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婉助東宮,內外合力_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1章 婉助東宮,內外合力(1 / 1)

紫禁城的初春,本該是冰雪消融、萬物複蘇的時節,但今年的春意卻被東宮那揮之不去的沉重壓抑牢牢鎖住。宮牆角落的殘雪尚未化儘,泛著臟汙的灰黑色,與琉璃瓦上新生的稀疏苔痕形成刺目的對照。寒風料峭,穿過漫長的宮道和高聳的宮門,非但未能帶來清新,反而卷著一股混合了濃鬱藥味、陳年熏香以及某種無聲恐懼的滯澀感,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連枝頭試探著冒出的零星嫩芽,也仿佛沾染了這份憔悴,顯得無精打采。

東宮的重重殿宇樓閣,飛簷鬥拱依舊彰顯著帝國儲君的威儀,然而,行走其間的宮人內侍們,卻個個麵色如同這陰霾的天空,步履匆匆又極力放輕,寬大的袍袖下擺拂過清掃得不見一片落葉的甬道,發出窸窣之聲,更襯得周遭死寂。

他們眼神低垂,交接物品、傳遞訊息僅限於最低程度的必要耳語,連呼吸都刻意收斂著,仿佛置身於一座精美而脆弱的琉璃塔內,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咳嗽、一次失手滑落的聲響,就會震裂這緊繃的平靜,引來滅頂之災。

每日辰時和申時,太醫院最負盛名的院使、院判們都會準時前來請脈,他們身著深色官袍,麵色凝重,魚貫而入。在外廳,東宮屬官們——詹事府丞、左右春坊大學士等——早已等候多時,彼此交換著憂心忡忡的眼神,卻不敢多言。內殿深處,太醫們屏息凝神,三指搭在那隻蒼白消瘦的手腕上,眉頭緊鎖,良久,又低聲交換著晦澀的醫學術語和無奈的歎息。

每一次搖頭,每一次斟酌藥方時筆尖的遲疑,都讓侍立一旁的太子貼身內侍的心,如同浸入冰水,往下沉墜一分。藥方開出,立刻有專人飛馬送至禦藥房,內庫的珍稀藥材如同不要錢般撥發下來,東宮西北角的小廚房裡,幾隻紫銅藥罐日夜不息地冒著騰騰熱氣,濃烈苦澀的氣味幾乎浸潤了宮殿的每一根梁木,每一塊金磚,成為這方天地裡揮之不去的背景。

太子朱標躺在內殿的暖榻上,厚重的明黃色雲龍紋帷幔放下了一半,既勉強擋住了倒春寒的絲絲涼意,也將他與外麵那個鮮活而又殘酷的世界隔開。

他消瘦得幾乎脫了形,昔日溫潤儒雅、頗具父風的臉龐,如今隻剩下嶙峋的骨骼輪廓,皮膚是一種缺乏血光的蠟黃蒼白,唯有顴骨處因體內持續的低熱而泛著兩團不正常的、如同晚霞般妖異的潮紅。

他的呼吸時而急促淺短,時而變得深長而費力,喉嚨裡總像堵著什麼,發出輕微的“嘶嘶”聲。最令人心焦的是那咳嗽,毫無征兆地襲來,劇烈、痙攣性地,每每讓他痛苦地蜷起身子,單薄的胸膛劇烈起伏,額上滲出細密的冷汗。侍奉的內侍慌忙上前,動作輕柔卻難掩慌亂地為他拍撫後背,另一人及時遞上溫熱的參湯和雪白乾淨的軟緞帕子。

偶爾,那帕子離開唇邊時,會沾染上幾點刺目的嫣紅,像雪地裡綻開的紅梅,卻隻讓所有瞥見的人瞬間臉色煞白,心跳驟停,慌忙將那帕子攥緊收起,仿佛要掩蓋一個可怕的秘密。

太醫院的國手們幾乎已窮儘畢生所學,翻遍了《內》、《難》、《傷寒》諸經,嘗試了典籍中所有可能對症的方劑。

從溫和調理、固本培元的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到針對痰飲咳喘的複雜配伍,甚至在某些資深禦醫的建議下,也曾冒險用過幾劑藥性峻烈、旨在險中求勝的“虎狼之藥”。藥方的每一次更迭,都伴隨著禦醫們激烈的辯論和巨大的壓力。

然而,太子的病情卻如同陷入了無底的泥沼,雖有天下最頂尖的醫者奮力施救,有舉國最珍貴的藥材支撐,那象征著生機的力量卻依舊沉重地、不可逆轉地向下滑落,不見絲毫起色。這種僵持不下、希望日漸渺茫的局麵,所帶來的深入骨髓的無力感和漫無邊際的恐慌,遠比一場突如其來的噩耗更加煎熬、更加折磨人的心智。

