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利大於弊 秦王的冷靜權衡_天下一帝秦始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下一帝秦始皇 > 第123章 利大於弊 秦王的冷靜權衡

第123章 利大於弊 秦王的冷靜權衡(1 / 1)

鄭國那番“強秦萬世”的呐喊,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雖未立刻激起判決的浪花,卻在嬴政那被怒火填滿的心湖中,硬生生砸開了一道理智的裂縫。

大殿之內,死寂延續。空氣仿佛被抽乾,每一口呼吸都帶著沉重的壓力。群臣的目光,如同被無形的線牽引,牢牢係在禦座之上那尊沉默的帝王身上。渭陽君嬴傒張了張嘴,還想再進言,卻被嬴政一個抬手阻止的動作噎了回去。那動作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嬴政沒有看任何人,他的目光低垂,落在禦案光滑冰冷的表麵,仿佛能從那倒影中看清自己內心的波瀾。鄭國的話,像一把精準的鑰匙,試圖撬開他被憤怒和猜忌鎖死的理智之門。

“疲秦一時……強秦萬世……”

這八個字,在他腦海中反複回響。他不得不承認,這個該死的“韓間”,確實抓住了他最核心的關切——帝國的長遠利益,以及支撐他東出野心的戰爭潛力。殺一個鄭國,易如反掌,甚至能讓他一泄心頭之恨,讓那些聒噪的宗室滿意。但然後呢?那條已經投入了巨大國力、耗費了無數民脂民膏的渠道,難道真的就此廢棄?讓那幾近完成的工程爛尾,讓那可能存在的“四萬餘頃沃野”化為泡影?

這念頭,讓嬴政感到一種比被欺騙更深的……肉痛!那感覺,就像一個精明的商人,發現自己投入巨資的貨物,雖然來路有點問題,但其價值卻遠超投入,棄之可惜,留之……又膈應!

他的理性,那屬於雄主而非暴君的部分,開始艱難地抬頭,與感性的憤怒進行著拉鋸戰。他需要更多信息,需要確鑿的證據,來判斷鄭國所言,究竟是絕境中的狡辯,還是不容忽視的事實。

終於,嬴政抬起了頭。他的臉色依舊冰冷,但眼中的狂暴怒意似乎收斂了些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的、屬於決策者的審慎。

他沒有看鄭國,而是將目光轉向侍立在殿角的老宦官令,聲音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傳朕旨意,即刻召鄭國渠工程之秦籍總監工、副監,及熟知渠務之技術官吏三人,上殿問話。”

這道命令,像是一陣微風,吹動了凝固的空氣。群臣麵麵相覷,心思各異。宗室元老們心中咯噔一下,陛下這是……動搖了?要核實鄭國所言?李斯等客卿則暗暗鬆了口氣,隻要陛下願意查證,事情就還有轉圜的餘地。

鄭國依舊被綁著站在殿中,聽到這道命令,他緊繃的脊背幾不可察地鬆弛了一毫米。他知道,自己爭取到了最關鍵的一步——讓事實說話的機會。

等待的時間並不長,但對於殿內的許多人來說,卻顯得格外漫長。嬴政重新坐回禦座,手指依舊無意識地敲擊著扶手,目光深邃,不知在思索著什麼。

很快,殿外傳來急促而略顯淩亂的腳步聲。三名官員低著頭,小步快跑進殿。他們穿著尋常官吏的袍服,但袍角依稀可見乾涸的泥點,臉上帶著常年風吹日曬的黝黑與滄桑,與朝堂上這些養尊處優的大臣形成了鮮明對比。為首的是一位年約五旬、麵容精悍的老者,正是鄭國渠的秦籍總監工,姓王。另外兩人稍顯年輕,是副監和技術官。

三人顯然已經知道發生了何事,嚇得臉色發白,汗出如漿。一進殿,便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以頭觸地,顫聲高呼:“臣等叩見陛下!”

“平身。”嬴政的聲音聽不出情緒,“朕有幾句話問你們,需據實回稟,若有半句虛言,爾等知道後果。”

“臣等不敢!定當知無不言,言無不儘!”王總監工的聲音還在發抖,但強自鎮定。

嬴政的目光首先落在鄭國身上,又轉向那三名監工,開始了他的問詢。他的問題直接、精準,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完全跳出了“間諜案”的框架,純粹從工程本身出發:

“王監工,鄭國渠現今工程進度如何?距完全貫通,尚需幾時?人力、物料可還充足?”

王總監工深吸一口氣,努力組織語言:“回陛下,渠道主乾已開鑿十之七八,關鍵之引水口、分水堰均已建成。唯餘部分穿越山嶺之隧洞與跨越溝壑之渡槽,工程最為艱巨,預計……預計還需一年半到兩年,若人力物力充足,或可再提前少許。”

“工程設計中,可有明顯不合理之處?或是可能埋下隱患之處?”嬴政繼續問。

這次回答的是那位年輕些的技術官,他提到工程專業,緊張感稍減:“回陛下,鄭……鄭水工之設計,堪稱精妙!引水口選址精準,可有效攝取涇水;渠道坡度計算精確,能保證水流順暢且不衝毀渠道;分水堰結構穩固,可調節水量。臣等反複勘驗,並未發現設計有誤或隱患。反而……反而解決了許多前人未能解決的難題。”

嬴政不置可否,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鄭國在主持工程期間,表現如何?可有消極怠工、故意拖延、或是浪費物料之行為?”

