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你拿著這幾兩銀子,去塔山堡買藥和些吃食,吃食給一部分你二叔家,做個順水人情,畢竟雪中送炭遠勝錦上添花,以後李易兩兄弟也會更親你。”
李顯武取出那幾兩碎銀,將物品收拾好,對著李平輕聲道。
李平點了點頭,心下立刻有了判斷。
這個便宜父親雖然看上去大大咧咧,但膽魄見識具上佳,考慮事情全麵,每個安排都麵麵俱到,滴水不漏。
“看來我還是小瞧了古人啊!”李平暗自一歎,畢竟在處理人情關係這塊,自己明顯不如李顯武老練。
李勝低著腦袋,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也不知在腦補些什麼,眼睛還時不時瞟向供桌上的包裹。
……
翌日。
天邊剛剛泛起魚肚白,李易便趕來李平家中,依舊穿著那件破綿甲,隻不過腰間多了一把嶄新的彎刀。
“將這弓帶上。”李平將繳獲的一把大梢弓遞了過去。
“好!”李易臉上一喜,愛不釋手接過大梢弓,拿在手中試了試,“這弓拉力夠大,配上破甲箭,一般綿甲根本扛不住。”
李平笑了笑:“這弓配上戰馬,在戰場上比火銃還致命,那些辮子兵便是靠著騎射,才將我們打得滿地找牙,要不然也不會有關寧錦防線,也不用修這麼多堡壘。”
說到這裡,他頓時有些來氣,忍不住罵道:“這大明王朝算是徹底爛了,軍餉也不發,文官天天想著爭權奪利,武官怕死龜縮著不敢打仗,皇帝天天嚷嚷著中興大明……”
李易將大梢弓掛在身上,無所謂道:“二哥,管它的了,現在兵荒馬亂的,朝廷完蛋不完蛋無所謂,誰要是找我們麻煩,我們就殺了他。”
“是這個理!”李平穿戴整齊,上前拍了拍他肩膀,“走,天黑之前還要趕回來了。”
兩人出了團山屯,行走在光禿禿的山道上,這裡的山不高,也不陡峭險峻,一眼望去,便會發現,塔山地區的地勢地貌,主要以丘陵為主。
爬到山頂,李易望了望方向,低聲道:“下了這座山,挨著官道走上一個時辰,差不多就到塔山堡了。”
李平搖了搖頭,開口道:“官道走不得,繼續走山道。”
李易應了聲是,也沒問原由。
而李平卻是深深看了眼山腳下的官道,因為他不確定,會不會點子背,遇見遊蕩的辮子騎兵。
如果遇上一兩個還好,要是遇上十來人騎兵小隊,他和李易絕無生還可能,下場將隻有一個,橫屍荒野。
“還是謹慎點好。”李平這樣想著,朝山道走去,一邊快速前進,一邊警惕著周邊,右手緊緊拽著刀柄,時刻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
好在兩人一路有驚無險,順利抵達塔山堡。
塔山堡地處遼西走廊的咽喉要道,東臨渤海,西接群山,北麵為開闊的曠野,南近連山堡。
附近有山口,是南北往來的必經之地。
“不愧是軍事據點!”李平望著眼前這夯土築成地城牆,及三丈多高的了望塔,不由發出感慨。
整個塔山堡很大,周長約有二裡地,算是中等規模的明代軍堡,堡內兼具駐軍與容納百姓的功能。
“二哥,這地方還真熱鬨。”李易滿是好奇地四處張望,畢竟現在兵荒馬亂,很少有機會出屯子。
“是挺熱鬨的!”李平附和道。
街上零零散散分布著些店鋪,道路兩旁有不少小商小販叫賣著,地上擺著各式各樣地商品。
看著這樣一副場景,李平不由聯想到:
崇禎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