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係統的預警如同精確的倒計時。進入六月,日軍調動的跡象已無法掩蓋。情報如雪片般飛向獨立第一旅旅部,勾勒出一幅令人窒息的進攻藍圖:日軍華北方麵軍調集重兵,以駐潞安旅團為主力,配屬偽軍兩個師,總兵力逾萬,並加強有坦克分隊、野戰炮兵聯隊及航空兵支援,計劃兵分五路,實施所謂“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法”,企圖以絕對優勢兵力,像鐵滾一樣層層碾壓,將獨立第一旅主力徹底碾碎在太行山麓。
麵對前所未有的強敵,林峰展現出驚人的冷靜與決斷。整個根據地如同一台精密的戰爭機器,在他的指揮和“燧人氏”的輔助下,高速而有序地運轉起來。
堅壁清野,藏糧於民:
“搶收!快!快!快!”各級乾部和民兵聲嘶力竭地催促著。田野裡,軍民協作,晝夜不停,揮舞鐮刀,將金黃的麥穗搶割下來。打下的糧食迅速被裝袋,由民兵和群眾組成的運輸隊,肩挑背扛,冒著可能遭遇敵機偵察的危險,源源不斷地運往深山密林中預先挖掘好的秘密洞窟、廢棄煤窯,甚至埋入祖墳之下。水井被填埋或投入死畜,磨盤被拆散掩埋,村莊裡凡是有可能被敵軍利用的東西,都被儘可能破壞或隱藏。廣袤的田野和村莊,在短短十數天內,變成了一片寂靜的“無人區”,留給日軍的隻有空屋和焦土。
多層次防禦,鑄就銅牆鐵壁:
趙剛參謀長坐鎮前指,根據林峰的總體意圖和“燧人氏”係統提供的【最優防禦縱深配置方案】,精心構築了三道防線:
·外圍機動區:由精乾的武工隊、區小隊和大量民兵負責。他們的任務不是固守,而是利用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日夜不停地襲擾、遲滯、消耗敵軍,摸清其主攻方向和兵力配置,並將情報迅速傳回。
·主防禦地帶:位於根據地核心區外圍的險要山口、交通隘口。各主力團依托山勢,構築了密密麻麻的明碉暗堡、戰壕、防炮洞,形成了交叉火力網。炮兵營的陣地經過巧妙偽裝,“飛雷”發射點也被預設在一些難以攀爬的陡峭反斜麵位置。
·核心堅守點與撤退通道:在根據地腹地,選擇了數個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的山頭或村落,加固工事,囤積彈藥糧食,作為萬一外圍被突破後的最後支撐點和指揮中樞。同時,秘密開辟和維護了多條通往更深山區的隱蔽撤退通道,確保在萬不得已時,指揮機關和群眾能安全轉移。
“磐石”兵工作坊的轉移工作悄無聲息地完成。最重要的車床、鑽床等核心設備被拆解,由最可靠的戰士和工人連夜運至更加隱秘的備用溶洞。技術圖紙和關鍵配方由專人保管,分散隱藏。無法轉移的大型設施和部分半成品,進行了徹底的破壞和偽裝。林峰下了死命令:“技術火種必須保存,這是咱們未來發展的命根子!”
徐翰文領導的政治動員深入人心。“誓死保衛家園,粉碎鬼子掃蕩!”的口號響徹每一個角落。民兵們摩拳擦掌,群眾雖心懷恐懼,但在各級組織的帶領下,秩序井然地疏散轉移。他們相信帶領他們打鬼子、分田地、過上好日子的八路軍,相信那位總是能創造奇跡的林旅長。
旅指揮部已前移至一個靠近主防禦地帶的隱蔽山洞。電台滴答聲不絕於耳,參謀人員步履匆匆。林峰站在巨大的手繪地圖前,目光沉靜。腦海中,“燧人氏”係統的界麵正以最高效率運行,實時整合著各方情報,更新著敵軍動態,模擬著各種應對方案。
【敵軍先頭部隊已與我一團前哨接觸。】
【左翼二團報告,發現日軍坦克縱隊。】
【內線情報:日軍指揮部位於王家莊,其總攻時間預計在明晨六時。】
【氣象預測:未來三天,晴間多雲,利於敵軍航空兵活動。】
“命令,”林峰的聲音在山洞中回蕩,清晰而穩定,“各部隊按預定計劃,逐次抵抗,誘敵深入!告訴前沿的同誌們,不要怕丟地盤,要像牛皮糖一樣粘住敵人,消耗他們!炮兵做好準備,聽我號令,給鬼子的集結地來頓‘開門紅’!”
他轉身對徐翰文和趙剛說道:“老徐,老趙,最艱難的時刻到了。這是我們根據地的生死劫,也是我們獨立第一旅的淬煉爐。告訴全體指戰員,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是!”兩人肅然立正,眼中燃燒著堅定的火焰。
夜幕降臨,群山寂靜,但這寂靜之下,卻湧動著鋼鐵的洪流與決死的意誌。日軍的篝火在遠方山腳下連成一片,如同嗜血的獸瞳。獨立第一旅的戰士們,則在各自的陣地上,默默檢查著武器,擦拭著刺刀,等待著黎明時分,那注定將無比慘烈的廝殺。
林峰走出山洞,望著滿天星鬥,深深吸了一口帶著硝煙氣息的夜風。腦海中,“燧人氏”係統那淡金色的界麵,仿佛與這璀璨的星河連成了一片。
“燧人氏,讓我們並肩,打贏這場立威之戰!”
“指令確認,指揮官。全係統資源優先保障反掃蕩作戰。勝利概率,正在動態計算中……”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