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引買了簡單的廚具,學會了煲湯,做飯,研究少油少鹽的水煮菜。
她依舊去咖啡店上班,不過,沒再去那條路上的“拾憶”,是另一條街的分店。
店裡同樣有茹姐那般關心下屬的店長,也有婷婷那樣的同事。
她每天上到晚上8點,然後直接回到租住的小房子,房子裡依舊沒有空調,她每天早上都會衝個熱水澡,洗去夜裡睡著時冒出的熱汗,早上早早起床,把湯和飯菜裝好送到醫院。
臨近開學,嚴雪打電話給江引,問她在哪裡讀大學,為了不成為媽媽的負擔,她跟媽媽說,離京北較遠。
她沒有告訴媽媽自己具體的大學,她想,試著遠離一切,一個人好好地走下去。
十月初,奶奶身體越來越差,以至於滴水不進。
醫生通知她們做好心理準備。那幾天,她白天和晚上都守醫院,抱著奶奶骨瘦如柴的腿腳才能勉強入睡。
也是在那幾天,她又見到了媽媽,媽媽似乎比夏天憔悴很多。她也是,身心俱疲,人也越來越瘦。
媽媽責怪她來京北卻不聯係她,刻意的疏遠媽媽,媽媽也很難過也很自責。
國慶節的最後一天,晚上9點,奶奶在醫院病逝,享年76歲。臨走前交待後事簡辦,在京火化後,於故鄉入土。
奶奶之所以那麼交待,是不想給後人們增加麻煩。
奶奶生前聽說,若用120的車拉過世的人回老家要用好多錢,所以,她說在京火化……
她時刻都為後人著想。
表哥和姑父早幾日已來京北,姑姑哭得泣不成聲,江引沒哭,如她爸爸走的時候,她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奶奶的離開大家心裡都有準備,就像餘華書裡寫的,關於親人的離去,不是一場暴雨,而是此生漫長的潮濕。
她的潮濕又豈止是空蕩的廚房,是空空蕩蕩的家,是敲了很久還得自己用鑰匙打開的門。
她在心裡默念:爸爸,奶奶也來了,她來找你了,撇下孫子找自己兒子去了。
想到此刻見到自己媽媽的爸爸,江引算是欣慰的。
那天晚上,天空星星點點,像是在冷漠地注視著人間的悲歡離合。
秋風吹起,帶著絲絲寒意,昏黃路燈下的夜裡竟也能看到遠處浮土飛揚。
江引在病房裡坐了很久,不見人也不說話,平靜又蕭然,像是終於對父親有所交待似的。
奶奶走後不久,趙家的人除了已去學校的趙曉寧都來了。
陳姨去接了趙家爺爺奶奶由司機送來,趙家奶奶仍然是菩薩低眉般地安慰江引:“奶奶走得安心,孩子也要保重好身體。”
趙曉歐也走到江引身邊,跟江引說:“梁希呈打電話說十分鐘能到醫院,讓問問他能不能上來,如果不讓他來,他在車庫停十分鐘就走。”
由於幾天以來,江引沒日沒夜的在醫院照顧奶奶,加上奶奶離去她心力交瘁,她已經沒有太多力氣去車庫見梁希呈。
後來還是趙曉歐打電話,讓梁希呈坐電梯上來,她去電梯口旁的安全通道見他一麵。
江引好長時間以來,吃不好睡不好,人瘦了很多,狀態也很差,從病房到電梯那段十幾米的距離,都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去。
喜歡雲城以北請大家收藏:()雲城以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