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劍橋飛踢!權威專家力挺
倫敦希思羅機場的商務艙休息室裡,落地窗外的雨絲斜斜劃過玻璃,將停機坪上的飛機暈成模糊的銀灰色輪廓。林晚靠在皮質沙發上,指尖反複劃過手機屏幕裡《柳葉刀》那篇匿名文章的標題,指甲邊緣因用力而泛白,連帶著指節都有些發僵。她剛結束敘利亞難民營的行程,黑色大衣的衣角還沾著未抖淨的黃沙,眼底的紅血絲像細密的蛛網,藏在精致的眼線下麵,卻遮不住連日奔波的疲憊——可此刻,疲憊早已被心底翻湧的怒火壓了下去。
“拿脊髓性肌萎縮症患兒的生命當籌碼造謠,簡直是喪心病狂。”她把手機重重放在茶幾上,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茶幾上攤著ct003的臨床數據報告,封麵上“有效率85”的字樣被她用熒光筆標得醒目,旁邊還夾著一張樂樂的照片——照片裡的小男孩剛能站穩,扶著康複師的手,笑得露出兩顆小虎牙,腳下還放著他畫的“會發光的藥”。
坐在對麵的陸哲伸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溫熱試圖緩解她的緊繃:“彆急,我們現在就訂最快的機票去劍橋。霍普金斯教授一直關注ct003,他肯定能看清真相。”他一邊說著,一邊點開手機裡的訂票軟件,指尖飛快滑動,“最早一班去劍橋的航班還有兩小時,我們現在出發還來得及。”
林晚點點頭,起身時順手將樂樂的照片塞進大衣內袋——這張照片是她的底氣,也是她必須打贏這場輿論戰的理由。休息室裡的廣播正播報著航班延誤信息,空氣中彌漫著咖啡的焦香和淡淡的消毒水味,偶爾有旅客拖著行李箱走過,輪子劃過地板的聲音“咕嚕咕嚕”響,卻絲毫擾不亂林晚此刻的決心。她抓起茶幾上的文件袋,快步跟著陸哲走向登機口,黑色大衣的下擺隨著步伐輕輕擺動,像一麵蓄勢待發的旗幟。
十二小時後,劍橋大學的晨霧還未散儘。飛機降落在倫敦斯坦斯特德機場,林晚和陸哲驅車趕往劍橋市區,沿途的風景從現代化的公路逐漸變成充滿複古韻味的街道——紅磚砌成的房屋錯落有致,門口掛著銅製的門牌,爬滿常春藤的圍牆裡偶爾傳出教堂的鐘聲,悠遠而寧靜。車停在生物樓前時,晨曦剛好穿透晨霧,給哥特式尖頂鍍上一層淡淡的金邊,古老的磚石牆麵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這裡百年的學術底蘊。
林晚推開車門,寒風帶著濕潤的水汽撲麵而來,讓她忍不住裹緊了大衣。她沿著石階走上生物樓的入口,木質樓梯在腳下發出“吱呀”的輕響,每一步都像踩在時光的節點上。三樓實驗室的門虛掩著,裡麵傳來基因測序儀“滴滴”的運行聲,還夾雜著試劑瓶碰撞的清脆聲響。門口的黃銅門牌上,“基因倫理與精準醫療研究中心”的字樣被無數次觸摸磨得發亮,邊角處還留著經年累月的包漿。
“林!你怎麼突然來了?”霍普金斯教授的聲音從實驗室深處傳來,帶著一絲驚訝。林晚推開門,隻見老教授正戴著藍色的無菌手套,俯身盯著麵前的基因測序儀,屏幕上跳動的堿基序列像一串藍色的密碼。他穿著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白大褂,胸前的口袋裡彆著一支鋼筆,衣角還沾著點點淡黃色的試劑漬,銀白的頭發用一根皮筋隨意束在腦後,幾縷碎發垂在額前,透著幾分不修邊幅的專注。
“教授,我必須親自來見您。”林晚快步走到實驗台前,將文件袋裡的ct003臨床數據報告和打印出來的《柳葉刀》文章遞過去,聲音裡帶著懇切,“《柳葉刀》上這篇匿名文章,說我們的ct003會導致基因汙染,還捏造了病例,現在醫院都停采了,好多患兒等著用藥……”
霍普金斯教授接過文件,推了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目光先落在數據報告上——他的手指輕輕拂過“100例臨床試驗,85患兒肌力恢複”的字樣,眼神裡帶著熟悉的認可;可當他翻到那篇匿名文章時,原本平和的臉色瞬間變了,眉頭像被無形的手擰成了麻花,嘴角也緊緊抿了起來。他盯著文章裡“3例兒童發育畸形”的描述,手指在紙麵上重重戳了戳,語氣裡滿是難以置信:“這簡直是胡扯!ct003的基因編輯靶點是sn1基因的特定位點,精準度高達99.8,我去年在日內瓦國際基因會議上,親自驗證過你們的測序數據,怎麼可能出現基因汙染?”
