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川黔邊的鬥爭,在1935年秋冬之際進入了最嚴峻的階段。蔣介石調集了超過一百三十個團的龐大兵力,構築堡壘,步步為營,對紅二、六軍團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圍剿”。敵軍采取穩紮穩打、四麵壓縮的策略,紅軍的活動區域日益縮小,物資補給極度困難,形勢危如累卵。
桑植縣劉家坪,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內,決策者們麵臨著自木黃會師以來最艱難的抉擇。根據地已難以堅守,必須進行戰略轉移,跳出敵人的堡壘圈,尋求新的生存與發展空間。方向,再次成為爭論的焦點。
“中央紅軍已北上陝甘,我們留在這裡,隻能是坐以待斃!”任弼時語氣沉重,“我們必須走,而且要快!”
“往哪裡走?”有指揮員問道,“東、北兩麵是敵軍重兵,西麵是湘江天險和更多敵軍,南麵……”
“向南!”賀龍的聲音雖然因傷病有些虛弱,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隻有向南!突破澧水、沅江,進入湘中,威脅長沙,打亂敵人的部署,然後伺機轉向黔東,再圖發展!”
這是一個極其大膽的計劃,意味著要向敵人防守相對嚴密、但也是其必救的腹地挺進。
戰略方向確定,具體的突圍重任,落在了選擇突破口和先鋒官的身上。這次突圍,關係到全軍生死,先鋒必須是一把最鋒利、最可靠的尖刀,能撕開敵人的嚴密防線,為全軍打開生命通道。
所有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了林峰。他近一年來的表現,尤其是在陳家河等戰鬥中獨當一麵的指揮才能,贏得了全軍的信任。
“林峰同誌,”任弼時代表軍委,鄭重宣布,“經軍委研究決定,由你率領紅十七師由原紅六軍團主力一部編成,以戰鬥力強悍著稱)及軍團偵察支隊,擔任全軍突圍先鋒!你們的任務是:以最快速度,秘密前進,不惜一切代價,在澧水上遊選擇渡河點,搶渡澧水,突破敵人第一道封鎖線,並建立穩固的橋頭堡,掩護主力渡河!”
這是千斤重擔!先鋒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全軍能否跳出包圍圈。失敗,則全軍可能被堵死在澧水以北。
林峰深吸一口氣,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他上前一步,挺直胸膛,目光掃過賀龍、任弼時、蕭克等首長信任的臉龐,沉聲應道:“保證完成任務!十七師就是打光了,也為主力打開通道!”
1935年11月19日,黃昏。林峰率領紅十七師及偵察支隊,如同暗夜中的幽靈,悄然離開了劉家坪駐地,向東南方向的澧水上遊急進。他嚴格燈火管製,要求部隊銜枚疾走,避開大路,專走山間小道。
他的腦海中,不再依賴那玄妙的感知,而是飛速運轉著所有關於澧水上遊的地形、水文、敵軍布防的情報。他選擇了地圖上一個名為“潭口”的地方,那裡河道相對狹窄,兩岸山勢陡峭,敵人防守可能有所疏忽,而且下遊不遠就有回旋餘地,利於建立橋頭堡。
部隊經過一夜又一白天的強行軍,於次日傍晚隱秘抵達潭口附近。偵察兵回報,對岸果然有敵軍一個營的兵力駐守,修築了簡易工事,但警惕性似乎不高。
“不能等!趁敵不備,連夜強渡!”林峰果斷下令。他挑選出上百名水性好、作戰勇敢的戰士組成突擊隊,親自進行戰前動員:“同誌們!全軍能否生路,就在我們今晚這一仗!我們是紅軍的尖刀,就要刺穿敵人的心臟!拿下對岸陣地,為主力開路!”
沒有渡船,戰士們就借助木筏、門板,甚至抱著木頭,在初冬冰冷的河水中,向對岸發起決死衝擊。林峰站在岸邊一塊岩石後,緊握著望遠鏡,心臟隨著突擊隊的身影在波濤中起伏。槍聲驟然響起,對岸敵人發現了渡河部隊,火力瞬間覆蓋了河麵。
“火力掩護!”林峰嘶吼著。紅軍的機槍、步槍一齊開火,壓製對岸火力點。突擊隊員們冒著彈雨,奮力向前,不斷有人中彈沉入冰冷的河水,但更多的人依然頑強地向前泅渡。
第一批戰士終於登岸,與敵人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戰。林峰見時機已到,立刻命令第二梯隊投入戰鬥,擴大登陸場。他本人也按捺不住,帶著警衛員衝過齊腰深的河水,登上對岸,直接指揮鞏固陣地的戰鬥。
血戰至黎明,紅十七師終於全殲守敵一個營,完全控製了潭口渡口,並迅速向兩翼擴展,建立了穩固的橋頭堡。林峰站在硝煙彌漫的陣地上,看著腳下奔騰的澧水和對岸正在快速集結的主力部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先鋒的任務,完成了第一步
澧水突破的消息,像一聲驚雷,震動了敵軍。他們沒想到紅軍如此果決,選擇的方向如此刁鑽。敵人急忙調兵遣將,企圖在沅江一線堵住紅軍。
然而,林峰率領的先鋒部隊,沒有絲毫停留。根據總指揮部命令,他們必須連續作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沅江挺進!部隊幾乎是馬不停蹄,不顧疲勞,向沅江疾奔。
林峰再次展現了他敏銳的戰場嗅覺和果斷的指揮風格。在分析了敵情後,他判斷敵軍主力會重點防守沅江的主要渡口,於是再次選擇了一個敵人意想不到的地點——洞庭溪。這裡水勢相對平緩,但遠離主要道路,守軍力量薄弱。
紅十七師以一部佯攻主要渡口,吸引敵軍注意力,主力則悄然集結於洞庭溪。同樣是夜間,同樣是缺乏渡船,戰士們再次依靠簡陋的器材和血肉之軀,發起了強渡。有了澧水的經驗,這次行動更加迅捷。守軍一個連幾乎一觸即潰,紅軍順利渡過沅江,撕開了敵人第二道,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道封鎖線!
連續突破澧水、沅江,紅二、六軍團主力得以順利跟進,跳出了敵人的主要包圍圈,進入了湘中地區。林峰率領的先鋒,如同一把無堅不摧的鋒刃,為全軍劈開了生路,其果敢、迅捷和精準的指揮,贏得了全軍上下更高的讚譽。
站在沅江南岸,林峰回望北方,他知道,長征路上最艱險的一段才剛剛開始。但他和他麾下的這支鋼鐵先鋒,已經用行動證明,他們有能力在任何絕境中,為革命殺出一條血路!他們的腳步,將繼續向南,向著未知的險阻,堅定不移地前進。曆史的畫卷上,將深深烙下這支先鋒部隊和他們年輕指揮員的赫赫威名。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