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哥,按照你的要求,人全找出來了。”
李越明小跑過來彙報。
李平點了點頭,隨後淡淡看了一眼被壓成一排,一百來人的長隊,輕描淡寫吐出一句話。
“殺了吧!”
接著,他又看向李勝:“明白了嗎?殺人得有由頭,我們北上四處殺辮子,是因為打著報仇的名號,名正言順,現在殺這些人,也是因為他們是奸細。”
李勝點了點頭。
他知道,這話是在警告他,同時也是提醒他,什麼人能殺,什麼人不能殺。
他默默將這番話記在心中,暗自給自己上了一道緊箍咒。
殺人!
一定要名正言順。
名不正言不順,那便殺不得。
“哥,我記住了。”
李平輕輕點頭:“記住就好,能及時發現自己問題,並且改正,那你就還是一個好學生。”
就在講話時,李越明指揮士兵,將那些搜刮出來的奸細,帶離官道,在開闊地裡進行屠殺。
很快。
大軍恢複正常行軍。
雖然那些漢人被收編,但卻是單獨聚集在一起,有士兵對他們進行看管,並且進行人員信息登記。
……
海城。
作為海州衛的核心堡城,其地理位置至關重要,他連通遼西走廊,下至沿海一帶,上至遼陽、盛京。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如今。
此城聚集了三萬人。
當然,這三萬人之中,八旗士兵不到二千,漢軍和蒙古軍不到三千,合計可戰之兵也不過五千左右。
剩餘二萬五千人。
全是周邊奴隸,或者百姓,他們被清軍強製抓壯丁,充當守城士卒,戰鬥力可以說沒有。
甚至連蝦兵蟹將都稱不上。
此刻。
城頭上,負責駐守此城的將領,不是八旗將領,反而是一個漢人,此人正是智順王尚可喜。
尚可喜,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洪洞縣,遼東海州人。
初為明朝東江軍將領,後投降後金,為清初三位漢王之一的智順王。
其父兄皆為明朝忠烈,1650年,尚可喜製造廣州大屠殺,殺死軍民七十餘萬,史稱庚寅之劫。
裁撤三藩時誓不叛清。
可以說,是大清的鐵杆支持者。
“王爺,範文程的計劃失敗了,他的那點伎倆,李平隻用半個時辰,便輕而易舉化解,偽裝的清軍士兵,全被抓出來,亂刀砍死,被那些漢人奴隸分屍。”
親兵隊長將自己所見所聞,全部說了出來,沒有一絲隱瞞,同時臉上露出無比凝重的神情。
尚可喜雙手撐在城垛上,望著遠處黑壓壓的明軍,忍不住顫抖起來。
尤其是親兵隊長的彙報,讓他差點癱軟在地。
阿濟格和耿仲明的死。
人儘皆知。
他不認為自己比阿濟格和耿仲明厲害。
老實說,他有逃跑的想法,但很快又被扔出腦袋,畢竟現在要是跑了,必會被皇太極問責。
“你說,我們能守住海城嗎?”
忽然被這樣一問,那親兵隊長明顯一愣,臉色略顯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