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所以中醫看的是整體,西醫看的是局部。”
“難怪我媽說她年輕時候胃疼,西醫查了半天沒問題,結果中醫說是肝氣犯胃。”
夏飛點點頭,這個女孩的悟性很高。
一般人聽到這種解釋還要追問半天,她幾句話就抓住了核心。
“你媽現在還胃疼嗎。”
林婉秋搖搖頭。
“後來吃了一個月的中藥就好了,從那以後我就對中醫特彆感興趣。”
“但我學的是計算機,沒機會係統學中醫,隻能自己看看書。”
她說到這裡有些遺憾,手指在茶杯邊緣輕輕摩挲。
“你看了什麼書。”
夏飛問這句話的時候語氣很平常,但心裡已經開始對這個女孩刮目相看了。
能在相親的時候聊中醫理論,這種女孩他還是第一次遇到。
“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本草綱目。”
林婉秋掰著手指數。
“但是看不懂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傷寒論,那些方子我根本理解不了為什麼要這麼配。”
夏飛聽到她說的這幾本書,心裡更是吃驚。
這些都是中醫的經典著作,不是隨便看看就能看懂的。
尤其是傷寒論,就算是中醫專業的學生都要學好幾年才能入門。
“傷寒論難就難在它的辨證思路。”
“張仲景寫這本書的時候,是按照六經辨證的框架來組織的。”
“你如果不懂六經,就看不懂為什麼太陽病用桂枝湯,陽明病用白虎湯。”
林婉秋聽得很認真,手裡的茶都忘了喝。
“那能不能給我講講六經辨證是什麼意思。”
夏飛看了看時間,才下午三點半,時間還早。
他本來隻是想應付一下張玉的好意,沒想到遇到了一個真正對中醫感興趣的人。
“六經就是把人體分成六個不同的防禦層次。”
“最外麵的是太陽,就像城牆,擋住外麵的病邪。”
“病邪突破太陽之後,就會進入陽明,這是第二道防線。”
“如果陽明也守不住,病邪就會繼續往裡走,進入少陽,太陰,少陰,厥陰。”
“每一層有每一層的症狀,每一層有每一層的治法。”
林婉秋聽完眼睛更亮了。
“所以張仲景是按照病邪入侵的深度來分類的。”
“那為什麼不直接說病邪在哪個器官,非要用這種抽象的說法。”
這個問題問得很尖銳,直接戳到了中西醫思維差異的核心。
夏飛放下茶杯,身體也往前傾了傾。
“因為病邪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它是動態變化的。”
“今天在太陽,明天可能就到陽明了,後天又退回太陽了。”
“如果你按照器官來分類,你就沒法解釋為什麼症狀會這樣變來變去。”
“但如果你按照六經來分類,你就能清楚地看到病邪在人體裡的運動軌跡。”
林婉秋聽到這裡突然拍了一下桌子。
“我懂了,這就像編程裡的狀態機。”
“不同的狀態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狀態之間可以互相轉換。”
“六經辨證就是一個醫學版的狀態機模型。”
夏飛愣了一下,他沒想到她會用編程的思路來理解中醫。
但仔細一想,這個類比還真的很準確。
“沒錯,你這個類比很精準。”
“張仲景寫傷寒論的時候,就是在描述這個狀態機的轉換規則。”
“什麼狀態用什麼方子,什麼情況下會轉到下一個狀態。”
兩人越聊越投機,從六經辨證聊到五行學說,從陰陽理論聊到藏象學說。
林婉秋提的每一個問題都很有深度,不是那種為了聊天而聊天的問題。
她是真的在思考,在試圖理解這套醫學體係背後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