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大學校園深處的寧靜並未持續太久。那股由icsaec內部滋生、並借助“外部威脅”論調而急劇膨脹的安全主義思潮,如同無形的潮水,開始滲透校園的圍牆。雖然楊振利用其影響力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緩衝,但一些變化依舊不可避免地發生。
課堂討論中,關於科技倫理和風險的話題開始被刻意引導向“可控”與“安全”的單一維度,那些更具探索性、甚至略帶冒險精神的議題則被悄悄邊緣化。實驗室的準入審核變得異常繁瑣,任何涉及未知化合物或高風險能量的實驗方案都會麵臨層層質疑和漫長的審批。一種自我審查的氛圍在師生間悄然彌漫。
杜恒和林可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變化。杜恒雖然部分記憶被封存,但他對知識自由和科學探索本質的理解並未改變,這種日漸保守和壓抑的氣氛讓他感到不適和隱約的警惕。林可則通過指環和印記,能更清晰地感知到校園能量場中那種逐漸增強的、緊繃的“控製感”。
一天深夜,楊振秘密來到了他們的居所。他的臉色比平時更加凝重,帶來了一份加密數據板。
“情況比預想的要糟。”他沒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題,“icsaec安全部門的那幾位新貴,正在推動一項名為‘淨化協議’的全球性法案。旨在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集中的‘科技風險評估與管製體係’。”
他調出數據板上的內容:“他們要求全球所有高等研究機構、尖端實驗室,甚至大型科技企業,強製接入一個統一的監控網絡。所有涉及前沿領域,尤其是高能物理、合成生物學、神經科學、人工智能以及……異常材料研究,”他意味深長地看了兩人一眼,“的項目和數據,都必須接受實時監控和‘倫理合規性審查’。”
“審查的標準由他們製定,解釋權也歸他們所有。任何被認定為‘潛在風險過高’或‘倫理導向不明’的研究,將被直接中止,數據封存甚至銷毀。”
杜恒的眉頭緊緊鎖起:“這不再是保護,這是禁錮。以安全為名的知識封鎖。這隻會扼殺真正的創新,將科學探索逼入死胡同!”
“更可怕的是,”楊振壓低聲音,“根據我截獲的零星信息,這個監控係統的核心算法,似乎整合了某種……異常高效的預測模型。其底層邏輯並非基於成熟的科學倫理,反而更像是一種……基於恐懼本能的、先發製人的有罪推定。”
林可的手臂印記傳來一陣冰冷的悸動,她瞬間明白了:“那‘回聲’……碎片裡的東西……不止是知識……還有那種……思維模式?那種對不受控力量的極端恐懼和偏執……被他們融入了係統?”
“很有可能。”楊振沉重地點頭,“他們打著防止‘另一個明德事件’的旗號,卻在係統性地構建一個……基於‘先行者’恐懼遺產的、全新的牢籠。”
決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先行者”的警告是為了讓文明保持清醒,而非陷入自我禁錮的恐慌!
一個計劃在三人沉默的對視中迅速成型。他們無法正麵阻止法案的推動,但他們可以為其注入一劑“解毒劑”。
利用杜恒從“先行者”遺產中解密出的、不涉及危險科技的社會治理和倫理思辨模型,結合林可對能量和信息標誌的精確操控能力,以及楊振所能調動的、尚未被完全滲透的有限資源,他們開始了一項極其隱秘的行動。
他們並未直接攻擊“淨化協議”,而是精心構建了另一個開源、透明、去中心化的“倫理監督與風險評估框架”的替代模型。
這個框架強調的不是自上而下的控製,而是跨學科的公開辯論、多元化的倫理審查、可追溯的研究過程以及全球社區的共同監督。其核心算法鼓勵審慎而非恐懼,提倡透明化而非黑箱操作,旨在賦能研究者做出負責任的選擇,而非剝奪他們探索的權利。
杜恒負責框架的理論基礎和數學模型,使其邏輯嚴密且極具說服力。林可負責確保框架在傳播過程中的絕對匿名和安全,將其加密並拆解成無數碎片,通過數百個不同的匿名節點,注入全球的學術網絡、黑客論壇、政策研究圈。楊振則負責在高層會議和學術圈中,巧妙地引導關鍵人物注意到這個“突然出現”的、極具競爭力的替代方案。
這個框架像一顆投入湖麵的石子,起初並未引起太大波瀾,但很快,其先進的理念、開放的姿態和對學術自由的尊重,開始吸引越來越多對“淨化協議”感到不安的科學家、倫理學家和政策製定者的注意。
一場無聲的論戰在全球範圍內展開。
支持“淨化協議”的一方,手握權力,強調秩序與絕對安全,訴諸於公眾對“未知風險”的恐懼。
而支持“匿名框架”的一方,則憑借其理念的先進性、透明性和對科學精神的堅守,悄然贏得了大量知識精英的心智。雖然他們不知道框架的來源,但其內容本身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場論戰極大地延緩了“淨化協議”快速通過的步伐,迫使icsaec的新貴們不得不放慢腳步,進行更多的解釋和辯論。
在這個過程中,林可和杜恒推動楊振,聯合那些真正秉持理性和負責任態度的科學家與官員,順勢提出了一個更具建設性的提議:將現有的、已被安全主義勢力掌控的icsaec進行改組,成立一個全新的、獨立的國際性機構。
經過無數次的幕後博弈、妥協和鬥爭,這個提議最終在各方勢力的角力下,意外地獲得了通過。
“普羅米修斯理事會”——這個名字寓意著帶來火種,也意味著必須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正式宣告成立。
與icsaec不同,普羅米修斯理事會的核心使命不再是單純的協調或事後監管,而是前瞻性地監控全球科技發展中的倫理風險,其核心準則直接借鑒了那份匿名框架的理念,以及那句沉重的、來自遠古的教訓:
“知其所止,方得始終。”
理事會的運作強調跨國界、多學科、透明化和全球參與。它沒有強製執行的軍隊,但其發布的風險評估報告和倫理建議,將具有極高的道德和學術權威。
楊振,因其在危機中的穩健表現和在新舊勢力間的巧妙平衡,被推舉為首任理事長。
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理事會內部依然會充滿鬥爭,黑暗中的勢力絕不會甘心失敗,“淨化協議”的陰影並未完全散去。
但至少,人類文明在麵對自身造物可能帶來的風險時,多了一個基於理性、審慎和光明正大辯論的平台,少了一個基於恐懼、控製和秘密裁決的枷鎖。
在林可和杜恒的居所,兩人通過加密頻道觀看了理事會成立的新聞直播。
“它無法根除所有危險,”杜恒輕聲說,目光落在屏幕上楊振沉穩的麵容上,“但它是一盞燈。”
“一盞需要永遠添油、時刻有人看守的燈。”林可接話道,手指輕輕拂過手臂上的印記。
永恒的警惕。
這是“先行者”用毀滅換來的最大教訓,也是生存下去必須支付的代價。
他們成功地將這份沉重的遺產,化為了守護未來的、一道雖微弱卻至關重要的光。
而守護這光芒的戰鬥,每一天都將是新的開始。
喜歡致命重生:化學物語請大家收藏:()致命重生:化學物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