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計劃的實施,並非立竿見影的靈丹妙藥,它更像是一場無聲的春雨,悄然改變著贛南這片飽受創傷的土地。林峰強忍著不再輕易動用那負擔沉重的“戰場感知”能力,將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對群眾工作的指導和根據地的鞏固上。他相信,那條新發現的、源於民心與組織的能量之路,才是真正可持續的根基。
在趙永貴卓有成效的領導和新發現的“能量”帶來的微妙精神支撐下,“種子”計劃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一個個潛入基層的工作組,不再是孤立的火種,而是逐漸連接成了一張無形的、深入毛細血管的信息與支持網絡。
這張網絡發揮著驚人的作用:
·情報傳遞:敵人剛剛決定征糧,紅軍指揮部幾乎同步就能得到消息;敵軍調動換防的細節,很快就能通過放牛娃、貨郎甚至被爭取過來的保丁之口,傳遞到林峰手中。周安民領導的情報部門,依托這張網絡,效率倍增。
·物資流轉:儘管封鎖嚴密,但小批量的食鹽、藥品、火油,乃至幾發寶貴的子彈,開始通過秘密渠道,如同細流彙入大海般,緩慢但持續地輸入根據地和紅軍手中。群眾寧願自己忍饑挨餓,也要省下口糧支援紅軍。
·兵員補充:在白色恐怖下,依然有青年在深夜裡被工作組引導,義無反顧地踏上尋找紅軍的山路。他們不僅是兵源的補充,更是民心向背最直接的證明。
·安全屏障:紅軍小股部隊的轉移、傷員的隱蔽,得到了群眾自發的、不惜生命的掩護。敵人如同盲人摸象,常常在紅軍剛剛離開的村莊撲空。
林峰能清晰地感受到,隨著這張網絡的擴展和鞏固,那種溫和而持續的“能量”彙聚得愈發明顯。它不再僅僅是修複係統的養料,更像是一種精神的滋養,讓他對整個鬥爭形勢的把握,多了一份源自大地深處的沉穩與底氣。腦海中那殘破的係統,其基礎穩定性似乎在緩慢而堅定地提升,雖然距離修複任何實質性功能還遙遙無期,但那種瀕臨崩潰的脆弱感,減輕了許多。
與之相對,敵人的處境開始變得尷尬。頻繁的“清剿”勞師動眾,卻往往撲空,反而因為擾民和強征暴斂,激起了更深的民怨。堡壘線雖然穩固,但其維護成本和駐守兵力,也成了沉重的負擔。更關鍵的是,紅軍主力在他們看來)仿佛消失在了群山和百姓之中,再也捕捉不到決戰的機會。敵軍內部,厭戰情緒開始滋生,官兵普遍感到迷茫和疲憊。
西線敵軍指揮部錯誤地判斷,紅軍主力或因損失慘重已化整為零,流竄他處。他們將主要注意力轉向了對已控製區域的“鞏固”和“善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頻率有所降低,轉而試圖通過建立保甲製度、進行反動宣傳來“淨化”地方。
這恰恰給了紅五縱寶貴的喘息和發展之機。
七月初,一個嚴峻的考驗降臨。位於根據地邊緣、剛剛與紅軍恢複聯係的“石塘村”,由於內部叛徒告密,遭到了附近據點一個連敵軍及百餘名保安團的突然包圍。敵人揚言,若不交出隱藏的紅軍工作組和“通匪”村民,就要屠村。
消息傳來,指揮部氣氛凝重。派兵救援?距離較遠,且容易陷入敵軍打援的陷阱。不救?則剛剛建立的群眾信任將毀於一旦,周邊其他觀望的村莊將徹底寒心。
“必須救!但不能硬救。”林峰目光銳利,“這不僅是軍事行動,更是政治仗!是我們向所有群眾展示紅軍決心的關鍵時刻!”
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種源自“民心網絡”的能量波動,仿佛無數石塘村及其周邊村莊群眾的期盼與恐懼,正隱隱彙聚。他強迫自己冷靜,不再試圖激活高負荷的係統功能,而是將這種彙聚而來的“信念之力”作為決策的參考和信心的支撐。
一個大膽的計劃迅速形成:“聲東擊西,武裝宣傳”。
他命令:
1.陳石頭率領十三支隊一部,大張旗鼓地攻擊敵軍另一個更重要、但兵力相對空虛的物資中轉站,造成紅軍主力意圖拔除該據點的假象,迫使圍攻石塘村的敵軍分兵回援。
2.同時,由王鐵錘率領一支全部由本地籍戰士和老兵組成的精乾小分隊,攜帶大量宣傳品,不走大路,利用熟悉到極致的山間小道,快速隱蔽接敵。
3.小分隊任務不是強攻,而是在敵軍因可能分兵而產生混亂時,從側翼和後方發起迅猛而短促的突襲,重點打擊敵軍指揮官和保安團,製造最大混亂,同時將宣傳品大量撒入敵群和村中。
4.行動中,不斷用本地土話喊話,點名道姓揭露保安團和反動保長的罪行,號召敵軍中的窮苦士兵調轉槍口,告知村民紅軍正在全力救援,堅定其抵抗信心。
計劃被嚴格執行。陳石頭部的佯攻果然奏效,圍攻石塘村的敵軍主力連被迫緊急抽調兩個排回援。就在敵軍兵力減少、人心浮動之際,王鐵錘的小分隊如神兵天降,一陣猛打,擊斃了敵連長和幾名反動保安官,將宣傳品撒得漫天飛舞。同時,村內得到消息的群眾和秘密赤衛隊也趁機發難,裡應外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敵軍瞬間崩潰,倉皇逃竄。石塘村之圍遂解。
石塘村救援戰的勝利,其政治意義遠超軍事意義。它向整個贛南地區宣告:紅軍不僅還在,而且有能力保護支持它的群眾!消息像野火一樣蔓延,極大地鼓舞了基本區的群眾,也動搖了敵占區的人心。更多“白點村”開始暗中與紅軍聯係,那張無形的網絡變得更加稠密。
戰鬥結束後,林峰清晰地感受到,一股遠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磅礴、溫暖的“能量洪流”,從以石塘村為中心,向四麵八方輻射而來,湧入他的意識,滋養著那殘破的係統。這一次,不再是細微的修複,他仿佛聽到了一聲極其輕微、卻真實存在的提示:
【…接收到…高濃度‘信念共鳴希望彙聚’能量…】
【…係統基礎構架穩定性顯著提升…底層損傷修複進度:3...】
【…信息處理核心…運行效率微幅提升…精神負擔減輕…】
【…‘戰場態勢感知’模塊…待機能耗降低…】
林峰心中湧起難以言喻的激動。他終於找到了正確的前進方向!軍事鬥爭是必要的拳頭,但真正的力量源泉,始終來自於人民,來自於那份被點燃的、對美好未來的信念與希望。
站在新的起點上,林峰知道,紅五縱已經度過了最危險的時期。他們不再僅僅是掙紮求存的孤軍,而是真正與這片土地和人民血脈相連的、不可戰勝的力量。反“圍剿”的勝利曙光,已在這星火燎原的群眾戰爭中,初現端倪。而他腦海中那逐漸穩固的係統,也將在未來,以更可控、更可持續的方式,為這燎原之火,增添一份獨特的力量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