他越說越激動,猛地一拍實驗台,桌上的玻璃咖啡杯被震得“哐當”晃了一下,褐色的咖啡差點溢出來。“這些所謂的‘病例’,連患兒的就診醫院、病曆編號都沒有,甚至連基因測序的原始數據都沒有,純屬憑空捏造!造謠者懂個屁的基因治療!”他抓起旁邊的老式座機,手指用力按下一串熟記於心的號碼,聽筒裡傳來忙音時,他的眉頭皺得更緊,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威爾遜!你現在立刻來我實驗室!還有陳嵐,讓她把it那邊的基因倫理報告也帶過來!歐洲基因學會那幾個老家夥,不管在忙什麼,都叫他們過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掛了電話,霍普金斯教授轉過身,看著林晚眼底的紅血絲,語氣緩和了些:“你放心,ct003是我看著研發起來的,它能讓那麼多癱瘓的孩子重新站起來,絕不能被一篇匿名文章毀掉。今天我就要讓全世界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科學,什麼是惡意造謠。”他一邊說著,一邊從抽屜裡拿出一疊厚厚的資料,裡麵是他之前整理的ct003長期跟蹤數據,“你看,這是我們團隊對20名患兒的跟蹤報告,隨訪了18個月,沒有任何基因異常的跡象,孩子們的肌力還在持續恢複。”
林晚接過資料,指尖撫過那些密密麻麻的數據,眼眶瞬間有些發熱。這些數據她並不陌生,研發期間,霍普金斯教授幾乎每周都會和她通電話,討論患兒的情況,甚至還親自飛到江城,參加ct003的臨床成果發布會。他對這味藥的感情,絲毫不亞於研發團隊的任何人。
不到半小時,實驗室的門被一次次推開,十位全球頂尖的基因倫理專家陸續走了進來——哈佛醫學院的威爾遜教授穿著筆挺的西裝,手裡拿著平板電腦,臉上帶著匆忙的神色;麻省理工的陳嵐教授紮著利落的馬尾,肩上挎著電腦包,一進門就問“造謠文章在哪”;歐洲基因學會的老會長則拄著拐杖,頭發雪白,眼神卻依舊銳利,手裡還攥著一份《柳葉刀》的紙質版。
小小的實驗室瞬間擠滿了人,卻沒有一絲雜亂。威爾遜教授接過林晚遞來的樂樂康複視頻,點開後,看著屏幕裡小男孩從隻能躺著到能跑能跳的變化,眼眶漸漸泛紅:“我上個月還在波士頓見了一個類似的患兒,因為沒有合適的藥,現在還不能坐起來。ct003是這些孩子的希望,造謠者怎麼忍心下這樣的毒手?”
