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結婚三年,仍在分居”的那位女士解決完問題後,蘇晚的心思,便完全飄到了給王一然準備禮物這件事上。
她想了很久。送衣服?不知道他的尺碼。送手表?他那塊半舊的警用手表,似乎承載著特殊的意義。送錢包皮帶?又顯得太過普通。
她希望能送一件,既能表達她的心意,又能對他有所“助益”的禮物。
最終,她的目光,落在了自己手腕上那串奶奶留下的、已經有些磨損的沉香木手串上。
一個想法,油然而生。
她決定,親手為王一然,做一串獨一無二的“護身符”。
說乾就乾。蘇晚立刻在網上訂購了最頂級的朱砂、狼毫筆,以及幾塊未經雕琢的、質地溫潤的桃木。桃木,在道家學說裡,是辟邪驅穢的第一聖木。她打算將桃木打磨成珠,再用她那剛剛有所小成的“心力”,將繪製的符文,刻印其上。
這幾天,蘇晚除了日常的直播和修煉,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了這串手串的製作中。她像一個最虔誠的工匠,一遍又一遍地打磨,一筆一劃地描摹。
她的投入,讓她在無形之中,忽略了一些事情。
比如,她已經連續兩天,忘記了在王一然下班前,給他發一條“注意安全”的微信。也比如,昨晚王一然打電話過來時,她正全神貫注地給木珠鑽孔,隻匆匆說了幾句,便以“要忙了”為由,掛斷了電話。
周五的晚上,蘇晚的直播間裡,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風水案例分析。
這次的求助者,是一對剛剛創業的情侶。他們租了一個商住兩用的公寓,作為工作室兼住所。但自從搬進來後,兩人不僅事業上毫無起色,感情也出現了嚴重的危機,每天爭吵不休,已經到了分手的邊緣。
蘇晚通過視頻連線,很快就發現了他們工作室裡最核心的問題——一道看不見的“牆”。
“你們看,”蘇晚指揮著男生,將鏡頭對準了工作室的中央,“你們的辦公區和休息區,雖然在同一個空間裡,但你們下意識地,用一張巨大的工作台,和一排頂天立地的文件櫃,將這兩個區域,完全隔開了。”
“從使用的角度看,這叫‘功能分區’,很合理。但從風水的角度看,你們這是人為地,在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之間,砌了一堵牆。”
蘇晚對著直播間,詳細地解釋道:“這堵‘牆’,不僅阻礙了氣場的流通,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們的心理。它在告訴你們,工作和生活,是完全對立的。當你們在工作區時,會下意識地排斥生活中的情感交流;而當你們回到休息區時,又會因為工作區的壓迫感,而感到無法放鬆。”
“事業和感情,本該是相互扶持,相互滋養的。而你們現在的狀態,是事業在消耗感情,感情在拖累事業,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她的分析,一針見血,讓視頻那頭的情侶,和直播間裡成千上萬的觀眾,都陷入了沉思。
【今天也要加油鴨】:臥槽!我家也是這樣!我的書房和我老婆的瑜伽室,中間就隔了一個大大的博古架!怪不得我們最近說話總是說不到一塊兒去!
【玄學科學聯合研究小組組長】:這個理論很有意思。從空間心理學的角度,過度強調功能分區的隔斷,確實會造成家庭成員之間的心理疏離感。開放式的空間布局,更有利於促進交流和互動。主播的“牆”理論,是一種非常形象化的表述。
“那……大師,我們該怎麼辦?”視頻那頭,女生帶著哭腔問。
“拆了這堵牆。”蘇晚的語氣,不容置疑,“把那張大工作台,換成兩張可以靈活移動的小桌子。把那排文件櫃,移到靠牆的角落去。讓工作區和休息區,重新融合在一起。讓你們一抬頭,就能看到彼此。讓陽光和空氣,能在這個空間裡,自由地流通。”
“記住,你們是創業的夥伴,更是生活的伴侶。你們需要的,不是隔斷,而是融合。”
就在蘇晚全神貫注地,為這對情侶指點迷津時,她放在一旁的手機,悄無聲息地亮了一下。
是王一然發來的微信:【今晚有空嗎?一起吃飯。】
蘇晚的眼角餘光瞥到了,但她此刻所有的心神,都在直播上,便下意識地,忽略了過去。
直播一直持續到深夜十一點。
當蘇晚口乾舌燥地,結束了這場長達三個小時的直播後,她才終於想起了王一然的那條微信。
她趕緊拿起手機,回複道:【抱歉抱歉!剛才在直播,才看到!你吃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