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信剛一曝光,毫無防備的江引,一下子就被卷進了輿論的大漩渦。
無數帶著惡意的質疑,像毒箭一樣“嗖嗖”地朝她射過來。
江引再三解釋,說自己剛到欣榮事務所上班的時候,壓根兒就不知道梁希呈是智揚的老板。
可舉報信裡那張梁希呈在校門口接送她的照片,就跟鐵證似的,把她給定了罪。
不管她怎麼使勁兒辯解,根本沒人信她,說什麼都白搭。
欣榮事務所的名字,連著三天在行業熱搜榜排第一。
事務所的合夥人連夜火急火燎地開緊急會議。
會議室裡,投影儀射出冷冷的藍光,照在每個人緊繃的臉上,那壓抑的氣氛,就像一塊沉甸甸的大石頭,壓在大家胸口,讓人喘不過氣來。
所長急得在會議室裡來回踱步,手裡的鋼筆使勁兒敲著桌麵,發出刺耳的聲響,大聲吼道:“已經收到十七封合作方要求解約的郵件了!必須在24小時內想出解決辦法,不然咱們公司就危險啦!”
江引的停職通知,就夾在那堆文件裡頭,這薄薄的一張紙,拿在手裡卻感覺有千斤重,差點把她給壓垮了。
在審計這一行,獨立和公正那可是絕對不能碰的紅線。
同樣,此次事件對智揚也造成極大的影響。
梁希呈是被審計單位的負責人,卻和審計員江引是戀人關係,嚴重違反了職業回避的規定。
有些同行競爭對手還趁機煽風點火,把這事兒大肆宣揚。
一下子,負麵輿論就像決堤的洪水,“嘩”地一下湧了過來。
大家都在質疑:審計的時候,是不是偷偷搞利益輸送了?
那些數據能保證是真實可靠的嗎?這些質疑,讓一些合作夥伴和投資者對智揚多了不少顧慮,智揚公司的形象也受到了很大損害。
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監管部門很快就介入了,對公司的業務和財務狀況展開了特彆細致、全麵的審查。
公司原本好好的運營節奏全被打亂了,就好比一台一直精密運轉的機器,突然卡進了小石子,發出難聽的“哢哢”聲。
供應商們為了避免風險,便拖延供貨,公司的生產沒辦法正常進行,隻能停滯;合作夥伴們也滿腹狐疑,公司的業務拓展變得困難重重。整個局麵變得非常被動。
欣榮和智揚緊急開了好幾輪視頻會議。
經過兩邊的公關公司一輪又一輪商議,最後決議——江引和梁希呈對外聲明,他倆隻是普通鄰居關係。
江引把事務所這個想法告訴了梁希呈,還說自己願意配合。
可梁希呈一聽,態度堅決得很:“不發這個聲明,你乾脆辭職算了。咱們本來就清清白白的,沒必要用這種辦法解決問題。”
梁希呈的父母輪番勸他,說這是眼下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一點兒都不肯改變。
江引心裡也很難受,可又實在沒辦法,欣榮那邊的局勢已經糟糕透頂。
許慧和其他幾個老合夥人,都來求江引,讓她先幫忙保住大家的飯碗。
大家都拖家帶口在京北討生活,誰都不容易,江引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梁希呈的媽媽也打電話給江引,勸她先把聲明發了,還說他們會接著去勸梁希呈。
深夜,江引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兒修改聲明文案。“鄰裡關係”“惡意造謠”這些字眼,每打一個字,都像一把刀在割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