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大學為杜恒和林可安排的居所安靜而隱蔽,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更像一個安全的觀察站。透過防彈玻璃窗,能看到校園裡蓬勃的生機,但那喧囂仿佛隔著一層無形的屏障,無法真正滲透進來。
杜恒大部分時間待在書房裡。意識封鎖並未剝奪他的智慧,反而像是一種奇特的“淨化”,將他從那些危險知識的重壓下解放出來,讓他能夠以更純粹的視角,去審視那些從“先行者”遺跡中帶回的、不涉及核心禁忌的其他信息。
巨大的光屏上,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毀滅方程或詭異的能量簽名,而是浩瀚如煙的數據流——有關“先行者”文明的數學、物理、藝術、哲學、社會結構乃至他們對宇宙的認知模型。這些知識同樣先進得令人窒息,卻不像“終末方程”那樣散發著不祥的氣息。
林可端著一杯熱咖啡走進來,輕輕放在他手邊。她沒有打擾他,隻是安靜地看著屏幕上的數據如星河般流淌,看著杜恒時而凝神思索,時而快速記錄,眼神專注而明亮,仿佛又回到了在明德圖書館初遇時,那個沉浸在知識海洋中的天才少年模樣。
隻是他偶爾會停下,手指無意識地按著太陽穴,眼中閃過一絲極短暫的迷茫,仿佛試圖抓住某個就在眼前卻又模糊不清的關鍵點——那是意識封鎖區傳來的、無法解讀的回響。每當這時,林可便會輕輕握住他的另一隻手,指環微光流轉,無聲地傳遞著穩定與支持。杜恒會回過神,對她露出一個安撫的、略帶歉意的微笑,然後再次投入工作。
“他們最寶貴的遺產,不是力量,而是智慧。”一天傍晚,杜恒忽然開口,聲音帶著一絲發現真諦的感慨。他指著屏幕上一段關於“先行者”如何處理無限能源與有限生態承載力矛盾的哲學思辨,“你看,他們在技術爆炸的初期就意識到了平衡的重要性,他們的藝術創作充滿了對生命和宇宙的敬畏……他們並非生來就是瘋狂的毀滅者。”
林可順著他的指引看去,那些超越了人類當前理解框架卻又蘊含著普世美感的藝術圖案和哲學論述,讓她仿佛觸摸到了那個逝去文明的靈魂深處,感受到了他們的輝煌、掙紮與最終的悲壯。
“力量導致了他們的毀滅,但智慧……是跨越時空的饋贈。”她輕聲道。
“是的。”杜恒的眼神變得堅定,“我們不能讓這份智慧隨著他們的湮滅一同被埋葬,更不能讓它隻成為我們幾個人沉重背負的秘密。它應該被分享,被研究,被用來啟迪……而不是恐嚇。”
一個計劃在他腦中逐漸成型。
接下來的日子,杜恒和林可,在楊振提供的極其有限的、絕對安全的資源支持下,開始了另一項秘密工作。
他們像最謹慎的考古學家和密碼學家,小心翼翼地篩選、整理、翻譯那些來自“先行者”的知識碎片。他們剝離掉所有可能指向具體危險科技或“終末方程”的痕跡,隻保留那些最基礎、最富啟迪性的理論、數學證明、藝術範式哲學思辨。
然後,杜恒利用他驚人的數學能力,結合從“先行者”數據中破譯出的某種獨特的、基於分形和量子隨機性的加密算法,為這些知識包裹上了一層又一層的“匿名外殼”。它們將被拆解成無數碎片,通過無法追蹤的暗網節點、加密的學術論壇種子、甚至偽裝成藝術作品的數字水印,悄無聲息地注入全球的網絡信息海洋。
林可則負責最後的“投送”。她的“錨點”特質和對能量簽名的敏感,能確保這些信息包在傳播過程中不會留下任何屬於他們個人或“探知者號”的痕跡,仿佛它們本就是自然湧現的“靈感”或“發現”。
他們沒有署名,沒有尋求認可,更沒有留下任何關於來源的暗示。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全球科學界和藝術界悄然掀起了一陣微妙的、難以追溯源頭的“靈感風暴”: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一位年輕研究員,在一次失敗的碰撞實驗數據中,意外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優雅至極的粒子衰變模式數學描述,其簡潔和美震撼了整個理論物理學界,為困擾已久的模型難題提供了全新視角。
一位掙紮於創作瓶頸的數字藝術家,在深網某個角落下載了一個神秘的壓縮包,裡麵充滿了他無法理解卻深感震撼的幾何結構和色彩理論。他以此為基礎創作的係列作品《星塵的樂章》,一舉奪得頂級大獎,其作品中蘊含的“非人類”審美傾向引發了廣泛討論。
非洲的一個開源軟件社區,收到了一份匿名的、關於高效分布式計算和能源管理的算法提案,其核心思想迥異於現有任何技術路線,卻能在極端低功耗下實現驚人效率,為偏遠地區的技術發展帶來了曙光。
哲學界開始悄然流傳一些關於技術倫理、文明周期律的匿名短文,其思想深度和曆史縱深感遠超當下主流討論,悄然影響著新一代學者的思考範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些“天降的靈感”彼此之間看似毫無關聯,卻像一顆顆投入水麵的石子,在全球的知識池中漾開層層漣漪。有人稱之為“集體潛意識的爆發”,有人猜測是某個匿名天才組織的惡作劇或行為藝術,更有人堅信這是“外星智慧存在的證據”。
隻有極少數最敏銳、且接觸過某些邊緣領域比如對“明德大學事件”的零星檔案研究)的人,才隱約感覺到,這些分散的、突破性的靈感背後,似乎存在著某種難以言喻的、統一的“古老”氣息。
杜恒和林可透過加密頻道,默默關注著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反饋。沒有榮耀,沒有掌聲,但他們看到那些因為新思路而興奮激動的論文,那些因為新靈感而誕生的美麗作品,那些因為更高效算法而受益的社區……
一種淡淡的、卻真實存在的欣慰感,衝淡了始終籠罩他們的沉重。
“他們最寶貴的遺產,不是力量,而是智慧。”杜恒重複著那句話,看著屏幕上一條來自南美洲的報道,關於一個貧困小鎮利用匿名傳來的高效水淨化設計改善了飲水質量。
“而智慧,”林可接話道,嘴角泛起一絲久違的、真實的微笑,“是最好的火炬。”
它或許無法直接驅散所有黑暗,但它能照亮前進的道路,讓文明在摸索中,或許能少走一些彎路,或許能更早地看到前方可能存在的懸崖。
他們悄然點燃了知識的火炬,並將其傳遞了出去。
至於這火炬最終將照亮什麼,又將由誰繼續傳遞下去,已不是他們能控製的事情。
他們完成了播種者的使命。
剩下的,交給時間,交給人類自己。
喜歡致命重生:化學物語請大家收藏:()致命重生:化學物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