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支隊轟轟烈烈的大整訓剛展開不到半月,一場來自黨中央的、更深層次的“鑄魂”工程便緊隨而至。
這一日,林峰正在支隊臨時開辟的野外戰術訓練場,觀摩主力師一次連級規模的攻防對抗演練。雖然戰士們士氣高昂,但他在望遠鏡中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一些原收編部隊的連隊在戰術協同和戰場紀律方麵,與老紅軍骨乾連隊存在明顯差距。正當他凝神思索如何進一步針對性強化時,一騎快馬卷著煙塵疾馳而來,通訊員利落地翻身下馬,敬禮報告:
“司令員!延安來電,中央派出的政治工作乾部隊伍已抵達支隊司令部,帶隊的是新任支隊政治委員徐翰文同誌!”
林峰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與期待。他早就料到,隨著支隊規模急劇擴大,成分日益複雜,黨中央必然會加強這支力量的政治領導。他立刻將現場指揮權交給一旁的趙剛,翻身上馬,帶著警衛員直奔司令部。
回到那孔熟悉的作戰窯洞,隻見裡麵已經多了幾位陌生麵孔,風塵仆仆卻精神矍鑠。為首一人,年約三十五六,身材清瘦,戴著黑框眼鏡,穿著一身漿洗得乾乾淨淨的灰色軍裝,雖不似林峰、秦峰那般殺氣凜然,但眉宇間透著一股儒雅而又堅定的神采,目光銳利,仿佛能洞察人心。他身邊還站著幾位同樣氣質乾練的同誌。
見到林峰進來,那人立刻上前一步,主動伸出手,臉上帶著溫和而鄭重的笑容:“您就是林峰司令員吧?久仰大名!我是徐翰文,奉中央命令,前來支隊擔任政治委員,協助您工作。”
林峰用力握住他的手,感受到對方手掌的力度和溫暖,朗聲笑道:“徐政委,歡迎!早就盼著你們來了!我們這裡仗是打了不少,但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對新同誌和收編官兵的教育,正需要你們這樣的專家來加強啊!”
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象征著這支軍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軍事指揮”與“政治工作”兩大基石,在此刻緊密結合。
徐翰文沒有過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題,他介紹了同來的幾位同誌,分彆是組織科、宣傳科、保衛科的主要負責人,以及一批準備分配到各師、團乃至主力營擔任政治主官教導員、指導員)的骨乾。“林司令員,中央對陝甘支隊的發展高度重視,也非常關心。毛主席、周副主席親自指示,一定要把這支由多方力量彙聚而成的部隊,建設成為一支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不僅要軍事過硬,更要政治堅定。我們這次來,就是帶來中央的指示和精神,帶來一套成熟的政治工作方法,協助支隊完成這次至關重要的整訓和轉型。”
林峰神情肅然:“徐政委,你來得正是時候。不瞞你說,部隊規模上來了,我這心裡是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兵強馬壯,擔憂的是思想若不統一,紀律若不嚴明,人越多反而越容易出問題。有你和同誌們來加強領導,我心裡這塊石頭,算是落地了一半。”
當天晚上,支隊召開了隆重的歡迎會暨政治工作部署會議。所有營級以上乾部全部參加。會上,徐翰文傳達了黨中央關於當前形勢的分析和建立鞏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精神,深刻闡述了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的重大意義和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他講話條理清晰,引經據典卻又深入淺出,富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讓許多原本對“換帽子”心存疑慮的乾部,豁然開朗。
隨後,支隊黨委林峰任書記,徐翰文任副書記)迅速做出決議:立即建立健全支隊、師、團、營、連各級政治工作機關和政治主官配備。徐翰文帶來的骨乾們被迅速派往關鍵崗位,同時從支隊原有乾部中選拔了一批政治可靠、作風正派的同誌,經過短期培訓後,充實到連排級擔任政治指導員。
一場聲勢浩大、深入細致的政治整訓和思想教育活動,如同春風化雨般,在支隊的每一個角落鋪開。
首先是統一思想,澄清模糊認識。各級政治乾部深入到班排,利用操課間隙、晚飯後的休息時間,組織戰士們學習討論。講日寇的暴行,激發民族仇恨和愛國熱情;講紅軍的曆史和傳統,明確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講黨的抗日主張,理解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對於“為什麼改編?”“改編後還是不是紅軍?”等尖銳問題,政治乾部們耐心解釋,用“白皮紅心”的生動比喻,消除了戰士們的顧慮。徐翰文親自編寫了《抗日戰士讀本》,內容涵蓋形勢任務、軍隊紀律、軍民關係、基礎文化等,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成為戰士們爭相傳閱的寶貝。
