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飛聞言一怔。
小心?
這個詞用得有些過了吧。
如果李婷說的是不要掉以輕心或者要多加小心,甚至讓你加油一點,他都能理解。畢竟青苗計劃是為期一年的學習,最後會有導師給予評分,甚至可能會有淘汰機製。
作為同期學員,存在競爭關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小心?此話怎講?”
夏飛眉梢微挑,故作不解地問道。
李婷見他疑惑的模樣,歎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無奈。
“你剛來,有些事情可能不清楚。”
“其實在張浩之前,我們這批‘青苗計劃’的學員,還有另外一個成員的。”
夏飛一聽這話,頓時就來了興趣。
青苗計劃每年選拔的人數不多,京城協和作為主基地,通常隻會安排三到五名核心學員。
現在算上自己,秦筱雨、張浩、李婷,一共四人。多出一個成員,而且還走了,這其中必然有故事。
“哦?還有這麼一回事?那他為什麼走了?”夏飛不動聲色地問道。
李婷環顧了一下四周,確認沒有旁人,臉上露出擔憂的表情。
“具體原因我也不太清楚,隻知道他也是從國內一所很有名的醫院選拔上來的,醫術也挺不錯的。”
“剛來協和的時候,表現也挺積極的,和大家相處得也挺好。”
“可是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他突然就變得沉默寡言,整天把自己關在宿舍裡。沒過多久,就傳出他主動退出青苗計劃,回原單位的消息。”
“聽說是他自己覺得壓力太大,無法適應京城協和的節奏。”
李婷說著,語氣中帶著惋惜。
夏飛聽著李婷的講述,心裡卻是一冷。
“壓力太大,無法適應節奏?”
他不動聲色地重複了一句,臉上雖然平靜,但心裡卻在飛速地轉動著念頭。
這種官方說辭,聽起來冠冕堂皇,但對於一個能夠通過層層選拔進入青苗計劃的優秀青年醫生來說。
壓力太大絕對不是壞事,因為這說明了學習上的壓力。
而且這可是在協和進修一年,其中認識的人脈不說,光憑著一份鍍金過的身份,未來前途一片也是光明!
如果這其中沒有貓膩,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那……張浩是什麼時候來的?”夏飛問道。
李婷想了想,回答道:“就是在那個學員走了之後沒多久,張浩就補了進來。”“而且,我聽說,張浩和那個離開的學員,在來協和之前,曾經在同一個學術會議上發生過一些不愉快。”
“你為什麼會覺得,這和張浩有關呢?”夏飛試探性地問道。
李婷搖了搖頭,語氣有些不確定:“我也沒有證據,隻是……直覺。”
“你今天當眾露了這麼一手,雖然贏得了大家的讚賞,但也等於是把張浩的風頭給搶了。我怕他會……”
李婷沒有把話說完,但夏飛已經明白了她的意思。
張浩那種人,心高氣傲,又極其看重自己的麵子和地位。
今天被夏飛搶了風頭,恐怕心裡早就記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