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支隊的大整訓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部隊的軍政素質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然而,林峰和支隊黨委一班人並未滿足於此。他們深知,麵對未來更加複雜殘酷的抗日戰場,僅靠過往的經驗和現有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各級指揮員,尤其是高級指揮員,係統地學習先進的軍事理論和政治思想,開闊眼界,提升戰略戰術素養。
就在這時,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發出了通知,為了適應全麵抗戰的新形勢,培養和儲備大批優秀的軍政乾部,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麵向全軍招收學員,特彆鼓勵像陝甘支隊這樣新壯大、成分複雜的部隊選派骨乾入校學習。
消息傳到支隊司令部,林峰和徐翰文都非常振奮。
“老徐,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林峰拿著通知,眼神發亮,“我們支隊的乾部,打仗是一把好手,但係統理論的學習普遍欠缺。尤其是未來要指揮大兵團作戰,沒有理論支撐,光靠經驗是不夠的。我看,我們不僅要派,還要多派,分批派!從我開始!”
徐翰文深表讚同:“司令員說得對!‘磨刀不誤砍柴工’。讓我們的乾部到抗大這座革命熔爐裡淬淬火,係統地學習馬列主義、毛主席的軍事思想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這對我們支隊的長遠發展,意義重大!我完全支持。”
經過支隊黨委慎重研究,決定分批選派團、營、連三級軍事和政治乾部前往抗大學習。第一批,就由林峰親自帶隊,成員包括參謀長趙剛、騎兵團長秦峰、主力師長王大山、獨立團長王虎等十餘名核心骨乾。林峰此行,除了學習,還肩負著一個特殊任務——應抗大邀請,結合他指揮烏蒙山回旋戰、巧渡金沙江、突破臘子口等經典戰例,為抗大學員們進行幾次實戰經驗分享和戰術講座。
初冬的延安,延河水已結起薄冰,寶塔山在蒼茫的天空下顯得格外巍峨。當林峰一行人風塵仆仆地抵達抗大時,立刻被這裡濃厚的學習氛圍和蓬勃的朝氣所感染。山坡上一排排整齊的窯洞是校舍和宿舍,操場上學員們在進行軍事訓練,樹蔭下、山坡上,隨處可見捧著書本認真研讀、或是三五成群熱烈討論的年輕麵孔。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抗日目標彙聚於此。
林峰等人的到來,在抗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他們這些從屍山血海中拚殺出來的戰將,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傳奇。尤其是林峰,他指揮先鋒軍北上的一係列精彩戰例,早已在紅軍內部傳為佳話。
安頓下來的第二天,林峰就在抗大一間寬敞的、用舊廟宇改建的教室裡,進行了他的第一次經驗分享課。台下坐滿了渴望知識的學員,其中不少就是來自陝甘支隊的連排級乾部,看到自己的司令員親自授課,更是激動不已。
林峰沒有照本宣科,他站在一塊簡陋的黑板前,用粉筆勾勒出烏蒙山的地形,用生動樸實的語言,回顧了當年如何利用複雜山地與數十倍於己的敵人周旋,如何選擇戰機,如何調動敵人。他講得深入淺出,將高超的指揮藝術融入一個個具體的戰術細節中。
“……同誌們,指揮員的眼睛不能隻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像老鷹一樣,看得遠,看得全。在烏蒙山,我們就是摸清了敵人各部隊之間的配合間隙和指揮官的性格特點,才能像泥鰍一樣鑽來鑽去,讓他們拳頭打跳蚤,有力無處使。”林峰的話引來台下陣陣會心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
在講到臘子口戰鬥時,他重點闡述了“奇正相生”的戰術思想:“正麵佯攻吸引敵人注意力,側翼奇兵險中求勝。這要求指揮員不僅要有膽量,更要有對地形、敵情、我情的精確判斷,以及對部隊執行力的絕對信任。趙剛同誌的工兵旅能在夜間完成幾乎不可能的攀登,秦峰同誌的騎兵團能完美執行佯攻誘敵任務,沒有他們,就沒有臘子口的勝利。”