其次是強化組織,築牢戰鬥堡壘。“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被嚴格執行和強化。各連隊黨支部迅速健全組織生活,積極發展在整訓和政治學習中表現突出的積極分子入黨。原收編部隊和俘虜轉化兵中的優秀分子,隻要符合條件,同樣被吸納入黨。黨組織像一張無形卻堅韌的網,將整個部隊緊密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向心力和戰鬥力。獨立團長王虎,就是在這次整訓中,因其深刻的思想轉變和卓越的帶兵能力,被發展為預備黨員,他激動地表示:“找到了真正的歸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其三是狠抓紀律,密切軍民關係。政治部門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編成歌曲,要求人人會唱、人人遵守。成立了紀律檢查小組,不定期到各駐地巡查,檢查群眾紀律執行情況。對於違反紀律、損害軍民關係的行為,無論職務高低,一律嚴肅處理。同時,組織部隊大力開展“擁政愛民”活動,幫助群眾生產勞動、興修水利、打掃衛生、開展識字運動。支隊的名聲越來越好,邊區群眾由衷地稱讚:“這才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隊伍!”
其四是普及文化,開啟心智。針對部隊中文盲、半文盲占多數的現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窯洞裡、樹蔭下、田埂邊,到處都是識字班。用木棍在地上寫字,用炭塊在石板上練習。政治乾部和文化教員們想儘辦法,將識字與政治教育、軍事術語結合起來,激發了戰士們極大的學習熱情。許多昔日的“大老粗”,幾個月後已經能磕磕絆絆地讀報、寫家信了。文化的啟蒙,不僅提升了部隊的整體素質,更開闊了戰士們的眼界,堅定了他們的革命信念。
徐翰文的工作並非一帆風順。初期,一些習慣於單純軍事觀點的老資格乾部,對政治乾部的“說教”不以為然,認為“打仗靠的是槍杆子,耍嘴皮子沒用”。甚至有個彆軍事主官與派來的政委、教導員在工作中產生摩擦。
林峰在這個問題上展現了堅定的原則性和高超的領導藝術。他不僅在各種會議上強調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要求軍事乾部必須尊重和支持政治乾部的工作,更在實際工作中,全力支持徐翰文。當一名主力團長因不滿政委的批評而鬨情緒時,林峰親自找來這位團長,嚴厲地批評了他的錯誤認識:“沒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沒有高度的思想覺悟,我們就是一支軍閥隊伍,打不了硬仗,更打不了持久戰!政委的工作,就是在為我們這支部隊鑄魂!魂沒了,人再多,也是一盤散沙!”
同時,林峰也經常與徐翰文深入溝通,了解政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共同研究解決辦法。他建議徐翰文,政治工作要結合軍事訓練一起抓,比如在練兵場上開展政治鼓動,評選“練兵模範”、“學習標兵”,讓政治工作更接地氣,更有活力。
徐翰文也從善如流,他深入基層,了解官兵的思想動態,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他發現林峰在部隊中威望極高,便經常請林峰在大型集會上做動員講話,將政治意圖通過軍事主官的權威傳達下去,效果奇佳。
軍事與政治,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在陝甘支隊內部逐漸達到了和諧的統一。嚴格的軍事訓練鍛造了部隊的筋骨,而深入的政治工作則注入了靈魂和信仰。這支隊伍的麵貌,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原本存在的山頭主義、分散主義傾向得到有效遏製,舊軍隊帶來的不良習氣被革命軍隊的新風尚所取代,一種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優良作風在整個支隊蔚然成形。
望著訓練場上龍騰虎躍、口號震天的官兵,聽著文化課上朗朗的讀書聲,林峰和徐翰文並肩站在山坡上,相視而笑。他們都明白,這支曆經千辛萬苦彙聚而成的鐵流,正在經曆一場至關重要的涅盤。淬去雜質,凝聚意誌,當它再次奔赴戰場時,必將爆發出更加驚人的力量。而這一切,都為即將到來的全麵改編和出師抗日,奠定了最堅實可靠的基礎。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