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個月之後。
李家堡恢複了正常。
附近百姓對於李平的響應很高。
之所以短時間內徹底穩住人心,是因為李平推行:一家有人參軍,稅為一成,並且立下字據。
無參軍,稅三成。
當然,相比於原先王家的八九成,可以說,李平就是菩薩心腸。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最關鍵的是:軍功換地。
凡是沙場立功者,給其分田地,並且終身擁有。
不過。
李平為了避免將來土地兼並,加了一條規定。
土地隻有使用權,沒有買賣權。
也就是說。
土地可以種,不可以買賣。
這一係列規定,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周邊百姓耕種積極性。
同時報名參軍的人數,也一度達到一千五百人。
對此,李平沒有全部歸編。
因為一千五百人的軍隊,對於財政壓力實在是過大,目前財政根本養不起,最多隻能養五百士兵。
畢竟李平要的是精,而不是多。
對於多出來的一千人,他采取稅兩成,歸為民兵,對其進行簡單軍事訓練,優異者,錄為正式士兵。
雖然看上去李平的一係列規定很老套,但當這些規定和土地掛鉤之後,爆發出的能量,超乎想象。
要知道,百姓以食為天,土地便是他們的身家性命,那種上下一心,保衛家園的凝聚力,不是金錢買勇能媲美的。
然而。
就在李家堡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一支千人清軍繞開錦州,直朝塔山地區而來,氣勢洶洶。
沿途軍事據點都選擇無視。
沒辦法!
他們不敢出城和清軍野戰,畢竟多次的慘痛失敗,讓他們本能畏懼清軍。
尤其是薩爾滸之敗。
徹底將他們打沒了脾氣。
而塔山堡守將雲山,此刻正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一千騎兵直奔塔山地區,錦州的祖大壽居然視而不見,這個該死的牆頭草,大明就是這些蛀蟲搞成這鬼樣子的。”
“應該不是為塔山堡而來。”這個時候,坐著喝茶,穿著士子服的中年人忽然開口。
此人正是當初看出李平不凡之人,他叫陳溪龍,雲山好友。
“哦~”正來回踱步的雲山,腳步一頓,看向穩如泰山的陳溪龍,“此話怎講?”
陳溪龍笑了笑,輕輕將茶杯放下:“很簡單,因為你與清軍沒有直接衝突,而與清軍有直接衝突,還是不死不休的隻有一人,李家堡的李平。”
“你可是說過,前段時間,王富之子王天貴北上,隻怕已經降清了,現在氣勢洶洶而來的清軍,八九不離十和此人有關係。”
“何況清軍損失一百多精銳騎兵之事,清軍怕是已經知曉,這次大軍壓境,隻怕是想一雪前恥。”
喜歡明末:從遼東開始,打造盛世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從遼東開始,打造盛世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