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秀玲老家有事,連著三天沒來,沐晨竟發起低燒,小嘴裡一直嘟囔著“找奶奶”。
大麗沒辦法,隻好給秀玲打電話:“媽,又得讓您跑一趟了,沐晨一直鬨著要找您。”
電話那頭立刻傳來秀玲急切的聲音:“我這就來!讓沐晨等著奶奶!”
今後的日子,隻要沐晨想奶奶,無論手頭有多忙的活計,哪怕是正在和麵蒸饅頭,秀玲也會立刻洗手換衣服,坐最早的一班車趕到縣城。
誌遠常說,媽媽對沐晨的疼愛,簡直是在補償他小時候缺失的那份關愛。
與秀玲忙碌的身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漸衰老的趙老太。
如今的趙老太已經離不開人照顧,平安兄弟幾個商量著輪流照顧,每家一個月。可即便這樣,老太太的身體還是一天不如一天。
這年秋天,趙老太病倒了,在醫院住了十來天。出院回家後,她仿佛變了個人,常常一個人坐在院子裡發呆,眼神空洞地望著遠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讓人意外的是,她開始頻繁地把秀玲叫到跟前。
“秀玲啊,”趙老太顫巍巍地拉著她的手,“你恨不恨我?”
秀玲心裡一顫。
怎麼能不恨?那些年受的委屈,吃的苦頭,至今想起來心裡還隱隱作痛。可看著婆婆枯槁的麵容,她終究還是把話咽了回去。
“娘,您說什麼呢。”秀玲輕輕給趙老太掖好被角,“我不恨您,您好好養身體,彆想太多。”
趙老太渾濁的眼睛裡閃著淚光:“我知道......我知道你恨我......我以前對你不好......”
這樣的對話幾乎每天都在重複。
誌遠看在眼裡,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常勸秀玲:“媽,奶奶都這樣了,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人總要往前看。”
秀玲歎了口氣:“我知道。就是心裡這道坎,不是那麼容易過去的。”
趙老太似乎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開始頻繁地要求誌遠帶著大麗和沐晨回老家看她。
誌遠理解奶奶的心情,經常一大早買了奶奶愛吃的早點,開車趕回老家,陪奶奶說會兒話,再匆匆返回縣城打理生意。
有一次,誌遠帶著沐晨回去,趙老太拉著重孫子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晨晨,”老太太的聲音虛弱卻充滿慈愛,“太奶奶要是走了,你會想太奶奶嗎?”
三歲的沐晨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想。太奶奶要好好的。”
站在一旁的秀玲聽到這話,突然紅了眼眶。那一刻,她心裡的堅冰終於開始融化。
是啊,人生在世,恩怨情仇,到最後不都是一場空嗎?何必讓過去的傷痛困住現在的自己?
從那天起,秀玲對婆婆的態度明顯柔和了許多。她會主動給婆婆梳頭,陪她曬太陽,耐心聽她絮叨陳年舊事。
然而,時間終究是不等人的。趙老太回家後不到兩個月,在一個安靜的清晨,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臨終前,她緊緊握著秀玲的手,用儘最後力氣說:“秀玲......彆記恨我......”
秀玲淚如雨下,用力搖頭:“不恨了,媽,我早就不恨了......”
葬禮上,秀玲哭得格外傷心。這淚水裡,有對逝者的哀悼,也有對過往的釋懷。
誌遠摟著母親的肩膀,輕聲說:“媽,都過去了。”
秀玲點點頭,望著婆婆的遺像,心裡的疙瘩一瞬間解開了。
是啊,都過去了。生命的輪回就是這樣,一代人老去,一代人成長。如今沐晨正在健康快樂地長大,這才是最重要的。
回家的路上,沐晨天真地問:“奶奶,太奶奶去哪了?”
秀玲把孫子摟在懷裡,溫柔地說:“太奶奶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不過她會在天上看著我們晨晨長大。”
光陰的故事還在繼續,而生活,總要向前看。
喜歡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請大家收藏:()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