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宇課堂上那瞬間的僵硬和眼底的冰冷,如同烙印般刻在林可的記憶裡。
她知道,試探的窗口已經關閉,平靜的假象徹底撕碎。
風暴即將來臨,而她必須在風暴眼徹底形成之前,解析出手中這把雙刃劍的全部秘密。
……
城市的另一端,一個早已廢棄的社區化驗所深處。
這裡是杜恒在一次循環中偶然發現的“安全屋”——位置偏僻,水電勉強可用,最重要的是,遺留著一些老舊的、但基礎功能尚存的化學分析儀器,包括一台勉強能運轉的核磁共振波譜儀nr)和一套元素分析儀。
這曾是杜恒計劃中用於深度解析“x物質”的備用據點,如今成了林可孤軍奮戰的最後堡壘。
空氣中彌漫著塵埃、試劑揮發的淡淡酸味和儀器老化的臭氧氣息。
昏暗的燈光下,林可穿著從舊物堆裡翻出的、不太合身的實驗服,戴著厚實的防護手套和護目鏡,如同一個準備拆解炸彈的工兵。手臂的針孔從踏入這個房間起,就持續傳來一種低沉的、警示般的嗡鳴,尤其在靠近那個深棕色小瓶時,嗡鳴會變得尖銳,皮膚下的灼熱感也更加明顯。
這是她體內殘留的“x物質”或“中和劑”對同源前體的強烈感應。
她不敢有絲毫大意。陳重標簽上“極度謹慎!揮發性不穩定!”的血紅警告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她選擇在最堅固的水泥實驗台角落進行操作,四周用厚重的防爆擋板圍攏。通風櫥雖然老舊,但被她徹底檢查和清潔過,最大風力開啟,發出沉悶的轟鳴。
目標:解析“px前體”的化學結構。
第一步:物理狀態觀察。
她極其小心地隔著塑料盒觀察小瓶。深棕色玻璃有效遮光。瓶內物質是大約0.5克的黑色細微粉末,在瓶底形成一層均勻的沉積。沒有明顯的潮解或結塊現象,但標簽的“揮發性”警告讓她不敢輕易開瓶。
第二步:元素分析基礎組成。
這是相對安全的第一步。她需要知道這粉末由哪些元素構成。g),避免任何可能的揚塵或接觸空氣過久。
將樣品送入老舊的元素分析儀。儀器發出沉悶的預熱聲,如同垂暮老人的喘息。
漫長的等待。林可的心懸著,頸側針孔的嗡鳴仿佛與儀器的噪音共振。
結果輸出碳氫氮分析模式):
c38.72
h1.85
n6.31
o(差值估算)≈25.12(儀器未直接測氧)
f?(需要專門模式)
金屬元素?(元素分析儀無法直接測定)
高碳、低氫、含氮氧——這符合有機氟化合物特彆是含長鏈氟代烷基)的特征,但碳含量似乎偏高,暗示可能含有重元素如金屬)。氟f)和金屬元素的存在需要進一步確認。r)初步結構信息。r能提供分子骨架信息,但需要將樣品溶解在氘代溶劑中。這是最危險的步驟!
sod6)。
操作:在通風櫥內,用長柄鑷子夾取微量黑色粉末<0.5g),極其迅速地轉移入事先準備好的nr樣品管中管內已加入0.5dsod6),立刻密封!全程屏住呼吸,動作快如閃電!即使如此,在粉末接觸空氣和溶劑的瞬間,林可手臂的針孔傳來一陣極其強烈的、如同被電流貫穿的刺痛!仿佛她體內的某種東西在劇烈共鳴!通風櫥內似乎也彌漫開一絲極其微弱的、難以形容的辛辣金屬氣息。r探頭。老舊的儀器發出更大的噪音,開始掃描。
譜圖結果令人困惑):
譜峰極其稀少、微弱且彌散!附近有一個非常寬、非常弱的鼓包可能是dso溶劑峰乾擾或樣品中極少量可交換質子?)。附近有一個同樣寬弱的小峰可能對應季銨鹽的nch3?信號極弱)。
沒有看到預想中長鏈氟代烷基如c8f17)末端cf3應該有的尖銳強峰通常在80pp附近,但nr譜圖範圍不夠)!也沒有清晰的烷基鏈信號!sod6中溶解度極低,或者其質子環境極其特殊高度對稱、受限或快速弛豫)。這不符合常規有機分子的特征!r譜圖,眉頭緊鎖。手臂針孔的刺痛感仍在隱隱作祟。元素分析指向有機氟金屬化合物,但nr卻像個啞巴……難道樣品在溶解過程中部分分解了?還是結構本身超出了常規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