陳嵐教授則直接將筆記本電腦放在實驗台上,指尖在鍵盤上飛快敲擊,屏幕上很快出現了一份聲明的草稿:“我們不能隻反駁,還要拿出實錘。把ct003的基因編輯原理、臨床數據、長期跟蹤報告都寫進去,逐條駁斥謠言,讓所有人都知道這篇文章有多荒謬。”
歐洲基因學會的老會長扶了扶眼鏡,看著那篇匿名文章,語氣嚴肅:“《柳葉刀》作為頂刊,竟然刊登這種沒有任何實證的匿名文章,這是對科學的不尊重。我們不僅要發聲明,還要要求《柳葉刀》公開匿名作者的身份,徹查背後是否有利益勾結。”
霍普金斯教授看著眼前的景象,原本緊繃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他走到實驗台中央,將拳頭重重砸在桌上,震得頭頂的吊燈“嗡嗡”作響,聲音裡滿是力量:“聯名!所有在場的人,都在聲明上署名!這份聲明不僅要登在《柳葉刀》的回應欄,還要同步發給《自然》《科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讓全球所有的醫療期刊都看到!我倒要看看,哪個造謠者敢跟十位全球頂尖的基因倫理專家叫板!”
專家們紛紛點頭,圍在陳嵐教授的電腦前,逐條討論聲明的內容——有人補充臨床數據的細節,有人完善基因編輯原理的解釋,有人提出要加上患兒家屬的證言,每個人都在為守護這味救命藥而努力。林晚站在一旁,看著他們專注的神情,聽著他們專業的討論,心底的不安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溫暖而堅定的力量。她知道,有這些權威專家的支持,這場輿論戰,他們贏定了。
當天下午三點,一份題為《關於康泰醫療ct003基因藥“基因汙染”謠言的聯合聲明》以雷霆之勢席卷全球醫療界。聲明開頭就明確指出“匿名文章缺乏實證,純屬惡意造謠”,隨後詳細列出ct003的基因編輯靶點精準度、85的臨床有效率、18個月的長期跟蹤數據,還附上了樂樂等患兒的康複視頻鏈接,逐條駁斥了文章中的虛假信息。聲明的末尾,霍普金斯教授、威爾遜教授、陳嵐教授等十位全球頂尖專家的名字赫然在列,每個人的名字後麵都跟著所屬機構和學術頭銜,透著不容置疑的權威性。
《紐約時報》第一時間以“權威專家集體炮轟《柳葉刀》匿名造謠,康泰醫療基因藥獲學界力挺”為題,刊登了整版報道,文中引用了多位專家的采訪,詳細解讀了ct003的科學性;《柳葉刀》編輯部也很快做出回應,宣布啟動對匿名文章的調查,並暫時將文章下架;社交媒體上,ct003救了我的孩子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無數患兒家屬曬出孩子的康複照片,控訴造謠者的惡行,網友們紛紛留言“這才是科學的力量!”“造謠者必須付出代價!”
林晚站在劍河畔,腳下的石板路被雨後的水汽潤得發亮,河麵上的遊船緩緩劃過,留下一道道漣漪。她看著手機裡不斷彈出的新聞推送和專家們發來的消息,嘴角終於揚起了久違的笑意。風拂過她的頭發,帶著劍河特有的濕潤氣息,吹散了連日來的疲憊和焦慮。這場由一篇匿名文章引發的醫療危機,在“劍橋飛踢”般的權威背書下,不僅徹底化解,更讓ct003的名字傳遍了全球,成為了基因治療領域的“明星藥物”。
而遠在江城的極光能源總部,埃裡克正坐在辦公室裡,看著光伏侵權官司的敗訴通知書,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就在這時,助理匆匆敲門進來,遞給他一份關於ct003的新聞報道:“老板,康泰醫療的基因藥被十位全球專家力挺,之前的謠言破了……”
埃裡克接過報道,看到霍普金斯教授等人的名字時,瞳孔驟然收縮。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暗中授意槍手寫的匿名文章,不僅沒能打垮康泰醫療,反而讓林晚獲得了更強大的支持。他靠在椅背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心裡第一次生出一種不安——他好像不僅惹錯了對手,還低估了這個女人的能量。而這場針對林晚的戰爭,似乎才剛剛開始,就已經注定了他的敗局。
喜歡繼承千億遺產後,我靠預知躺贏全請大家收藏:()繼承千億遺產後,我靠預知躺贏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