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的成功運行,帶來了優質的生鐵,也帶來了寶貴的33點文明點數。
陳啟明站在爐前,感受著尚未散儘的灼熱氣流,心中豪情與緊迫感交織。
工業的火種已然點燃,但遠方的威脅卻更加撲朔迷離。
李總旗帶來的關於“鬼海”島礁的消息,像一片陰雲籠罩在心頭。
“閩浙外海…神秘島礁區…海圖模糊…暗礁密布…素有‘鬼海’之稱…”他反複咀嚼著這些信息。
“影海眾”…海商失蹤…稀有礦石鈷、鎳)…海外據點…
這些線索碎片,似乎都隱隱指向那片迷霧籠罩的凶險海域。
“必須查清那片‘鬼海’的真相!”他下定決心,“那裡很可能隱藏著‘影海眾’的資源渠道,甚至是一個重要的海上據點!”
然而,跨海偵察談何容易?
製造局雖有工匠萬千,卻無一艘可用的海船,更無熟悉那片險惡水域的船員。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他歎了口氣,下意識地揉了揉眉心,“總不能讓我現學造船吧?這點數也不夠啊。”
他再次瀏覽係統商城,目光掃過那些令人眼饞的航海技術:
【遠洋海船設計圖福船廣船改良型)需300點)】:遙不可及。
【六分儀原理與製作指南需120點)】:點數不足。
【簡易航海術與海圖繪製法需80點)】:依舊不夠。
【海水淡化與防腐技術需100點)】:想都彆想。
“唉,窮啊…”他無奈地關閉光幕。33點巨款,在這些真正的“吞金獸”技術麵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
正當他為此發愁時,趙小旗前來稟報,提及了一件事:
“大人,近日坊間傳聞,說市舶司那邊扣了幾條私自出海的‘爛屁股船’,正找牙行發賣呢…”
“爛屁股船?”陳啟明一愣。
“哦,就是些破舊的小海船,多是沿海漁民或私商所用,跑不遠,但勝在便宜…”趙小旗解釋道。
陳啟明眼睛一亮!
買不起新的,買條舊的改造一下也行啊!總比沒有強!
“快!去市舶司打聽打聽,是哪幾條船?作價幾何?”他立刻來了精神。
…
半日後,消息傳回。市舶司確實扣了三條因違規出海被沒收的小型海船,都是些船齡老、船體傷的“老夥計”,正準備折價處理。
陳啟明立刻帶上懂些船舶知識的工匠,親自前往碼頭驗船。
三條船並排靠在破爛的碼頭上,看上去確實有些慘不忍睹。
第一條,船板朽爛,桅杆歪斜,活像個海上乞丐。
第二條,船底附著厚厚一層藤壺貝殼,船齡恐怕比陳啟明爺爺還大。
第三條,船體倒是相對完整,但船型狹小,看起來一陣大浪就能掀翻。
“這…真是三條‘爛屁股’啊…”同行的老工匠忍不住吐槽,“大人,這…修船的料錢怕是比船價還貴…”
陳啟明也是哭笑不得。但囊中羞澀,彆無選擇。
他繞著第三條小船走了幾圈。船雖小,但線型還算流暢,龍骨似乎也完好。
“就它吧!”他指著第三條船,“至少…看起來比較對稱?”
【因資金與資源所限,做出極具“性價比”摳門)的決策,以極低價格購入老舊小型海船一艘,體現了在困境下的務實寒酸)精神,文明點數+3。當前點數:36。】
…
破船是買回來了,但如何改造它,使其能勉強執行偵察任務,又成了新難題。
點數有限,無法兌換高級造船術。
陳啟明再次發揮“自力更生”的精神,召集木匠、鐵匠,開始研究如何“舊瓶裝新酒”。
沒有現代焊接技術,加固船體隻能用傳統的榫卯、鐵箍和撚縫。
沒有蒸汽機,動力隻能依靠風帆和人力槳櫓。
沒有雷達聲呐,導航隻能依靠羅盤、牽星板和經驗。
“這簡直是…中世紀級彆的航海啊…”他內心吐槽,“但願海龍王給點麵子…”
改造工作艱難推進。加固船體、修補船板、更換帆索…
為了提高一點點生存能力和偵察能力,陳啟明絞儘腦汁,將現有技術“嫁接”到這條小破船上。
他讓工匠製作了一個可拆卸的、帶有簡易瞄準機構的弩炮架基於之前研究的瞄準具原理),安裝在船頭,希望能用來發射鉤索或…嚇唬海鳥?
又設計了一個防水的木箱,用來存放那架寶貴的“光譜儀”和“拐角鏡”,指望萬一真發現島嶼或敵船,能遠遠看上一眼。
甚至還異想天開地提議,在船艙底部鋪一層厚厚的濕沙,美其名曰“壓艙兼防火”,實則感覺更像在給船“做沙療”。
工匠們看著這些“奇思妙想”,表情複雜,但還是依令執行。
…
就在陳啟明忙於“魔改”小破船時,翹兒帶來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這日,她端來一碗新熬的銀耳羹,輕聲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