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相府攬權 仲父的棋盤_天下一帝秦始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下一帝秦始皇 > 第47章 相府攬權 仲父的棋盤

第47章 相府攬權 仲父的棋盤(1 / 1)

秦莊襄王登基大典的餘音尚未在鹹陽宮巍峨的殿宇間完全消散,一股新的、更加務實也更加強勁的權力風暴,已然以呂不韋那座煊赫嶄新的相府為中心,席卷了整個秦國的朝堂,乃至開始向列國輻射。

如果說鹹陽宮是秦國法理上的權力心臟,那麼此刻呂不韋的相府,無疑就是驅動這顆心臟搏動、並為其輸送養料與指令的大腦與樞紐。昔日或許還帶著幾分商賈府邸的務實與低調,如今的相府,經過緊急的擴建與修飾,已然成為鹹陽城內除王宮外最顯赫、也最繁忙的所在。朱漆大門終日敞開,門前車水馬龍,冠蓋雲集,來自秦國各地、乃至山東六國的士人、說客、官吏的馬車,從清晨到日暮,幾乎將門前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負責迎候通傳的門房,個個挺胸凸肚,眼神裡帶著與有榮焉的傲氣,雖不至於刻意刁難,但那篩選審視的目光,也足以讓許多品階不高的官員感到壓力。

呂不韋深諳“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道理,更明白欲成非常之事,必賴非常之人。他拜相封侯後的第一把火,便是以“文信侯”和“相邦”的名義,大開招賢之門,廣納天下奇士。告示貼出,條件優厚,不論出身,唯才是舉。一時間,懷揣著各種夢想與野心的士人,如同過江之鯽,從四麵八方湧向鹹陽,渴望在這位權勢熏天的新貴門下,求得晉身之階。

相府內專門辟出的“招賢館”,日日人滿為患。操著各地口音的士子們高談闊論,揮斥方遒,或縱論天下大勢,或呈上精心撰寫的策論,希望能得到相邦的青睞。呂不韋則指派了手下得力的門客負責初步篩選,將那些確有真才實學,或者其觀點能為他所用的士人,納入麾下。

在這股投奔的浪潮中,有一個來自楚國上蔡、名叫李斯的年輕小吏,顯得並不起眼。他身材不高,麵容普通,穿著半舊的儒生袍服,混在眾多口若懸河的士子中間,大多數時候隻是安靜地觀察和傾聽。但他那雙細長的眼睛裡,偶爾閃過的精明與計算的光芒,卻顯示出他並非池中之物。他目睹了廁所中肥瘦不同的老鼠境遇的天壤之彆,頓悟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的道理,毅然辭去那小吏的微職,西行入秦。此刻,他正小心翼翼地懷揣著自己對帝王之術的見解和對天下局勢的分析,等待著那個可能一飛衝天的機會。他能否在這人才濟濟的相府中脫穎而出,尚是未知之數,但呂不韋搭建的這個平台,無疑給了他,以及無數像他這樣的人,一個改變命運的舞台。

呂不韋的權勢,並不僅限於處理日常政務,批閱那堆積如山的各地奏報這本身已是極大的權力)。他很快便開始以一種更加親密、也更具主導性的身份,介入到秦國的核心事務中。他不僅是“相邦”,更開始以“仲父”自居——這個稱呼,既暗示了他與秦莊襄王非同尋常的密切關係如同僅次於父親的長輩),也無形中將他的地位淩駕於其他所有臣子之上,甚至隱隱有與華陽太後並駕齊驅的意味。

這種“仲父”的權威,首先體現在對太子嬴政的教育安排上。

嬴政被正式立為太子後,其教育問題自然成為國本大事。吏師賈、司馬韜等人雖然稱職,但在呂不韋看來,他們的格局和思想,或許還不足以完全塑造一位未來的、符合他宏大藍圖的秦王。尤其是那個在沙盤上冷靜“犧牲”部隊、對儒家仁政提出尖銳質疑的孩子,讓呂不韋看到了某種……超越其父的潛質,也讓他覺得,必須更早地將符合自己政治理念的思想,係統地灌輸給這位儲君。

於是,在呂不韋的“建議”下,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等輔佐官員的任命,自然需經過他的首肯。他不動聲色地調整了東宮講學的班子,引入了更多傾向於法家、雜家,並能深刻理解他呂不韋施政理念的學者。他甚至親自過問太子的閱讀書目,那些來自韓國的、帶著“危險”又極具誘惑力的思想,是否應該、以及如何在合適的時機,以更係統的方式呈現在太子麵前,都在他的權衡之中。他要確保太子嬴政這塊璞玉,是按照他呂不韋設計的圖樣來雕琢的。

不僅如此,呂不韋的觸角,也開始謹慎地向宮闈之內延伸。他通過安插得力的內侍、籠絡有影響力的宮女,對後宮的人員調動、用度開支、乃至某些妃嬪之間的關係,都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注和影響力。這並非為了乾涉秦莊襄王的私生活,而是為了確保後宮不會出現可能威脅到太子地位、或者不利於他呂不韋執政的勢力。趙姬王後的地位需要鞏固,任何可能誕下其他公子並對太子構成挑戰的苗頭,都需要被提前察覺並化解於無形。他將整個秦國,都視為自己此生最大的一筆“生意”,而宮闈的穩定,是這筆生意能夠順利運營的重要內部環境。

