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寧。
撫寧城。
城內破敗不堪,清軍洗劫過後是一片狼藉,房屋被燒毀。
街道兩旁的殘垣斷壁之中,依舊能看見大雪覆蓋下的燒焦屍體。
如果不是冬天,隻怕早已是臭氣熏天。
雖然李易、李越明等人事先進入撫寧城,但城池太大,人手不夠。
至今也剛清理出一條街出來。
畢竟,收編的流民都在那一戰之中死傷殆儘,所剩無幾。
更何況,天寒地凍,行動自然變得十分困難。
當李平帶著八萬人回來,情況立刻得到緩解。
雖然這八萬人一直在趕路,但李平提供了鹽和稀粥,連續多日的喂養,立馬投入建設之中肯定沒問題。
人手的大量增加,撫寧城內立刻忙得熱火朝天。
尤其是李平在他們乾活時,稀粥變得不那麼稀,甚至時隔五六日還能喝肉湯。
當然,表現優異勤勞者,可以吃到乾米飯,配上燉湯裡麵的肉。
那美滋滋的飯菜,極大鼓舞了百姓們的積極性。
為了讓百姓繼續卷下去,李平鼓勵組隊,推行集體製度,然後進行劃區,大隊和大隊比,小隊和小隊比。
從而讓百姓有集體榮譽感,同時他們可以自我監督。
誰偷懶,誰乾的多。
所有人都門清。
為了保證隊伍不被某個人搞成一言堂。
李平製定規則,小隊一個月公共選拔一次,大隊兩個月公共選拔一次。
凡是選拔出來的小隊長或者大隊長,必須身先士卒,起到帶頭模範的作用。
比如:拆房子最危險的地方,必須第一個衝上去。
規章製度一步步向後世靠攏。
同時,李平派出宣傳隊四處宣傳民兵的好處,以及一係列軍功製度。
一套連招下來。
撫寧城也就穩定下來,從上至下的管理製度也建立完畢。
甚至李平的每一道命令,能直達鄉間地頭。
在古代。
這簡直是奇跡。
如果沒有後世的製度借鑒學習,李平也做不到。
因為他越過了地主鄉紳的統治,選擇直接麵對底層勞苦大眾。
此時此刻。
徐文長所在的白蓮教大隊,同時他擔任大隊長。
看著辛勤勞作的教眾,徐文長脊背發寒,因為大隊成員口中喊著:
求神拜佛,不如本事在身......
那一句句口號,猶如替白蓮教量身打造,而且上麵要求,每一個人必須會背誦。
並且,強調會時常抽查,凡是有一人背誦不出來,整個大隊受連帶責任。
懲罰機製很簡單。
所屬大隊夥食變稀粥,減去肉湯待遇。
解除懲罰也很簡單。
全員能背誦口號,一切恢複如常。
看似輕飄飄的製度,卻是打蛇打七寸。
如今,教眾已經出現分裂跡象。
對此,徐文長頭疼不已,繼續這樣搞下去,白蓮教鐵定完蛋。
“李平,我還是小看你了......”
徐文長喝了一口水,在冰天雪地裡埋頭苦乾。
“師父,你休息一下吧。”胡桃之搶過鐵鋸:“鋸木頭我來。”
“老了,力不從心了。”徐文長長歎一口氣:“下個月,你來接替我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