故事的敏感度遠超同齡人,要多幫襯’,現在看來,林總的眼光從來沒錯過。”
陳雪穩定了情緒,舉起話筒繼續說:“‘雪影工作室’不隻是我個人的創作平台,更是新人編劇的‘孵化池’。我們今天正式推出‘星芒計劃’——每年從全國高校和民間招募10名有潛力的新人編劇,提供免費的係統培訓、每人10萬元的創作啟動資金,還會對接晚星資本旗下的影視項目資源,讓他們的劇本有機會搬上大銀幕、小熒屏。”
她的話音剛落,二樓的投影幕布突然亮起,播放起一段提前拍攝的短片:畫麵裡,幾個年輕編劇圍坐在“孵化室”的會議桌前,激烈地討論著劇情;陳雪坐在一旁,手裡拿著劇本,耐心地幫他們修改邏輯漏洞;最後,鏡頭定格在工作室的招牌上,彈出一行溫暖的字:“讓每一個有溫度的故事,都能被看見。”
現場的掌聲再次響起,那幾位被陳雪資助過的學生代表紅了眼眶,其中一個短發女孩激動地說:“如果不是雪姐和林總的幫助,我可能早就放棄編劇夢了,現在‘星芒計劃’能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人,太有意義了!”
林晚接過話筒,目光緩緩掃過台下的新人編劇們,語氣溫和卻透著堅定:“第一次看到《時光裡的信》劇本時,我被裡麵‘父親用信件陪伴女兒成長’的細節打動了——好的編劇,能把平凡的情感寫成永恒的故事,陳雪就是這樣的人。”她轉頭看向陳雪,嘴角揚起溫暖的笑,“投資‘雪影工作室’,不是因為陳雪已經是‘編劇女王’,而是因為我相信她的初心——不隻想自己發光,還想成為‘燈塔’,照亮更多新人的路。期待‘雪影工作室’能成為真正的‘編劇搖籃’,培養出更多能寫好故事、敢寫真故事的編劇,為影視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剪彩儀式結束後,陳雪拉著林晚的手,挨個參觀二樓的創作區。走進“靈感屋”,書桌上擺著一台老式黑色打字機,機身有些斑駁,旁邊堆著一疊陳雪早年的手寫劇本手稿,上麵密密麻麻改滿了紅色批注,有些地方甚至貼著重寫的紙片。“這是我剛入行時攢錢買的打字機,”陳雪撫摸著冰冷的機身,眼裡滿是回憶,“當時沒錢買電腦,就用它敲完了《時光裡的信》的第一版劇本。”
她走到“孵化室”的白板前,指著上麵的新人名單說:“林總,您看我們的新人培養計劃,已經和江城電影學院簽了合作協議,每月都會請學院的教授和業內資深編劇來講課;我們還設置了‘年度最佳新人劇本獎’,獲獎作品會由晚星資本直接投資拍攝成短片,在電影節展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晚看著白板上詳細的計劃,又翻了翻桌上的培訓手冊,手冊裡不僅有編劇技巧課程,還有“劇本市場化對接”“版權保護”等實用內容,甚至附了新人編劇的生活補貼標準——每月5000元,持續一年。“考慮得非常周全,”林晚點頭稱讚,“新人最缺的不是才華,是機會和安穩的創作環境,生活補貼能讓他們不用為房租發愁,安心打磨劇本;項目對接則能幫他們打破‘新人壁壘’,這兩點都說到了點子上。”
“都是您上次提醒我的,”陳雪笑著說,“上次您來考察籌備情況時說‘要給新人兜底,讓他們敢寫、能寫’,我們特意把生活補貼提高了2000元,還和文創園申請了人才優惠宿舍,步行5分鐘就能到工作室,特彆方便。”
正說著,一位紮著高馬尾的年輕女孩怯生生地走過來,手裡緊緊攥著一本藍色封皮的劇本集,手指關節都泛白了。她走到陳雪麵前,小聲說:“雪姐,這是我寫的青春題材劇本,裡麵有關於校園樂隊的故事,您……您能幫我看看嗎?”陳雪立刻停下腳步,接過劇本集,指尖輕輕翻開,認真地讀著開篇,時不時抬頭和女孩討論:“這裡的人物動機可以再細化一點,樂隊解散的原因如果和主角的成長線結合,會更有張力。”她的眼神專注而耐心,沒有絲毫架子,像當年林晚指導她一樣。
林晚站在一旁,看著這一幕,嘴角不自覺地揚起欣慰的笑。當年那個需要被扶持的“千裡馬”,如今已經成長為能照亮彆人的“伯樂”,這份“被幫助後再幫助彆人”的傳承,比任何商業投資回報都更珍貴、更動人。
下午4點,夕陽漸漸西斜,將工作室的玻璃窗染成金色。林晚準備離開,陳雪送她到園區門口,手裡還握著那支銀色鋼筆:“林總,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信任。我們定了個小目標,三年之內,至少培養出三位能獨立擔綱院線電影大製作的編劇,讓‘雪影’成為影視圈的‘編劇黃埔軍校’。”
“我相信你能做到,”林晚輕輕握住她的手,語氣真誠,“但不用急於求成。好的故事需要時間打磨,優秀的編劇也需要經曆作品的沉澱,慢慢來,把基礎打牢,比追求數量更重要。”她頓了頓,補充道,“晚星資本會是你們最堅實的後盾,不管是後續的資金需求,還是影視資源對接,隨時給我打電話,不用客氣。”
坐進車裡,林晚看著窗外文創園裡的年輕人——他們背著電腦,抱著劇本,臉上滿是對未來的憧憬。手機輕輕震動,是陳雪發來的消息,附帶一張剛拍的照片:“林總!剛接到電影學院招生辦的電話,他們想和我們共建‘編劇實踐基地’,以後學生的畢業作品可以直接在工作室孵化,還能獲得投資機會!”後麵跟著一個蹦蹦跳跳的卡通表情包,滿是雀躍。
林晚指尖快速敲擊屏幕,回複道:“太棒了!這是雙贏的好事,我讓張總監明天就去對接細節,爭取儘快簽約。”
放下手機,林晚靠在椅背上,嘴角仍帶著未散去的笑意。從投資陳雪的第一個劇本,到支持她成立工作室,再到見證她啟動新人培養計劃,這不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投資,更是“伯樂精神”的延續與傳遞。她想起晚晴基金裡認真讀書的鄉村孩子,康泰醫療裡重獲希望的癌症患者,現在又多了“雪影工作室”裡追逐編劇夢的新人——每一次投資的意義,都早已超越了商業本身的利潤,變成了對人的成全,對行業的滋養。
陳雪和她的“雪影工作室”,就像一顆播撒在影視行業裡的種子,帶著“被照亮過”的溫暖,正在努力長成能遮風擋雨的大樹。而林晚知道,自己會繼續做那個播撒種子的人,用資本的力量發掘更多被埋沒的才華,讓更多“有溫度的故事”走進大眾視野,讓更多行業的“新生力量”被看見、被滋養——這才是投資最動人的價值,不是財富的疊加,而是善意與夢想的傳承,是讓每個努力的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光。
喜歡繼承千億遺產後,我靠預知躺贏全請大家收藏:()繼承千億遺產後,我靠預知躺贏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