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珩的命令如同投入靜湖的石子,在專案組內部激起層層漣漪,隨之而來的是高速而隱秘的行動。
對梁靜姝的秘密調查立即啟動,技術偵查的申請以最高優先級獲批。
網安部門與老王的技術團隊緊密配合,目標直指梁靜姝的私人電子設備及其通訊網絡。
這是一場無聲的較量。
梁靜姝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具備極強的安全意識和反偵察能力。
她的網絡活動軌跡乾淨得異乎尋常,私人電腦更是設置了多重加密屏障,常規手段難以突破。
老王和他的團隊連續奮戰了三十多個小時,嘗試了多種路徑。
最終在網安部門一位頂尖專家的協助下,利用一個極其隱蔽的係統漏洞,才成功繞過了最後一道防線,獲取了梁靜姝私人電腦中一個加密分區的訪問權限。
當分區內容在技術科的屏幕上緩緩展開時,即便是見多識廣的老王,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
這哪裡是一個學者的研究資料庫,分明是一個連環殺手冰冷而縝密的犯罪檔案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命名為“淨化工程”的文件夾。
點開之後,裡麵是分門彆類的子文件夾。
“係統架構”文件夾裡,存放著完整的“共生菌群聲波觸發”係統設計圖紙。
複雜的基因編輯序列圖、菌群結構模型、聲波發射器的電路設計和頻率調製參數……
每一份文件都標注著詳細的版本號和修改日期,時間跨度長達十年之久,顯示出設計者持續優化的漫長過程。
蘇棠被緊急請到技術科,她隻粗略掃了幾眼核心設計圖,便肯定地點頭:
“基因靶點、代謝通路調控……與我們在受害者體內發現的化合物特征完全吻合。這就是源頭。”
“實驗數據”文件夾則更為觸目驚心。
裡麵不僅包含了大量的體外培養和穩定性測試記錄,更有長達數年的動物活體測試報告。
報告冷靜、客觀地記錄著在不同聲波頻率、劑量條件下,實驗動物從小鼠到更高級的靈長類動物)從菌群激活到出現神經行為異常,最終到生命體征終止的完整數據鏈。
字裡行間充斥著一種將生命視為純粹實驗材料的冷酷,與梁靜姝表麵上溫文爾雅的學者形象形成了駭人的反差。
而最讓人脊背發涼的,是一個名為“清算名單”的文檔。
文檔以表格形式清晰羅列著信息,每一行都代表著一個被終結的生命。
七名受害者的姓名、照片、住址、工作單位等基本信息赫然在列。
但真正賦予這份名單以恐怖意義的,是緊跟在每個受害者信息後麵的“裁定罪名”一欄:
·李姊壬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