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砧與鐵錘”的挫敗,像一盆冷水澆在了國民黨軍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頭上。陳誠震怒之餘,也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這支看似裝備簡陋,卻韌性十足、指揮刁鑽的紅軍隊伍。硬碰硬的合圍難以奏效,堡壘推進又耗時日久,且總有被其集中力量打破的風險。一份份來自南昌行營和武漢委員長侍從室的電令,語氣也愈發嚴厲,催促儘快取得“決定性戰果”。
壓力之下,敵人再次改變了策略。他們不再追求一口吞下紅軍主力,而是采取了更為陰險和持久的“困扼”戰術。一方麵,在北線、東線、西線繼續鞏固和延伸堡壘封鎖線,嚴格控製物資流入蘇區,尤其是食鹽、藥品、布匹等必需品;另一方麵,組織多支裝備精良、機動性強的“彆動隊”,深入蘇區邊緣甚至腹地,進行騷擾、破壞、暗殺地方乾部、散布謠言,企圖從內部瓦解蘇區的抵抗意誌。同時,利用空中優勢,進行不間斷的偵察和小規模轟炸,製造恐慌。
這是一種全方位的消耗戰,比拚的不再僅僅是戰場上的勇氣和戰術,更是雙方的後勤耐力、組織能力和民心向背。
紅二軍團在經曆連續惡戰後,急需休整補充。但敵人的新戰術讓他們無法獲得喘息之機。部隊頻繁調動,應對敵人的“彆動隊”襲擾和堡壘線的擠壓,疲於奔命。新兵比例高,戰鬥經驗不足的問題在頻繁的小規模衝突中暴露出來,非戰鬥減員因疾病、疲勞、給養不足)也開始增加。
林峰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變化。他腦海中那緩慢修複的係統,對這種彌漫性的、非決定性的消耗戰似乎“反應遲鈍”。雖然部隊依然保持著堅定的革命信念這提供了基礎的、穩定的能量來源),但缺乏那種由決定性勝利帶來的爆發性能量注入,係統的修複進程再次陷入了近乎停滯的狀態。那層阻礙著新功能誕生的“膜”,堅韌依舊。
他嘗試更深入地運用【戰術推演模塊】,但模塊更多適用於具體的戰術行動規劃,對於這種戰略層麵的、涉及經濟、民生的全麵困局,能提供的幫助有限。它隻能推演軍事行動的可能結果,卻無法變出糧食、藥品,也無法直接消除群眾因轟炸和謠言產生的恐慌。
麵對嚴峻形勢,蘇區中央政府和中央軍委發出號召:“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廣泛開展遊擊戰,保衛秋收,堅壁清野!”
紅二軍團根據指示,調整了部署。主力部隊采取輪戰方式,一部分在重點方向監視敵軍主力,依托有利地形構築堅固防禦工事,化身“磐石”,抵禦敵人的正麵壓力;另一部分則化整為零,與地方遊擊隊、赤衛隊緊密結合,組成精乾的遊擊兵團,像水銀一樣滲透到敵人封鎖線內外,打擊敵人的“彆動隊”,護送重要物資,協助群眾轉移和堅壁清野。
林峰的工作重心也隨之調整。他不僅要策劃主力部隊的防禦作戰,更要指導和支持遊擊兵團的行動。他利用推演模塊,幫助分析敵人“彆動隊”可能的活動規律和補給路線,為遊擊作戰提供情報支持。他還根據係統對地形數據的強大記憶和分析能力,協助規劃了幾條相對安全的、穿越敵人封鎖線的秘密交通線,用於傳遞信息和運送少量緊要物資。
這個過程枯燥而繁瑣,遠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那般波瀾壯闊,但林峰深知其重要性。他能看到,當遊擊小隊成功伏擊了一支敵人運輸隊,繳獲了寶貴的藥品和鹽巴時,當地群眾眼中閃爍的感激與希望;他也能感受到,當敵人的“彆動隊”被地方武裝成功驅逐,保護了村莊和秋收時,彌漫在基層指戰員和群眾中那種更加堅韌的“凝聚力”。這種力量,雖然不似勝利那般澎湃,卻如同涓涓細流,持續不斷地滋養著蘇區這片土地,也為他腦海中的係統提供著一種更為溫和、持久的能量,維係著那緩慢到幾乎無法察覺的修複進程。
然而,暗流也在湧動。敵人的經濟封鎖和謠言攻勢開始顯現效果。蘇區內部物資匱乏的情況日益嚴重,部分地區出現了饑荒的苗頭。一些意誌不堅定者開始動搖,對前途產生懷疑。甚至部隊內部,也偶爾能聽到一些消極、疲憊的議論。
一次,林峰在下部隊檢查工作時,無意中聽到兩個剛補充進來的新兵在角落裡小聲抱怨:
“天天吃紅薯絲,嘴裡都淡出鳥來了……”
“聽說白區那邊能吃飽飯,還有餉銀拿……”
“噓!小聲點!不想活了?”
林峰沒有出聲斥責,心情卻變得沉重。他知道,光靠政治口號和紀律約束,無法完全消除物質匱乏帶來的負麵影響。必須想辦法打破敵人的封鎖,哪怕隻是取得局部的、經濟上的突破,也能極大地振奮人心。
他將這個想法與賀龍、惲代英進行了溝通。他們都表示讚同,但具體如何操作,卻是一個難題。敵人的封鎖線越來越嚴密,大規模貿易幾乎不可能。
“或許……我們可以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林峰沉吟道,他想起了之前金溪坳戰鬥時了解的關於敵軍內部派係林立的情報,“有些地方軍閥部隊,並非鐵板一塊,為了利益,或許願意私下裡進行一些……交易。”
這是一個大膽且充滿風險的想法,但在這困境之中,似乎也值得嘗試。林峰指示周安民的情報係統,除了搜集軍事情報外,也開始留意是否有可以利用的敵方人員或渠道。
四月下旬,一個細雨朦朧的夜晚。周安民帶來一個消息:駐防在贛江某處相對偏僻渡口的一個國民黨保安團團長,此人貪財好利,且與他的直屬上級一位中央軍嫡係軍官)關係不睦。通過內線接觸,對方似乎對用蘇區特有的鎢砂、木材換取食鹽、西藥等物資,表現出了“興趣”,但要求絕對保密,且交易量不能大。
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微小的縫隙。
林峰立即向軍團首長彙報。經過慎重研究,決定由周克明負責,抽調少數絕對可靠的、有敵後工作經驗的戰士和貿易乾部,組成一個精乾小組,嘗試進行第一次小規模的、試探性的交易。行動代號:“微光”。
成敗未知,風險巨大。但這縷“微光”,或許能穿透沉重的封鎖,帶來一絲希望。林峰站在指揮部門口,望著南方連綿的春雨,心中默念。係統的修複依舊緩慢,前路依舊艱難,但隻要有一線生機,鬥爭就不會停止。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