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的到來,確實在小小的小學引起了一些波瀾。
他教學理念新穎,說話做事透著來自城裡和乾部家庭的見識,很快就和同事們打成了一片。
他對蘇晴表現得格外關注,但也保持著同事間的分寸,時常找她討論教學問題,分享一些教育資源。
蘇晴雖然心裡有些彆扭,但伸手不打笑臉人,且劉軍在業務上的確能提供一些幫助,她也就維持著表麵的客氣。
因為,她的心始終牢牢係在遠方的誌遠身上。
每天黃昏,結束一天的忙碌後,與誌遠的電話或短信,是蘇晴雷打不動的習慣,也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今天累不累?孩子們聽話嗎?”誌遠的聲音透過聽筒傳來,帶著熟悉的關切和一絲疲憊,卻讓蘇晴倍感安心。
“不累,今天教他們唱了新歌,高興著呢。你呢?生意怎麼樣?彆太拚了,注意身體。”蘇晴靠著窗邊,望著高原璀璨的星空,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放心吧,我好著呢!今天又談成了一筆訂單,咱們的‘未來基金’又厚實了一點!”
誌遠興致勃勃地分享著生意上的進展,瑣碎卻充滿生活氣息,“爸媽今天還念叨你呢,說等你回來,要親自下廚給你做你最愛吃的紅燒肉。”
兩人隔著千山萬水,絮絮叨叨地說著日常,分享喜悅,傾訴煩惱,規劃著兩年後的重逢。
誌遠雖然不懂支教的具體工作,但他永遠是最耐心的傾聽者,用他最樸實的方式表達著支持:“有啥難處就跟我說,彆自己硬扛。錢的事不用操心,有我呢。”
這些話語,比劉軍那些精致的問候更讓蘇晴感到溫暖和踏實。她知道,誌遠正在為了他們的未來,用汗水和努力一步步搭建堅實的堡壘。
劉軍偶爾的邀約,比如“蘇老師,周末一起去縣裡買書嗎?”或者“我知道有家新開的館子,味道不錯,一起去嘗嘗?”,都被蘇晴以各種理由果斷拒絕。她甚至會刻意在劉軍麵前,提起“我男朋友”怎樣怎樣,明確劃清界限。
她的眼裡,是高原的藍天、孩子們的笑臉、和誌遠遠程分享的夕陽。她的心裡,如同高原的雪山,澄澈而堅定,明確地朝向誌遠所在的方向。
蘇晴並沒有隱瞞劉軍的存在,反而總是和誌遠說這個人有多麼的“煩人。”
誌遠雖然嘴上不在乎,但敏感地察覺到了劉軍的存在帶來的潛在威脅。
他信任蘇晴,但更心疼她可能麵臨的困擾。一次通話中,他小心翼翼地問:“那個劉老師……沒給你添麻煩吧?”
蘇晴輕笑一聲,語氣堅定:“放心吧,他就是個同事。我的心有多大,你還不知道嗎?除了你,早就塞不下彆人了。他怎麼樣,跟我沒關係。”
誌遠聞言,心中暖流湧動,那一點點不安也隨之煙消雲散。他更加賣力地工作,他要儘快變得足夠強大,才能早日將他的姑娘接回身邊,讓她不再需要麵對這些不必要的紛擾。
兩人的感情,在距離的考驗和外界的小插曲中,反而愈發堅韌。他們用信任和愛,牢牢守護著這份跨越山河的情感,仿佛沒有什麼能將其動搖。
高原的天氣說變就變,就像生活,總在不經意間掀起波瀾。
學年評優工作開始了。這對蘇晴來說,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對她所有付出和努力的一種認可,對未來回城後的工作安排也可能有積極影響。
她滿懷期待,自認為無論是教學成績、還是與學生的感情、亦或是參與學校建設的積極性,她都當之無愧。
然而,評選結果公布時,她卻榜上無名。最終獲得推薦的是另一位本地老師,理由是“更熟悉本地情況,工作更具持續性”。
失落和委屈瞬間淹沒了蘇晴。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傾注了全部心血,卻換來這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