然而,呂不韋這架權力戰車的前進之路,並非一片坦途。最大的阻力,並非來自那些攀附而來的士人,而是秦國本土根深蒂固的軍功舊貴族集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以老將蒙驁為代表的這批人,是秦國賴以立國、東征西討的脊梁。他們世代為將,憑借斬首軍功獲得爵位封賞,性格大多耿直剽悍,信奉的是刀劍和實力,對於朝堂上的權謀縱橫,往往帶著一種軍人特有的鄙夷和警惕。

蒙驁,這位鬢發已斑白卻依舊精神矍鑠的老將軍,對呂不韋的態度就頗為微妙。在朝會上,他遵循臣子之禮,對相邦的政令,隻要不涉及軍事指揮和軍隊利益,他通常不會公開反對。他承認呂不韋在籌措糧草、打理後勤、以及通過外交手段為軍事行動創造有利條件方麵,確實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這比許多空談的儒生強多了)。但是,在他那雙看慣了沙場血火的深邃眼眸深處,始終保留著一絲對這位以商人身份一步登天、如今總攬朝政的“客卿”的疑慮和距離感。

在他看來,秦國的強大,是無數秦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打出來的,是建立在首功爵位製這根鐵柱之上的。呂不韋這套招攬門客、玩弄權術、甚至乾預宮闈的做法,總讓他覺得有些……“不秦”。他擔心長此以往,秦國會失去那股質樸剛健、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的“虎狼之氣”,被這些來自東方的、精於算計的“客卿”帶偏了方向。

呂不韋何等精明,他自然能感受到蒙驁等軍功老臣那種若即若離的態度。但他並未選擇硬碰硬,而是采取了更為高明的手段——利益捆綁與目標驅動。

他深知,對於蒙驁這樣的軍人來說,沒有什麼比戰功和開疆拓土更能打動他們。於是,在朝議軍事時,呂不韋往往旗幟鮮明地支持對外用兵,尤其是繼續對羸弱的韓、魏、趙三晉之地保持高壓態勢。他利用自己掌控的國家資源,為蒙驁的軍事行動提供充足的糧秣、精良的器械和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

一次朝會後,呂不韋特意在殿外“偶遇”了蒙驁。

“蒙老將軍,”呂不韋笑容可掬,態度謙和,“近日探馬來報,魏國似乎又在邊境有所異動,其新城守將頗為不安分。我意已稟明大王,來年開春,或可請老將軍再度掛帥,予其雷霆一擊,一則揚我國威,二則……亦可為將士們再添軍功。所需一應糧草輜重,不韋必當全力籌措,絕不使前線將士有後顧之憂。”

蒙驁聞言,古銅色的臉上雖然沒什麼表情,但眼神卻微微亮了一下。他拱了拱手,聲音洪亮:“相邦有心了。為國征戰,乃驁之本分。若大王有令,驁必當效死力!”

簡單的對話,沒有過多的寒暄,卻完成了一次心照不宣的交易。呂不韋支持蒙驁獲取軍功,蒙驁則在政治上保持至少表麵上的合作。呂不韋巧妙地利用秦國固有的擴張性國策和軍功集團對功業的渴望,將這股可能成為阻力的強大力量,轉化為了自己施政的助力,至少是保持了中立。

他將秦國視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自己則是那個最高明的掌舵人。朝堂上的各方勢力,無論是投靠的門客,還是若即若離的軍功貴族,甚至是後宮的王後太後,都是他需要平衡和利用的“資源”。他精心布局,落子無悔,既要確保當前權力的穩固,更要為那個他傾注了無數心血的“奇貨”——太子嬴政的未來,鋪平道路。

相府的書房內,燈火常常徹夜不熄。呂不韋站在巨大的列國地圖前,目光深邃。門外是喧囂的權力場,門內是他運籌帷幄的棋盤。他知道,自己已經登上了權力的巔峰,但巔峰之上的風景,並非隻有榮耀,更有無處不在的寒風與窺視。那些被他壓製、被他平衡的勢力,真的會一直安分下去嗎?華陽太後對權力旁落的不甘,軍功舊臣根深蒂固的疑慮,還有那些隱藏在暗處、嫉妒太子之位的宗室目光……這一切,都如同潛藏在平靜水麵下的暗礁,隨時可能在他這艘權力巨艦航行時,露出猙獰的麵目。

但他的棋盤已然鋪開,棋局,才剛剛開始。

喜歡天下一帝秦始皇請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早知天下事,買儘世間田 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 驚!我在高武用煉妖壺修仙 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 退婚後,我是全球最強富二代 穿越後我靠略懂成了文娛 異能讓我成為職業釣魚佬 平庸的人逆襲了 我家後門通未來垃圾場 亮劍抗美援朝我李雲龍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