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廟堂權衡 利弊的冰冷剖析_天下一帝秦始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下一帝秦始皇 > 第130章 廟堂權衡 利弊的冰冷剖析

第130章 廟堂權衡 利弊的冰冷剖析(1 / 1)

鹹陽宮大殿內,王翦的“穩”與李信的“速”,如同兩股性質迥異的強流,猛烈地撞擊在一起,激蕩起無形的漩渦,讓在場的每一位重臣都感受到了其中的張力與抉擇的重量。空氣仿佛被這兩位將領截然不同的戰略構想所拉扯,變得粘稠而滯澀。

禦座之上,嬴政的眉頭幾不可察地微微蹙起。王翦的策略,如同磐石,堅固可靠,步步為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確保帝國這艘剛剛完成內部整修的戰艦,在未知的風浪中平穩前行。這符合他作為決策者規避風險的本能。

然而,李信那充滿激情與銳氣的“速勝”論,卻又像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瞬間照亮了一種更具誘惑力的可能性——快速、高效、以雷霆萬鈞之勢打破僵局,在他有生之年,或許就能看到天下一統的盛景!這又與他內心深處那股開創千古帝業的急切渴望,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他年輕,他擁有前所未有的力量,他渴望證明自己,超越曆代先王!蝸牛之行?不,那似乎不該是他嬴政的風格!

兩種聲音在他腦海中激烈交鋒,一時難分高下。他需要更多的角度,更冷靜的分析,來幫助他撥開這戰略的迷霧。他的目光,如同探照燈一般,緩緩掃過殿內群臣,最終,定格在了那個一直沉默不語,卻始終在冷靜觀察、深思熟慮的身影上——李斯。

“廷尉。”嬴政的聲音打破了沉寂,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引向了李斯,“王、李二位將軍之議,汝已聽聞。一方求穩,一方求速,各有道理。朕,想聽聽你的見解。”

這一刻,王翦沉穩的目光,李信灼熱的期待,以及其他大臣好奇的注視,齊刷刷地落在了李斯身上。他不再是那個僅僅負責律法政務的廷尉,而是被君王寄予厚望,需要從更高層麵、更全局視角剖析利弊的核心謀臣。

李斯深吸一口氣,手持玉笏,從容出列。他知道,這是一個關鍵時刻,他的分析不僅將影響陛下的決策,更將展現他作為帝國總設計師之一的遠見卓識。他不能簡單地支持一方,否定另一方,那樣既顯得偏頗,也無法真正解決陛下心中的權衡。他必須跳出單純的軍事視角,從政治、國力、外交、乃至君王心理等多個維度,進行一場冰冷的、手術刀般的剖析。

“陛下,”李斯先向嬴政躬身一禮,然後轉向王翦和李信,分彆微微頷首,以示對兩位將領的尊重,這才不疾不徐地開口,聲音清晰而理性,“王將軍、李將軍所言,皆乃為國籌謀之良策,臣悉心聆聽,受益匪淺。”

他先定了調子,肯定了雙方的價值,避免了自己立刻陷入非此即彼的站隊困境。

“王老將軍之策,”李斯首先剖析王翦的方案,他目光沉穩,語氣平和,“核心在於一個‘穩’字。先固外交,絕後顧之憂;再攻弱韓,求必勝以震懾;而後消化新地,穩固根基;最後圖謀強趙。此策步步為營,如同築高台,夯土層層加高,根基堅實,不易傾覆。其利在於:風險最小,可最大程度避免兩線作戰之危,亦能確保新附之地真正轉化為我大秦之實力,而非負擔。”

他的分析精準地概括了王翦策略的精髓,王翦聞言,微微頷首,眼中露出一絲認可。

“然,”李斯話鋒一轉,如同硬幣翻麵,露出了王翦策略的另一麵,“此策亦有其弊。其過程,耗時或長。滅韓需時,消化韓地更需時日。在此期間,山東諸侯,尤其是趙、魏,豈會坐以待斃?他們或可借此喘息之機,重整防務,再次嘗試合縱連橫。即便我‘遠交’策略成功,齊楚暫時中立,然天下大勢,瞬息萬變,拖延日久,恐生不測之變數。”

他指出了“穩”策略可能帶來的時間成本和機會風險,這讓傾向於快速解決戰鬥的一些將領暗暗點頭。

分析完王翦,李斯將目光轉向李信,語氣依舊平穩,但用詞卻悄然發生了變化:

“而李將軍之策,”他看向李信,眼中閃過一絲對其銳氣的欣賞,“其核心在於一個‘速’字,亦可稱為‘銳’。主張憑借我大秦當前鼎盛之國力、高昂之士氣,以雷霆萬鈞之勢,連續打擊,快速打開局麵,打亂六國陣腳。其利在於:兵貴神速,若然成功,則可在我軍氣勢最盛之時,連續摧垮敵國主力,極大縮短統一進程,使諸侯應接不暇,合縱之念胎死腹中!此誠為開創千古帝業之快車道也!”

李斯對李信策略潛力的描述,充滿了誘惑力,尤其是“快車道”一詞雖非原詞,但意思相近),讓禦座上的嬴政眼神微微亮了一下。李信更是挺直了胸膛,臉上煥發著光彩。

“然!”李斯的“然”字再次出現,如同給沸騰的激情澆下了一盆冰水,讓氣氛瞬間冷靜下來,“此策之弊,亦極為明顯,且……致命!”

