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微光安居計劃”的正式啟動和穩步推進,蘇晚和李哲很快就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工作量,遠比他們預想的要大。
每一份申請背後,都是一個家庭的真實困境和對未來的殷切期盼,這讓他們在審核時,不得不慎之又慎。李哲負責的線上流程和數據核對,已經占據了他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而蘇晚這邊,除了要進行“三方會談”,給出核心的改造方案,還要處理基金會日常的答疑和反饋,也漸漸感到有些分身乏術。
這個周二的晚上,在結束了對兩個申請家庭的視頻會談後,蘇晚、王一然和李哲,再次召開了一個線上碰頭會。
“不行,我們必須擴充團隊了。”李哲的聲音裡帶著一絲疲憊,“尤其是線下的部分。現在有好幾個申請者,都在我們本地。如果能有人上門去看一下實際情況,拍一些照片和視頻回來,能大大提高我們方案的準確性。還有,很多申請者對設計一竅不通,就算晚晚給了方案,他們也不知道具體怎麼落地。”
蘇晚深有同感地點了點頭:“是啊,我正想說這個。我需要一個能幫我把‘想法’變成‘圖紙’的助手。哪怕隻是簡單的平麵布局圖,或者幾張效果參考圖,都能讓申請者更直觀地理解。”
“我們需要一個既有愛心,又有專業能力的誌願者。”王一然總結道。
可這樣的人,可遇而不可求。就在他們為此感到有些犯愁的時候,李哲忽然“哎呀”了一聲。
“我想起來一件事!”他將一份郵件,共享到了屏幕上,“你們看這個。這是今天下午收到的一封郵件,是一份誌願者申請。”
蘇晚和王一然立刻湊過去看。
隻見郵件的標題寫著:“申請加入‘微光安居計劃’——一個被你們點亮的室內設計師”。
發件人,正是那晚在直播間裡留言,說願意免費提供幫助的那個id“愛心接力”。
在郵件正文裡,她這樣寫道:
“蘇大師,王警官,李先生,你們好:
我叫陳靜,是一名從業八年的室內設計師。從‘雲端風水勘測’那一期開始,我便成了直播間的忠實觀眾。我從沒想過,有人能將中國的傳統風水智慧,和現代的環境心理學、室內設計原則,結合得如此完美。
當你們宣布啟動‘微光安居計劃’時,我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你們在做的事情,正是我一直以來夢想的——用設計的力量,去改善人們的生活,為一個家,注入溫暖和希望,而不僅僅是服務於商業和預算。
我非常希望能加入你們的團隊,貢獻我的一份專業力量。無論是前期的上門勘測、尺寸測量,還是後期的方案深化、圖紙繪製,或者為申請者提供可行的軟裝搭配建議,我都有經驗,且樂意效勞。
附上我個人的簡曆和部分作品集,希望能有機會,和你們一起,點亮更多的微光。
祝好,
陳靜”
郵件的附件裡,是一份非常專業詳儘的簡曆,和一份品位極佳的作品集。
看完這封信,蘇晚三人都感到又驚又喜。這簡直就是“瞌睡遇到了枕頭”,他們正需要的人,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立刻聯係她!”蘇晚當機立斷,“李哲,我們約一個時間,和這位陳小姐,也來一次‘三方會談’。”
第二天晚上,視頻會議如期舉行。
屏幕那頭的陳靜,大約三十歲出頭,留著乾練的短發,氣質知性而溫和。她沒有絲毫的居高臨下,而是非常誠懇地,再次表達了自己想要加入的意願。
在交談中,蘇晚發現,她不僅專業能力過硬,而且共情能力極強,對公益事業有著深刻而獨到的理解。她提出的許多想法,比如如何利用有限的預算,通過色彩和舊物改造,來實現空間氛圍的最大化提升,都和蘇晚的理念不謀而合。
王一然和李哲,也分彆從項目安全、流程規範的角度,與她進行了溝通。陳靜的回答,同樣條理清晰,考慮周全。
半個小時的會談結束,三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心中都有了答案。
“陳靜小姐,”蘇晚微笑著,代表團隊,發出了正式的邀請,“我們非常榮幸,能有你的加入。歡迎你,成為‘微光安居計劃’團隊的核心成員。”
聽到這句話,陳靜的臉上,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燦爛的笑容:“這是我的榮幸。謝謝你們的信任。”
掛掉視頻,公寓裡一片安靜。蘇晚靠在王一然的肩上,心裡被一種巨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填滿了。
從她一個人,到遇見王一然,再到李哲的加入,再到如今專業設計師的加盟……她的團隊,就像一棵正在茁壯成長的小樹,不斷地吸引著同頻的夥伴,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她知道,這條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亮。而她和王一然,作為這一切的起點和核心,他們的關係,也早已超越了單純的情侶,變成了一種在事業、理想和生活上,都密不可分的靈魂伴侶。他們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共同建造著屬於他們的,最有意義的王國。
喜歡負資產女孩的算命直播日記請大家收藏:()負資產女孩的算命直播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