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玲的同事假裝驚訝:“嬸子,你咋在這趕集啊”?
何玉芬答道:“在家沒事做了點鞋墊,附近哪裡有集就往哪去。在家也沒事,就當出來散散心了。”
“對了,嬸子,我給您介紹下,這是我同事秀玲,這是馬大哥,他們人都可實在了。秀玲、馬大哥,這是我嬸子,她做的鞋墊那是一絕!”
馬永貴尷尬的一笑:“上次趕集見過......見過。”
有了中間人牽線,兩人不再像第一次那樣生分,聊得自然了些。
馬永貴想起何玉芬收攤費勁的樣子,這次特意幫她收了攤,還幫她推著車子。
何玉芬很是過意不去,連連道謝,臨走時,硬是塞了兩雙納得最厚實的鞋墊給馬永貴,說是謝禮。
這之後,馬永貴去集上,總會下意識地在何玉芬的攤子前停留一會兒,有時買雙鞋墊,有時就是聊幾句家常。
何玉芬也會關心地問問他的腿恢複得怎麼樣,提醒他變天注意保暖。
馬永貴發現,何玉芬不僅手巧,心也善。
她攤子旁邊有個賣菜的老太太,生意不好,何玉芬常常自己買上一些,還幫著她吆喝。這讓馬永貴對她更添了幾分好感。
何玉芬也覺得馬永貴這人可靠,實在。
他不像有些人那樣油嘴滑舌,幫了忙也不圖回報,就是真心實意地對人好。她孤身久了,很久沒有感受到這種不帶目的的關懷了。
兩人的接觸漸漸多了起來。
馬永貴種的新鮮蔬菜下來了,會挑些好的給何玉芬送來,何玉芬做了些醬菜、醃了點鹹鴨蛋,也會給馬永貴帶去一點。
沒有轟轟烈烈的追求,隻有細水長流的關心和陪伴,像兩顆緩緩靠近的星星,散發著溫暖平和的光芒。
杜安泰和馬桂蘭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他們找機會邀請何玉芬來家裡做客,何玉芬起初有些不好意思,在馬桂蘭的熱情邀請下還是來了。
一頓家常便飯,氣氛融洽。
馬桂蘭和何玉芬很能聊到一起,杜安泰和馬永貴陪著說話,小小的屋子裡充滿了久違的、完整的家的溫馨。
飯後,馬桂蘭拉著何玉芬的手,真誠地說:“何大姐,我哥這人,你也接觸了,沒啥大本事,就是心實。我們就盼著他晚年能有個伴,互相照應著,我們也放心。”
何玉芬看著馬桂蘭真誠的眼睛,又看看旁邊憨厚笑著、眼神裡帶著期盼的馬永貴,心裡最後一點顧慮也消散了。她紅著臉,輕輕點了點頭。
馬永貴和何玉芬的事,就這麼定了下來。他們和馬桂蘭他們一樣,沒有大張旗鼓,隻是請了秀玲、平安、杜安泰、馬桂蘭這些最親近的家人朋友,簡單吃了一頓飯,算是見證了他們的結合。
兩對曆經半生坎坷的老人,先後在溫暖的夕陽階段,找到了可以互相攙扶、共度餘生的伴侶。
杜安泰和馬桂蘭,馬永貴和何玉芬,他們的故事在這片充滿煙火氣的土地上,成了膾炙人口的佳話。
人們都說,這是好心有好報,是老天爺終於睜開了眼,讓善良的人們,最終都能收獲屬於自己的那份安穩與幸福。
秀玲和平安看著這兩對和美的新人,心裡滿是欣慰和祝福,隻覺得這日子,越過越有滋味,越過越有盼頭了。
喜歡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請大家收藏:()一九八五到二零二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