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內循環與信用綁定法案》與賞功堂新規。
如兩道無聲的敕令,自邵清總辦府發出,經由電報線路,傳遍四省。
敕令無聲,落於紙麵,卻比驚雷更具重量。
最初的兩日,市場仿佛投入水中的巨石,僅僅是泛起一圈漣漪,便迅速歸於平靜。
四省之地,從繁華的省城到偏遠的鄉鎮,無數百姓與底層武者,麵對著振華商行貨架上紋絲未動的價格。
又看了看對麵洋行掛出的、骨折價的東洋貨,陷入了猶豫。
“振華的東西是好,可這東洋布,便宜快一半了!”
“是啊,省下的銀元,夠吃好幾頓肉了。”
“那個什麼貢獻券,聽著玄乎,一張紙而已,能當飯吃?”
議論聲中,精打細算的本能,讓許多人走向了那些掛著日文招牌的店鋪。
東洋貨的銷量,節節攀升。
而振華商行的門口,雖不至冷清,卻也遠無往日的熱鬨。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微妙的觀望與試探。
然而,這微弱的平衡,在第三日清晨被徹底擊碎。
振華體係下屬的所有機構,從武館、學堂,到扁鵲堂的診室,乃至各地新成立的官辦牙行,門口都掛出了一塊黑底金字的木牌。
牌上,隻有一行簡潔的文字:
“凡辦理本機構業務,需出示對應貢獻券。無券者,概不受理。”
一位在振華武館苦練數月,終於突破至煉肉境的漢子,興衝衝地帶著積攢的功勞點,想去賞功堂兌換《肉身修煉法·煉筋篇》。
他卻被管事攔在了門外。
“這位師傅,請出示您的貢獻券。”
漢子愣住了:“貢獻券?我……我沒有啊!我有功勞點!”
管事搖頭:“規矩改了。兌換煉筋篇需一百功勞點,您也必須持有價值一百銀元的貢獻券作為憑證。”
漢子急了,他前幾日貪便宜,剛買了一大匹東洋布。
“這……這是為何?我為振華流過汗,出過力!”
“這是總辦府的規矩。”管事的聲音沒有波瀾,“貢獻券,是您對振華體係忠誠與貢獻的唯一證明。”
恐慌,如無形的瘟疫,開始蔓延。
無法兌換功法,意味著武道之路就此中斷。
無法進入扁鵲堂,意味著傷病再無良醫。
無法……
一個個無法,如一柄柄重錘,敲碎了人們心中那點貪圖便宜的僥幸。
而真正引爆一切的,是各地振華學堂門口張貼的、嶄新的招生簡章。
無數父母圍在布告前,當他們看清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時,整個人群都炸開了鍋。
“入學考核,除基礎測試外,將以父母名下持有貢獻券數量,作為最重要之參考指標!”
布告之下,一行朱紅大字,灼燒著所有人的眼球。
“練武改變命運,知識改變三代!”
這句話,擊中了這個時代所有底層民眾最柔軟、也最渴望的那個點。
自己苦一點沒關係。
孩子的未來,絕不能斷送!
“瘋了!都瘋了!”
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人群散開,所有人臉上都帶著一種混雜著悔恨與狂熱的表情,朝著同一個方向衝去。
振華商行!
市場,被徹底引爆。
從那一刻起,振華商行門口的景象,便成了四省之地最光怪陸離的奇觀。
長龍,從店內一直排出幾條街外,人頭攢動,摩肩接踵。
人們不再關心價格,不再挑選貨品,他們眼中隻有那張薄薄的、印刷著振華徽記的貢獻券。
“給我來十匹布!不,二十匹!”
“這袋米我全要了!”
“彆擠!再擠老子不客氣了!”
叫喊聲、爭執聲、算盤的劈啪聲,彙成了一曲代表著狂熱與貪婪的交響樂。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售賣東洋貨的店鋪。
門可羅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