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澈的回電經過小豆子連夜破譯,內容簡短而意味深長:“雛鷹展翅,可喜。‘糧草’已在途中,置於老地方。望善用,靜待風雲。”
沒有過多詢問,沒有質疑他們如何幸存,隻是確認了他們的存在並繼續提供了支持。這種態度讓林峰稍稍安心,但也更加警惕——廣州方麵所圖甚大,現在的投入,未來必然要求豐厚的回報。
幾天後,陳石頭親自帶人,在預先約定的“老地方”另一處更偏遠的山穀)取回了蘇澈送來的“糧草”。數量比上次更多,除了急需的藥品、電池和一批五金工具外,竟然還有二十支嶄新的漢陽造步槍和數千發子彈,以及一批糧食和鹽。這無疑是雪中送炭,極大地緩解了林峰團隊的生存壓力和裝備困境。
實力的恢複,帶來了新的問題。原本隻有十幾人的小團體,在獲得了相對穩定的據點和物資後,開始吸引周邊的目光。
最先來投靠的,是附近山村的兩個年輕獵戶。他們受夠了王連長手下兵痞的盤剝和北邊潰兵的騷擾,聽聞山裡有一夥“好漢”專門跟官府和北兵作對,還打了好幾次勝仗,便慕名而來。
“俺們沒啥本事,就會打槍,跑山路。求好漢收留,給口飯吃,跟著你們打那些王八蛋!”兩個獵戶皮膚黝黑,眼神裡帶著山裡人的淳樸和一絲野性。
陳石頭有些意動,看向林峰。林峰沒有立刻答應,而是仔細詢問了他們的來曆、家庭情況,以及為何要反抗。他需要的是誌同道合、能夠信任的戰士,而不是單純的武力。
經過一番考察,林峰收下了這兩人,但他們需要經過觀察期。
緊接著,又有零星的潰兵主要是之前被擊潰的王連長部下,不願再回去受氣)和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前來投奔。隊伍的人數緩慢增加,很快就突破了三十人。
人員的複雜化,帶來了新的挑戰。不同來源的人心思各異,有單純為了活路的,有想報仇的,也有渾水摸魚的。原有的那種基於生死與共的純粹信任開始受到衝擊。
林峰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一天晚上,他召集了陳石頭、小豆子等最初的核心成員。
“咱們的人多了,是好事,也是壞事。”林峰開門見山,“人多力量大,但心要不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甚至可能從內部垮掉。”
陳石頭撓了撓頭:“那咋辦?立規矩?誰不聽話就揍他?”
“光靠打罵和規矩不夠。”林峰搖頭,“得讓他們明白,我們為什麼在這裡,為什麼要打仗,為誰打仗。不能隻是為了吃飯活命。”
小豆子若有所思:“峰哥,你是說……得像書上說的,要有個‘主義’?”
“可以這麼理解。”林峰點頭,“我們需要讓所有人擰成一股繩,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這件事,光靠我一個人不行,石頭要管訓練和打仗,小豆子要管技術。我們需要一個專門的人,來做這件事。”
他將目光投向一個平時話不多,但識文斷字、做事沉穩的老兵——趙永貴。他原是縣保安團的一個文書,因不滿上司克扣軍餉欺淩百姓,在一次衝突後逃進了山,後來輾轉加入了林峰的隊伍。
“永貴,你讀過幾年書,明事理。從今天起,你來當咱們隊伍的‘政委’。”林峰鄭重地說道,“你的任務,就是管好大家的思想。要讓大家知道,我們不是土匪,我們是為了讓咱窮苦老百姓能活下去,不被欺負,才拿起槍的!要講清楚王連長、北邊軍閥為什麼該死,我們為什麼要反抗。”
趙永貴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這個職責的重要性,他挺直了腰板:“峰哥,我……我怕做不好。”
“邊做邊學。”林峰鼓勵道,“就從給大家講講你當初為什麼離開保安團開始,從咱們那些犧牲的兄弟是為了什麼開始講起。”
於是,在林峰的隊伍裡,“政委”這個角色被正式設立起來。趙永貴開始了他的工作,最初隻是利用休息時間,給大家讀一些簡單的告示自己編寫的),講一些淺顯的道理,組織大家討論為什麼受苦,誰是敵人。方式雖然粗糙,卻是一個重要的開端。
思想的種子,開始在這支新生的武裝力量中悄然播撒。隊伍的整合,不僅僅是人數的增加,更是靈魂的塑造。林峰深知,這才是他們能否真正紮根、壯大的根本。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