三位監工交換了一下眼神,最終還是王總監工硬著頭皮回答:“陛下,臣等以性命擔保,鄭水工……雖為韓人,然於工程一事,確是……確是嘔心瀝血,儘心竭力!他常年吃住在工地,與工匠民夫同甘共苦,遇到技術難關,常常徹夜不眠,尋求解決之道。許多險工段,他必親自勘驗指揮。至於拖延浪費……實在未曾發現。相反,正因他調度得當,技術高超,工程進度比最初預估的,還要快上一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另一副監補充道:“陛下,去歲夏季山洪突發,衝擊一段剛建好的渠岸,鄭水工不顧危險,親自跳入洪水中指揮搶險,保住了渠岸,否則損失更大。此事工地數萬民夫皆可為證!”

這些回答,一句句,如同小錘,敲打在嬴政的心上,也敲打在滿朝文武的耳中。監工們是秦人,他們的證詞,比鄭國自己的辯解更有說服力。他們描繪的,不是一個處心積慮搞破壞的間諜,而是一個敬業、專業、甚至有些玩命的技術官僚。

嬴政的目光再次轉向殿中被捆綁的鄭國。此刻的鄭國,雖然狼狽,但那挺直的脊梁和眼中未滅的光芒,似乎與監工們的描述重合了。這是一個把工程看得比命還重的人。他最初的“間”意,或許早已在日複一日的工程建設中,被一種技術者實現自身價值的渴望所覆蓋,甚至取代?

嬴政的腦海中,進行著激烈的權衡,如同最精密的天平在稱量:

一邊,是鄭國韓間身份的欺騙,是宗室元老被觸動的敏感神經,是自己作為君王被冒犯的顏麵,是停下工程可能帶來的、暫時安撫內部情緒的便利。

另一邊,是鄭國渠已投入的巨大成本沉沒成本),是渠道完成後那“四萬餘頃沃野良田”和“天府之國”的宏偉藍圖,是支撐未來大規模、持久滅國戰爭的糧食保障未來收益),是鄭國本人那無可替代的技術能力,以及……廢棄工程可能被天下人譏諷為“愚蠢”、“因噎廢食”的潛在名聲損失。

殺鄭國,廢渠,快意恩仇,簡單直接。但代價是巨大的資源浪費和戰略機遇的喪失。

留鄭國,續渠,忍一時之氣,承受些許非議。但收獲的,可能是支撐帝國未來數十年征戰、乃至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哪一個選擇,更符合一個誌在天下、欲建萬世帝業的雄主的根本利益?

答案,似乎漸漸清晰。

嬴政緩緩閉上眼睛,片刻之後,再度睜開。那雙深邃的眼眸中,憤怒的火焰幾乎已經完全熄滅,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冰涼的、基於絕對理性的光芒。

他意識到,個人的情緒和顏麵,在帝國的長遠利益麵前,必須讓步。眼前這個“間諜”,其創造的價值,確實遠遠大於其破壞的意圖。為了“強秦萬世”這個終極目標,忍受這點“膈應”,又算得了什麼?

君王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裡。但君王之智,在於能權衡利弊,忍常人所不能忍。

他的心中,已然有了決斷。但這決斷,還需要一個恰當的時機和方式來表達。他不能立刻表現得被鄭國完全說服,那會有損君威。他需要一個過渡,一個讓所有人都能慢慢接受這個轉折的台階。

嬴政將目光從鄭國身上移開,掃視了一圈下方神色各異的群臣,最後對那三名依舊跪伏在地的監工擺了擺手,聲音恢複了帝王的淡漠:

“爾等所言,朕已知曉。暫且退下,隨時聽候傳召。”

“臣等告退!”三名監工如蒙大赦,連忙叩首,幾乎是手腳並用地退出了大殿,背後的官袍已被冷汗徹底浸濕。

他們的退場,仿佛帶走了一部分緊張的空氣,但又帶來了新的懸念。陛下問也問了,證人也證了,接下來,該當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於嬴政,等待著他最終的裁決。是血濺五步,還是峰回路轉?

嬴政沒有立刻宣布決定。他隻是看著被捆綁的鄭國,目光複雜,良久,才沉聲說了一句看似無關緊要,卻又意味深長的話:

“鄭國,你且記住今日之言,記住你所謂‘萬世之功’。”

說完,他不再看鄭國,而是將目光投向殿外,仿佛在思索著該如何處理這棘手的局麵,以及……如何應對那些必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宗室勢力。

風暴的中心,似乎暫時平靜了,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平靜之下,暗流依舊洶湧。秦王那冷靜的權衡之後,必將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最終決斷。

喜歡天下一帝秦始皇請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早知天下事,買儘世間田 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 驚!我在高武用煉妖壺修仙 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 退婚後,我是全球最強富二代 穿越後我靠略懂成了文娛 異能讓我成為職業釣魚佬 平庸的人逆襲了 我家後門通未來垃圾場 亮劍抗美援朝我李雲龍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