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掃蕩的硝煙徹底散去,獨立第一旅並未沉浸在勝利中,而是以更高的效率投入到根據地的恢複、部隊的壯大與軍工的發展中。林峰深知,日軍絕不會善罷甘休,下一次的“掃蕩”隻會更加凶猛,他必須抓住這寶貴的喘息之機,實現質的飛躍
麵對急劇擴充的兵員新兵加原有部隊,總兵力已遠超一萬二千的“名編”限製)和日益複雜的鬥爭形勢,原有的旅團營編製已顯得臃腫且不夠靈活。在林峰的提議和旅黨委的研究下,並報請總部原則同意後,獨立第一旅開始進行一場內部編製改革,構建更具彈性和擴張性的作戰體係。
·主力野戰部隊升級:以原三個主力團為基乾,吸收部分優秀新兵和區縣武裝骨乾,擴編為三個野戰支隊,每個支隊下轄23個主力營,以及直屬機炮連、偵察排、工兵排等,兵力約25003000人,具備較強的獨立作戰能力。分彆授予“太行”、“呂梁”、“中條”支隊代號。
·新兵訓練體係專業化:成立旅直屬新兵訓練團,下轄若乾新兵營、連,專門負責新入伍戰士的基礎軍事技能和政治教育,完成訓練後擇優補充至各主力支隊或地方部隊。
·地方武裝規範化:將原分散的區小隊、縣大隊進行統一整編,納入旅作戰序列,稱為區縣獨立大隊,負責本區域的防衛、民兵訓練和配合主力作戰,成為主力部隊可靠的後備力量和兵員儲備庫。
·精銳突擊力量誕生:從各支隊和偵察營中,遴選最富戰鬥經驗、身手敏捷、政治絕對可靠的骨乾,組建了一支直接隸屬於旅部的特彆戰術分隊內部代號“利刃”),人數約百人,由林峰直接指揮,趙剛兼任隊長。他們裝備全旅最好的武器包括部分繳獲的衝鋒槍和手槍),進行高強度特種作戰訓練,專司斬首、破襲、偵察、營救等特殊任務。
·武工隊向外滲透:組建多支精乾的武裝工作隊,每隊十至二十人,配備短槍和便衣,深入敵占區和平原交界地帶,發動群眾,建立秘密聯絡點,搜集情報,鎮壓漢奸,成為插入敵後的“軟刀子”。
這一係列編製調整,使得獨立第一旅從一支相對單一的主力旅,蛻變為一個以主力支隊為拳頭、以地方武裝為根基、以特種分隊為尖刀、以武工隊為觸角的合成化、多層次作戰集團,實力和韌性大大增強。
“星火”計劃在徐翰文的全力推動下,成效顯著。除了內部挖掘和通過地下黨渠道引進人才外,林峰將目光投向了曾經的重工業基地——已然陷落的太原。
“鬼子占了太原,搬走了大部分好設備,但那麼大個城市,那麼多工廠,不可能搬得一乾二淨!”林峰在旅部會議上分析道,“肯定還有遺留的設備、零件,甚至是被埋藏的技術資料!更重要的是,那裡有大量熟悉機器、懂得技術的工人和工程師,他們很多人在鬼子手下過得並不如意!”
他製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掘金”行動。
·一方麵,通過“白馬寨”韓長風等與三教九流有聯係的關係,以及早已滲透進太原的少量內線,秘密接觸那些有愛國心的工廠留守人員、落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許以優厚條件和抗日大義,勸說他們攜帶技術、資料甚至小型關鍵設備,秘密前往根據地。
·另一方麵,派出數支精乾的“利刃”小分隊和武工隊,化裝潛入太原周邊,偵察日軍對遺留工業設施的看守情況,尋找機會,看能否虎口拔牙,弄到一些急需的機床配件、工具、甚至整台的小型設備。
這是一項風險極高的任務,但回報也可能極其豐厚。幾天後,好消息陸續傳來:
一位原太原兵工廠的老技師,帶著幾個徒弟和一小箱珍貴的工具、圖紙,成功抵達。
一支“利刃”小分隊襲擊了日軍一個偏僻的物資轉運站,雖然沒能弄到大型設備,卻成功搶運回幾台寶貴的台虎鉗、手搖鑽和大量五金工具,以及幾桶當時根據地極其匱乏的切削潤滑油。
還有內線傳來消息,打聽到某個廢棄倉庫可能藏有戰前未來得及轉移的幾台舊式皮帶車床……
這些零星的、看似微不足道的收獲,對於“磐石”兵工作坊而言,卻如同久旱逢甘霖。老師傅周鐵山摸著那幾台雖然陳舊但保養尚可的台虎鉗,激動得老淚縱橫:“有了這些,咱們加工零件的精度能提高一大截啊!”
有了新彙聚的人才和陸續補充的設備工具,“啟明星”衝鋒槍和“雷公”手榴彈的試製工作終於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在溶洞深處,燈火通明使用了秘密購置的煤油燈)。“啟明星”項目組在陳致遠和周鐵山的帶領下,解決了槍管用鋼的替代材料問題采用道軌鋼經過特殊熱處理方法),攻克了機匣衝壓件手工打造的難關,雖然進度緩慢,但第一個粗糙的、需要大量手工修配的樣槍零件正在一個個被製造出來。
而沈明軒負責的“雷公”手榴彈項目,則在炸藥配比和引信可靠性上取得了突破。他利用根據地產的土硝,結合“燧人氏”係統提供的優化提純方案由林峰以“古籍記載”和“反複試驗”名義轉達),成功製出了燃燒更充分、威力更大的炸藥。延期引信則采用了他設計的簡易鐘表機構與拉發火帽相結合的方式,雖然延期時間仍有誤差,但穩定性已遠超現有的馬尾手榴彈。
林峰定期視察“磐石”,看著技術人員和工人們圍在簡陋的工具台前,為每一個微米級的精度而爭論、試驗,他的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知道,這些在油燈和爐火照耀下誕生的、凝聚著智慧與心血的設計,一旦成功,將從根本上提升部隊的近戰和攻堅能力。
秋日的太行山,天高雲淡。獨立第一旅這片土地上,沒有了大規模的戰火,卻充斥著練兵場上的喊殺聲、深山作坊裡的敲打聲、以及穿梭於敵我之間的腳步聲。一種厚積薄發的力量,正在悄然凝聚。林峰站在紅旗堡的了望台上,目光越過層巒疊嶂,仿佛看到了那終將到來的、更加波瀾壯闊的戰鬥圖景。他的隊伍,正在以一種超出常規的速度,蛻變為一支讓敵人更加寢食難安的鋼鐵力量。而“燧人氏”係統界麵上,那代表著實力增長的進度條,也在穩步而堅定地向上攀升。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