就在這片令人窒息的絕望氛圍如同濃霧般彌漫東宮之時,一絲微不可察的變化,如同巨石重壓下悄然鑽出的堅韌草芽,開始在東宮內部最隱秘、最核心的角落悄然萌發。

這一切的源頭,並非來自太醫院的藥方,也非來自朝堂的議論,而是指向了太子妃身邊一位侍奉多年、沉默寡言卻極受信任的老嬤嬤——柴嬤嬤。

柴嬤嬤年過五旬,鬢發已然花白,梳得一絲不苟,眼角的皺紋刻滿了歲月的痕跡與宮廷生活的謹小慎微。她並非出身顯赫,卻憑借數十年的忠心侍奉和罕見的縝密心思,贏得了太子妃幾乎全部的信賴,掌管著東宮內寢最核心的事務。近日,眼見太子病情毫無起色,太醫們束手無策,柴嬤嬤內心的焦慮絲毫不亞於她的主人。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若太子有何不滿,整個東宮乃至她們這些貼身仆役的命運將如何黯淡。

那是一個午後,天色陰沉,並無暖意。柴嬤嬤依例仔細檢查完宮人們清洗、晾曬的各類器皿,特彆是太子和太子妃日常使用的部分,確認毫無瑕疵後,正準備回寢殿向太子妃稟報。恰在此時,一位常年在各公侯府邸、權貴門庭間走動、專替女眷們傳遞些時興花樣、胭脂水粉或是家長裡短消息的蘇家遠親婦人,由小宮女引著,前來求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婦人慣會做人,時常送些不太貴重卻頗費心思的小物件,這次帶來的是些江南新到的、異常柔軟光滑的絲線,說是給嬤嬤平日做點針線活解悶用。兩人在內侍省值房旁邊的一間小耳房坐下,婦人見柴嬤嬤眉宇間鬱結難解,眼下帶著濃重的青黑,便知她心憂何事。

婦人接過小宮女奉上的粗茶,左右瞟了一眼,壓低了聲音,仿佛隻是隨口提起般說道:“嬤嬤近日操勞,瞧這氣色,定是為上頭貴人的病情憂心吧?哎,真是天有不測風雲,這病來如山倒,去如抽絲,最是磨人心性。我們這些外人聽著,都覺著心裡揪得慌。”她歎了口氣,話鋒微轉,聲音更低了三分,“說來也是巧了,前日我偶然聽一位從南邊來的行腳商人說起一樁奇聞,也不知是真是假,姑且一說,嬤嬤也隻當閒話聽聽。那商人說,他們那邊流傳著一個積年的老醫案,據說專治這等纏綿反複、藥石似乎罔效的重症,法子卻與尋常郎中大開大合的路數不同,倒不全倚仗名貴藥材,反而極重日常調護的細微功夫,講究的是‘三分治,七分養’,聽著竟有幾分玄理,也不知是民間訛傳,還是真有點門道。”

憂心忡忡的柴嬤嬤立刻被吸引了注意力,忙追問詳情。那婦人便作努力回憶狀,斷斷續續、仿佛拚湊般地說道:

“那商人也是道聽途說,記不真切了。隻恍惚記得幾條,說什麼……‘病氣易從口鼻、汙穢處侵入,故病人周遭一應器具,尤其是杯盞碗碟、巾帕痰盂,需得以滾沸之水反複燙洗,勿使半點汙穢殘留,最好專人專用,單獨存放’;又說什麼‘侍奉湯藥飲食之人,自身需格外潔淨,最好能以細密棉布縫製麵罩,遮掩口鼻,且需勤加更換洗滌,自身衣物亦要每日更換,以防不潔之氣過給貴人’;還提到‘飲膳不必追求山珍海味之大補,反添負擔,重在清、潤、易克化,譬如用上等燕窩文火慢燉成清粥,取老母雞精華熬製清湯務必要撇儘浮油,或是川貝燉雪梨、百合蓮子羹這類,少食多餐,徐徐圖之,方是固本培元之道’;哦,對了,甚至還提到‘居室需氣息流通,謂之以天地生克之氣滌蕩病氛,但切記需避免床榻直對門窗風口,免受賊風侵襲,反損正氣’……”

這些說法,瑣碎、細致,甚至有些婆婆媽媽,與太醫院諸位大國手們引經據典、斟酌君臣佐使的開方用藥路子迥然不同,更側重於日常養護的細微末節,聽起來不像高深醫理,反倒像是民間積年老嫗代代相傳的持家智慧。

柴嬤嬤初聽覺得新奇,甚至有些懷疑,但細細品味,卻發現這些條條框框處處透著一種小心翼翼的周全與極致的嗬護之意,且所言之事皆在情理之中,並無任何古怪離奇、可能損害太子龍體之處。