他的講課,毫無保留,既有成功的經驗,也坦誠了指揮過程中曾有過的猶豫和失誤,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學員。課後,學員們圍著他久久不願散去,提出各種問題,林峰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然而,更讓林峰期待和珍視的,是作為學員的身份,坐在台下聆聽抗大教員,尤其是中央領導們的授課。
這一天,消息傳來,教員下午將要親臨抗大,為高級乾部班講授《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整個抗大都沸騰了。林峰和趙剛、秦峰等人早早地來到那間最大的窯洞教室,懷著無比崇敬和激動的心情,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下午兩點,教員在幾位領導的陪同下,健步走進了教室。他身穿普通的灰布棉襖,頭發有些長,麵容清臒,但目光如炬,神態安詳。教室裡立刻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教員微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然後走到講台前,沒有講稿,隻有一支粉筆。他開門見山,從中國革命的特點談起,深刻分析了紅軍的戰爭史,精辟闡述了積極防禦、戰略退卻、戰略反攻、集中兵力、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等一係列重要的戰略戰術原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峰屏息凝神,聽得如癡如醉。教員的講話,高屋建瓴,又緊密聯係實際,許多他過去在實戰中模糊感覺到、卻未能係統總結和理解的道理,此刻被教員用極其精煉和生動的語言點透,頓時有種豁然開朗、撥雲見日之感。
當教員講到“戰略的持久戰和戰役戰鬥的速決戰”時,林峰腦海中立刻浮現出長征路上一次次為了爭取時間、打破圍堵而進行的急行軍和閃電突襲。當講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時,他更是深有體會,臘子口之戰,不正是集中了工兵尖刀和主力部隊,在局部形成絕對優勢,才一舉奏效的嗎?
“……指揮員在戰爭的大海中遊泳,他們不使自己沉沒,而要使自己決定地有步驟地到達彼岸。指導戰爭的規律,就是戰爭的遊泳術。”教員的這句話,如同洪鐘大呂,深深烙印在林峰的心底。他意識到,自己過去更多的還是在憑借經驗和勇氣“遊泳”,而今後,必須更加自覺地學習和掌握這“戰爭的遊泳術”。
課後,林峰心潮澎湃,久久無法平靜。他和趙剛、秦峰等人回到宿舍,點起油燈,熱烈地討論、消化著聽課的收獲。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趙剛感慨道,“教員把戰爭規律講得如此透徹,我們以前很多仗,確實是摸著石頭過河。”
秦峰也撓著頭說:“是啊,以前就知道衝啊殺啊,現在想想,怎麼衝,怎麼殺,這裡麵學問大著呢!”
林峰鄭重地說:“這就是我們來學習的意義。我們不能隻滿足於當一個能打衝鋒的猛將,更要努力成為一個懂得戰爭規律、善於駕馭戰爭的戰略型指揮員。這次學習,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禮和升華。”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林峰如饑似渴地投入到學習中。他不僅認真聆聽周副主席講授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朱德總司令講述的八路軍戰術,以及其他軍事理論家關於步兵戰術、遊擊戰爭的組織與開展等課程,還廣泛閱讀能搜集到的各種軍事和政治書籍,與來自各部隊的學員交流經驗,取長補短。
他的實戰經驗與係統的理論知識開始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過去許多零散的、感性的認識,逐漸上升為理性的、係統的思考。他對自己帶領的這支龐大複雜的部隊,如何更好地進行政治建軍,如何更有效地開展軍事訓練,如何在未來抗日戰場上揚長避短,有了更清晰、更深遠的方向和規劃。
林峰在抗大的這段時間,如同一塊高效的海綿,拚命汲取著養分。他知道,這不僅是為了個人的提升,更是為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帶領數萬將士,在即將到來的全民族抗戰中,打贏鬼子,保衛家園!延水河畔的這次淬火,正將他和他帶來的骨乾們,鍛造成更加鋒利的革命利刃。而此刻,在陝北的黃土地上,由徐翰文主持的支隊日常工作和大練兵,也正按照他們既定的藍圖,穩步向前推進。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