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嶂的硝煙尚未完全沉降,其帶來的戰略震動卻已如巨石落水,漣漪迅速擴散至整個“圍剿”戰場。敵精銳第十一師一個主力旅的覆滅,不僅沉重打擊了西線敵軍的銳氣,更如同一根卡在敵人咽喉的硬刺,使其“長驅直入”的攻勢為之一滯。陳誠所部不得不暫停冒進,收縮整頓,唯恐再被紅軍抓住破綻,這為東線紅軍主力創造了寶貴的戰機。
林峰和他的紅五軍並未因高山嶂的勝利而滿足。他們深知,局部勝利隻有融入全局,才能轉化為決定性的戰果。方麵軍總前委的命令接踵而至:紅五軍主力繼續在西線積極行動,牽製、疲憊當麵之敵,並伺機向東南方向機動,策應主力方麵即將發起的決定性反擊。
“敵人被打疼了,但也更警惕了。”林峰在軍黨委會上分析,“硬碰硬不智,我們要像牛皮糖一樣黏住他,像蚊子一樣叮咬他,讓他不得安生,無法東顧!”
新的戰術被迅速執行:
·廣泛的遊擊襲擾:以營連為單位,配合地方武裝,日夜不停地襲擾敵軍據點,破壞交通,截擊運輸隊,讓敵人風聲鶴唳,疲於奔命。
·靈活的機動佯動:紅五軍主力時而集結,做出欲與敵決戰姿態,吸引敵軍注意力;時而分散,消失在群山之中,讓敵人摸不著頭腦。林峰那穩定後的“戰場態勢感知”在此類機動中作用顯著,多次幫助部隊在複雜的敵我態勢中,找到安全的轉移路線和理想的出擊位置。
·發動群眾破襲:組織根據地群眾,大規模破壞敵軍可能利用的道路、橋梁,在山隘險要處設置滾木擂石,遲滯敵軍重裝備行進。
這些行動,看似零敲碎打,卻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將西線敵軍牢牢束縛在原地,使其無法有效支援東線。與此同時,林峰能清晰地感受到,這種依靠群眾、靈活機動的鬥爭方式,所帶來的“信念能量”雖然不似大戰役那般洶湧澎湃,卻更加綿長深厚,仿佛大地深處湧出的涓涓細流,持續不斷地滋養著部隊的韌性,也讓他腦海中係統的根基愈發穩固。
就在紅五軍於西線死死纏住敵人的同時,東線戰場,紅軍主力在毛澤東、朱德的直接指揮下,捕捉到了千載難逢的戰機!利用敵軍各部推進速度不一、協同失調的致命弱點,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於蓮塘、良村等地,連續殲敵兩個多師,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以來最輝煌的勝利!
捷報傳來,紅五軍全軍歡騰!戰士們知道,這輝煌的勝利中,也有他們日夜不休、頑強牽製所付出的鮮血和汗水。
“命令部隊,加強攻勢!”林峰抓住敵軍東線潰敗、西線動搖的有利時機,果斷下令,“不能給敵人喘息的機會!要把他們徹底打懵!”
紅五軍各部士氣大振,一改之前的襲擾戰術,開始對當前陷入混亂和恐慌的敵軍,發起更有力的突擊和反擊。一些原本堅固的敵軍據點,在內外壓力下,守軍意誌崩潰,或被攻克,或倉皇棄守。
在接連的勝利和艱苦的轉戰中,紅五軍這支年輕的隊伍,經曆了最嚴酷的淬煉。新補充的戰士在戰火中迅速成長,新老乾部在生死與共中凝結了深厚的戰友情誼,部隊的戰術水平和政治覺悟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林峰作為一軍之長,其威望與日俱增。他不僅以出色的指揮能力贏得信賴,更以其在關鍵時刻的沉著冷靜、對部隊和群眾的深切關懷,贏得了全軍上下的衷心愛戴。
他腦海中那與集體信念緊密相連的係統,也在這高強度的鬥爭環境中,緩慢而持續地發生著變化。除了“後勤評估”的誤差率進一步降低,“戰場態勢感知”的清晰度和持續時間有了不易察覺的提升外,他隱約感覺到,係統似乎對大規模的“戰略級”信念波動如東線大捷傳來時全軍的狂喜與信念高漲)有了更敏銳的感應,並能從中汲取更精純的能量。隻是這種感應依舊模糊,遠未到能主動乾預或預測戰略層麵的程度。
七月的驕陽,照耀著贛南的山川。蔣介石精心策劃的第三次大規模“圍剿”,在紅軍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和蘇區軍民的頑強抵抗下,已然支離破碎。敵軍損兵折將,士氣低落,被迫轉入全線防禦,其囂張氣焰被徹底打了下去。
紅五軍完成了在西線牽製、消耗敵人的戰略任務,與主力紅軍一道,迎來了反“圍剿”作戰的決定性勝利。蘇區不僅得以保全,而且在此次反“圍剿”中,紅軍在運動戰中殲滅大量敵軍有生力量,繳獲無數,裝備和戰鬥力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站在剛剛從敵軍手中收複的一個鎮子外,林峰望著遠處正在幫助群眾恢複家園、清理戰場的紅軍戰士們,心中充滿了欣慰與豪情。他知道,經過這第三次反“圍剿”的烈火洗禮,他和他的紅五軍,已經真正成為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爛、讓敵人聞風喪膽的主力雄師。
“報告軍長!方麵軍前委急電!”通訊科長飛奔而來,臉上帶著興奮的紅光。
林峰接過電報,目光掃過,嘴角露出了深沉的笑容。電報是嘉獎令,高度肯定了紅五軍在第三次反“圍剿”中的重大貢獻。同時,電文末尾指示:“……望你部抓緊休整補充,總結經驗,提高警惕。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更艱巨的任務,還在前方。”
是的,勝利的曙光已然顯現,但征程遠未結束。林峰收起電報,目光再次投向遠方。他知道,暫時的和平彌足珍貴,必須用來壯大自己。而他和他的紅五軍,必將在這條為了理想與信仰的漫長征途上,繼續高歌猛進,直至最後的勝利!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