抱著死馬當活馬醫、多管齊下總無壞處的心態,更出於對太子殿下最深切的憂慮和關懷,柴嬤嬤尋了個太子妃稍顯緩和的時機,將這些“偶然聽聞來的、江南一帶調養重患的古法養護之道”,以一種極其委婉、不敢居功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稟報給了日夜憂勞、容顏憔悴的太子妃。

太子妃正為夫君病情不見起色而心焦如焚,太醫們手段用儘卻收效甚微,她內心深處早已被無助和恐懼填滿。此刻聽得這些來自宮牆之外、充滿生活氣息且透著無比關切的建議,仿佛在茫茫黑暗中看到了一絲微弱的燭光。她並未深思其來源是否權威,也未聲張,隻是默許了柴嬤嬤,可在東宮內部,依此“古法”,悄然調整一些護理的細節,但切記不可乾擾太醫正診,一切以穩妥為先。

於是,一場靜默的變革在東宮最內層悄然發生。變化細微至極,若非長期身處其中之人,絕難察覺:

宮人清洗器物的次數更加頻繁,尤其是太子日常使用的杯盞、漱盂、巾帕等物,不僅清洗,更強調必以滾沸之水反複燙過,並單獨放置在特定的漆盒裡,貼上標簽;幾位貼身伺候湯藥和飲食的內侍宮女,他們的口鼻前多了一小塊漿洗得乾乾淨淨、用細軟棉布縫製的掩罩,雖然起初顯得有些彆扭,但柴嬤嬤嚴令必須執行,並安排專人負責每日更換和清洗這些布罩;禦膳房送來的膳食,在依舊保證禦製規格和太醫叮囑的禁忌之外,更突出了湯羹粥品的清潤滋補和易於消化,油膩厚味之物幾乎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精心熬製的清雞湯、燕窩粥、各式果蔬研磨過濾後的汁液;甚至寢殿內通風換氣的時辰和方式,也做了調整,既保證空氣流通,又絕不會讓風直接吹到太子的臥榻。

這些變動,混雜在東宮龐大的日常運作體係和太醫院的權威診療方案之下,如同幾滴墨水融入大海,並未引起外界的任何注意。即便是每日前來請脈的太醫們,也隻當是東宮內眷更加儘心儘力、於細微處愈發謹慎,並未將這些護理細節的提升與某種迥異的醫療理念聯係起來,甚至其中幾位心思細膩的太醫,內心還覺得這些舉措頗為妥當,有助於康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遠在翰林院的林霄,通過蘇婉那條絕密、曲折且單向聯係的情報渠道,隱約得知東宮內部護理風格正在發生一些符合他預期的細微轉變後,一直緊繃的心弦終於難以察覺地鬆弛了一絲。

他獨自坐在廨房內,望著窗外漸綠的枝椏,長長地、無聲地籲了一口氣。

隻有他自己知道,在這場與時空和命運的博弈中,他投下的石子究竟意味著什麼。那些關於消毒、隔離、營養支持的現代醫學常識,是他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寶貴遺產。在此刻,它們正以一種極其隱秘、被層層包裝的方式,跨越了時空的阻隔,融入對這位帝國儲君的救治之中。或許它們無法創造奇跡,但林霄堅信,這些措施至少能為那位虛弱的儲君構築起一道更堅實的防護屏障,減少繼發感染的風險,提供更好的支持,從而為太醫院的正統治療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增加一線寶貴的生機。

他依舊每日在翰林院當值,麵容沉靜,與其他同僚一樣,聽聞太子病情時麵露憂色,參與討論時語氣沉重。唯有在無人察覺的角落,他的目光會不由自主地投向東方那一片巍峨的宮闕,心中默默祈願:願這跨越時空的微末之力,能真正起到作用;願那位素以仁厚聞名的儲君,能夠吉人天相,挺過這場劫難。

“儘此人力,聽乎天命,但求無愧於心。”他在心底再次默念著這句話,仿佛是為自己打氣,也仿佛是對冥冥之中某種力量的陳述。

然後,他深吸一口氣,重新收斂心神,將所有的擔憂、期望、以及那份深藏不露的秘密,都牢牢鎖在眼底深處,再次埋首於眼前那些散發著墨香和歲月氣息的案牘之中,繼續扮演好他那位剛剛踏入仕途、謹小慎微的翰林院修撰角色。窗外的春光,似乎在這一刻,也悄然明亮了少許。

喜歡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請大家收藏:()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之羊毛女王 穿成惡毒妻主後,夫郎們拿命寵 魂穿1970 她的權利遊戲 資本家小姐隨軍,一夜好孕懷雙胎 HP:伊絲塔小姐隻想安靜學習 墜入深淵:隻有我有裝備欄 星球覺醒:起源 神魔燼土:燭與如意 末日靈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