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端懸崖下洞穴的發現,如同一根細刺,紮在了剛剛安穩下來的人心深處。
這座看似遺世獨立的島嶼,似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過往。
未知,往往意味著潛在的危險。
陳啟明與海狼、雷震商議後,決定雙管齊下。
一方麵,加強營地的防禦工事,增派夜間巡邏的人手,確保大本營的安全。
另一方麵,必須主動出擊,儘快摸清整個島嶼的情況,消除隱患,並尋找一切可能利用的資源。
第二天清晨,一支由十名精銳護衛和五名經驗豐富的獵戶、工匠組成的勘探隊,在雷震的親自帶領下,整裝待發。
陳啟明本欲同行,但被眾人以安全為由勸阻,隻得留在營地,統籌工坊的建設和物資的清點。
“務必小心,以探查為主,遇到任何可疑跡象,立即撤回。”海狼叮囑道,將一支信號箭塞到雷震手中。
“放心,我省得。”雷震重重點頭,轉身帶著隊伍,踏入了營地外圍茂密的叢林。
勘探隊的離去,讓營地的氣氛多了幾分緊張和期待。
人們一邊繼續著建設工作,一邊不時地向叢林方向張望,心中默默祈禱。
陳啟明則將精力投入到工坊的規劃中。
他深知,要想在這孤島上站穩腳跟,乃至圖謀將來,必須儘快恢複並提升技術能力。
首要問題,是材料。
沒有穩定的金屬來源,一切精密的器械都是空中樓閣。
他召集顧青和趙德海,以及幾位老鐵匠,圍坐在臨時搭建的草棚下,攤開簡陋的島嶼草圖。
“當務之急,是找到可用的礦石,或者…任何能替代金屬的東西。”陳啟明的手指劃過圖紙上標記的山巒區域。
一位姓王的老鐵匠沉吟道:“先生,若是火山島,或許有裸露的鐵礦或銅礦。但辨認和開采…需要時間和工具。”
“還有燃料。”另一位工匠補充,“煉礦需要大量的炭,島上林木雖多,但燒炭也需要人手和時間。”
顧青則提出另一個思路:“或許…我們可以先不考慮冶煉。島上若有堅硬的石材或特殊的硬木,能否通過打磨和結構設計,製造一些簡易的器械,替代部分金屬功能?比如,木質的齒輪,石質的磨盤?”
這個想法讓大家眼前一亮。
是啊,為何一定要拘泥於金屬?在條件受限的情況下,因地製宜才是王道。
“顧先生所言極是!”陳啟明讚許道,“王師傅,你帶人重點尋找堅硬的石材和木質緊密的樹木。趙師傅,你組織人手,嘗試燒製木炭,並研究如何用黏土改進我們現有的煉爐,哪怕先能小規模地處理一些收集到的金屬廢料也好!”
任務分配下去,眾人立刻行動起來。
王師傅帶著幾個徒弟和護衛,前往溪流上遊的亂石灘和山腳林地,尋找合適的石料和木材。
趙師傅則組織人手砍伐特定的硬木,挖掘黏土,開始搭建改進版的簡易炭窯和煉爐。
陳啟明和顧青則埋頭於圖紙,開始設計一些以木質和石質結構為主、輔以少量金屬連接件的簡易工具,如水力驅動的石磨、木質鼓風機等。
工作的忙碌暫時緩解了對勘探隊的擔憂。
然而,三天過去了,雷震帶領的勘探隊依舊沒有返回。
按照約定,他們最遲應該在兩天前就發出信號或派人回報情況。
營地裡的氣氛漸漸凝重起來。
海狼幾次想要帶人進入叢林尋找,都被陳啟明和司徒文勸住。
貿然進入未知的叢林,風險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