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紫禁城籠罩在一片悶熱之中,蟬鳴不絕於耳,仿佛在為這座帝國心臟的每一次跳動做著注腳。太子朱標的病情在太醫們的精心調理下,終於趨於穩定,這讓包括林霄在內的許多人暫時鬆了一口氣。然而,林霄內心的警報並未解除,反而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加敏銳。
夜深人靜時,林霄獨坐書房,窗外月色如水,灑在書案上堆積如山的卷宗上。他的思緒飄向遠方,那個他已經開始淡忘的二十一世紀。在那裡,曆史隻是書本上的文字;而在這裡,曆史是活生生的現實,每一步都可能萬劫不複。
“藍玉案...”林霄低聲自語,指尖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麵。他知道,按照曆史軌跡,這場牽連甚廣的大案即將爆發,而他現在就身處這場風暴的中心。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於頂,不知何時便會轟然斬落。更令他憂心的是,太子的健康狀況經過此番重創,已是風中殘燭,誰能保證不會有下一次?未來的變數之大,足以讓任何有心人寢食難安。
林霄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夜空中那輪明月,思緒萬千。作為穿越者,他擁有先知先覺的優勢,但也正因如此,他更加清楚曆史洪流的不可阻擋與細微變化的不可預測。他既不能表現得過於未卜先知,引起懷疑;又必須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選擇,保全自身。這種走鋼絲的感覺,讓他夜不能寐。
“必須掌握更多信息。”林霄下定決心,他的情報收集工作因此進入了更深入、更廣泛的階段。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入翰林院時,林霄已經坐在自己的值房內。作為翰林院侍讀,他有著接觸大量朝廷文書的便利。翰林院乃清貴之地,不僅掌管誥敕起草、史書纂修,更是朝廷各類文書奏報的彙聚之所。雖然核心機要接觸不到,但各地上報的尋常題本、奏疏,乃至一些過往的檔案記錄,林霄皆有機會閱覽抄錄。
“林侍讀,這是今日剛從通政司送來的各地奏本,需要分類歸檔。”一位同僚的聲音將林霄從沉思中拉回。
林霄轉身,接過那一疊厚厚的文書,微笑道:“有勞了。”
這樣的日常事務,他已經駕輕就熟。作為翰林院侍讀,他的職責之一便是協助整理這些從全國各地送來的奏報。在旁人眼中,這或許是繁瑣枯燥的工作,但對林霄而言,這卻是了解這個時代、洞察朝局動向的絕佳窗口。
他的情報收集工作,因此進入了更深入、更廣泛的階段。除了繼續通過老仆林福在市井間留意關於勳貴、特彆是與藍玉過往甚密者的風聲近日此類傳言愈發密集,且多帶肅殺之氣),他更加注重利用翰林院侍讀的身份之便。
翰林院乃是大明王朝的清貴之地,不僅掌管誥敕起草、史書纂修,更是朝廷各類文書奏報的彙聚之所。雖然核心機要接觸不到,但各地上報的尋常題本、奏疏,乃至一些過往的檔案記錄,林霄皆有機會閱覽抄錄。他的目光,不再局限於京城一地和勳貴圈子,而是投向了更廣闊的疆域,特彆是那些裂土封王的藩鎮。
夜深人靜時,林霄常常獨自留在翰林院的檔案庫中。油燈下,他一頁頁翻閱那些已經積了薄灰的文檔,目光如炬,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有用的信息。他知道自己正在進行的是一項極其危險的工作,一旦被人發現他如此係統地搜集情報,特彆是關於藩王的信息,必定會引起懷疑。因此,他格外小心,從不直接抄錄敏感內容,而是采用隻有自己能看懂的符號和簡語,記錄在另一本看似普通的讀書筆記上。
其中,就藩北平的燕王朱棣,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存在。林霄開始有意識地搜集和分析一切與朱棣相關的信息。從兵部關於北平行都司的尋常軍務彙報中,他能推測出燕王府護衛的操練頻次和大致規模;從戶部關於北平府的錢糧撥付記錄和地方賦稅奏銷中,他能隱約窺見朱棣在封地內的經營狀況;甚至從一些邊將敘功的奏本裡,能讀到燕王親自率兵出塞,擊退小股蒙古擾邊部隊的記載。
這些信息瑣碎而分散,如同散落的拚圖碎片。但林霄憑借其過人的記憶力和分析能力,將這些碎片一點點拚接起來。更不用說他還有來自未來的知識作為參考框架,能夠幫助他辨彆哪些信息是真正重要的,哪些隻是無關緊要的雜音。
“燕王府去歲冬季請求增撥棉衣三千套,理由是護衛擴編...”林霄默讀著一份來自工部的普通公文,心中卻是一動。燕王護衛的定額早有定製,此番擴編是否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許可?還是以其他名義變相擴張實力?