他的語氣變得凝重起來:“此策對國力、後勤、前線將領之臨機決斷能力,要求極高!滅韓之後,不待消化,即刻對趙保持高壓,甚至尋求連續作戰,這意味著我軍需在陌生地域,麵對可能出現的頑強抵抗,同時維持兩條戰線消化韓地的隱形成本和對趙的實際軍事壓力)的巨大消耗!後勤輜重能否跟上?兵力是否會過度分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頓了頓,拋出了最核心的警告:“一旦受挫,哪怕隻是一場中等規模的失利,不僅會挫傷我軍銳氣,更可能極大地鼓舞山東諸侯抵抗之信心,激醒他們本已衰弱的鬥誌!屆時,合縱之勢恐將死灰複燃,我大秦或將陷入遠比現在更複雜的泥潭之中!此策,實乃高風險、高回報之選!”

李斯的剖析,如同一位冷靜的會計師,將兩種方案的資產負債表清晰地羅列了出來:王翦的方案,資產穩健,負債可控,但增長緩慢;李信的方案,潛在收益巨大,但負債風險)也同樣高企,一旦現金流軍事勝利)斷裂,便有崩盤之虞。

殿內一片寂靜,所有人都被李斯這全麵而冷靜的分析所折服。他既沒有偏袒老將的保守,也沒有盲目追捧少壯的激進,而是將利弊赤裸裸地攤開在了君王麵前。

嬴政聽得極其認真,手指敲擊扶手的節奏微微加快,顯示他內心的思緒正在激烈地整合這些信息。

就在這時,李斯做出了他最為關鍵的陳述,也是他個人傾向的微妙體現。他話鋒再次一轉,聲音中注入了一種基於對當前形勢判斷的自信:

“然,陛下,諸公!”李斯的目光掃過眾人,最後回到嬴政身上,“觀當今大勢,我大秦實已占據天時、地利、人和!陛下神武,統禦有方;將士用命,求戰心切;國力鼎盛,府庫充盈!此乃推行任何戰略之堅實基礎!”

他特彆強調了外部環境的有利變化:“再者,尉繚子‘離間’之策已初見成效。據黑冰台密報,齊相後勝已收重賄,傾向中立;楚國內部,李園等人亦在接受我方遊說,態度曖昧。此等情形,豈是長平之戰後、信陵君合縱時所能比擬?”

鋪墊已然足夠,李斯終於拋出了他融合兩種策略的“第三條道路”,也是他個人權衡之後,認為最符合當前秦國利益和嬴政心態的方案:

“故而,臣以為,或可采取一種……兼具穩健與銳氣之策。”他斟酌著用詞,“即以王將軍穩紮穩打之策為基乾:先行‘遠交’,穩固齊楚;集中全力,速滅弱韓,以求必勝,震懾天下!”

這是采納了王翦策略的前半部分,確保了開局的最低風險。

“然,滅韓之後,”李斯的聲音略微提高,眼中閃爍著法家人物追求效率的光芒,“或可不待其地完全消化,官吏體係徹底穩固,便依李將軍之見,大軍主力即刻北向,對趙國保持持續之高壓態勢!”

這又是吸收了李信策略的核心進攻性。

“但此舉之關鍵,非在盲目尋求連續決戰,”李斯話鋒收斂,變得異常冷靜和精準,“而在於‘時機’與‘分寸’的把握!”

他詳細闡釋道:“所謂‘時機’,即密切關注趙國內部因我離間之計而產生的變化,等待其君臣相疑、將帥失和,或防禦出現致命漏洞之瞬間!所謂‘分寸’,即前線主帥需有極高之判斷力,若時機未至,則陳兵邊境,以勢壓人,不斷削弱趙國民心士氣,同時加緊消化韓地;若天賜良機出現,則當機立斷,果斷投入主力,尋求決戰,一舉破趙!”

李斯的方案,本質上是一個“壓力—機會”模式。以王翦的“穩”作為基礎和底線,確保不犯致命錯誤;以李信的“銳”作為進取手段和機會捕捉器,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創造戰機,追求更快、更大的戰果。它既避免了王翦策略可能帶來的拖遝,又規避了李信策略那過高的風險,將主動權牢牢掌握在秦軍手中,進退有據。

這無疑是一個極具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的折中方案,它更複雜,對執行者的要求也更高,但一旦成功,收益也將是最大的。

嬴政聽完李斯的剖析,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李斯的話,像是一把鑰匙,正在打開他心中那扇傾向於進取、卻又被理性所約束的大門。他沒有立刻表態,但殿內所有人都能感覺到,陛下的天平,正在向著某個方向緩緩傾斜。

最終的決斷,即將在下一節,由這位誌在天下的君王,親自下達。

喜歡天下一帝秦始皇請大家收藏:()天下一帝秦始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早知天下事,買儘世間田 卷不動了,回村種田放鬆一下 驚!我在高武用煉妖壺修仙 重生1973:AI重構香江商業 退婚後,我是全球最強富二代 穿越後我靠略懂成了文娛 異能讓我成為職業釣魚佬 平庸的人逆襲了 我家後門通未來垃圾場 亮劍抗美援朝我李雲龍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