他又翻出一份去年秋季北平等地的糧賦統計,發現北平府周邊的軍屯產量有明顯提升,而這一成績被歸功於燕王府推行新的耕作方法。林霄在腦中迅速計算,這樣的產量提升足以支撐多少額外兵力的糧餉。
最令林霄在意的是多份邊關奏報中提到燕王“親冒矢石”、“身先士卒”與蒙古部落交戰的記錄。這些戰事規模不大,多是擊退小股擾邊部隊,看起來無足輕重,但累積起來,卻塑造了一位勇武善戰、忠於王事的藩王形象。而且,林霄敏銳地注意到,這些交戰記錄中,偶爾會出現一些蒙古部族頭領的名字,這些部落在未來將會成為朱棣的重要助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天下午,林霄在整理洪武初年的舊檔案時,偶然發現一份關於各路親王就藩前師資配置的記錄。其中,燕王朱棣的少年師從名單中,一個名字引起了林霄的注意——姚廣孝,即道衍和尚。這份記錄顯示,這位佛學高僧曾在洪武五年前後,短暫擔任過燕王的佛法講師。
林霄心中一震。道衍和尚,這位在正史中被描述為在洪武晚年才與朱棣相遇的神秘謀士,原來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與未來的永樂帝有了交集。這意味著兩人之間的關係可能比他想象的更為深遠,道衍對朱棣的影響也可能開始的更早。
隨著調查的深入,林霄對朱棣的了解越來越立體。他發現這位燕王不僅在軍事上表現出色,在治理封地方麵也頗有建樹。他重視農桑,興修水利,整頓吏治,在北平一帶威望日隆。同時,朱棣似乎刻意結交文武官員,無論是朝中重臣還是邊關將領,都有與他過從甚密的記錄。
更令人注意的是,朱棣在對待蒙古部落的策略上,展現出超越一般武將的政治智慧。他並非一味征伐,而是采取“剿撫並用”的策略,一方麵武力打擊不臣部落,另一方麵又通過貿易、封賞等方式拉攏那些願意歸附的部族。這種靈活務實的手段,使得他在北方邊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燕王鷹視狼顧,銳意進取,治軍嚴明,深諳韜光養晦之道...絕非久居人下、甘守藩籬之輩。”林霄在深夜的油燈下,於自己那本密語寫就的“黑料本”上,添上了這樣一句評語。每多了解一分,他心中的憂慮便加深一分。這位未來的永樂大帝,此刻已然顯露出不凡的潛力和巨大的威脅。
然而,林霄並沒有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朱棣身上。他以同樣的方法調查了其他幾位邊塞藩王,如寧王朱權、代王朱桂等。這些藩王同樣手握重兵,鎮守邊陲,在地方上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特彆是寧王朱權,以其文采風流和善於治軍而聞名,麾下“朵顏三衛”更是精銳騎兵,實力不容小覷。
通過這些調查,林霄對明朝初年的藩王製度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洪武帝朱元璋為保朱家天下長治久安,賦予藩王極大的權力,特彆是那些鎮守邊塞的塞王,既有行政權,也有軍權,幾乎是一個個國中之國。這種製度在開國初期確實起到了鞏固邊防的作用,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如果太子健在,這些藩王或許會安守本分。但若太子有不測...”林霄不敢再想下去。他知道曆史的發展方向,但也明白現實遠比史書上的幾行文字複雜得多。他現在的每一個發現,都在提醒他未來的變數和危險。
一天晚上,林福從市井回來,帶給了林霄一些新的消息。朝中關於藍玉的流言越來越盛,據說已經有一些與藍玉關係密切的將領被秘密調查。同時,皇上近來的脾氣越發暴躁,多名官員因小過受嚴懲,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少爺,老奴還聽說一件事。”林福壓低聲音說,“最近京城來了幾個北邊口音的商人,出手闊綽,正在四處打探朝中動向,特彆是關於東宮和涼國公的消息。”
林霄眉頭一皺:“北邊口音?是北平一帶的嗎?”
“正是,老奴特意試探過,確是北平口音無疑。他們表麵上是在做皮貨生意,但問的問題卻遠遠超出生意人的本分。”林福回道。
林霄沉吟片刻。這會不會是燕王派來的人?在這樣一個敏感時刻,朱棣對京城動向表現出如此濃厚的興趣,其用意不言自明。他可能已經在為各種可能性做準備了。
“福伯,繼續留意這些人,但切記不要打草驚蛇。”林霄叮囑道,“現在朝局微妙,我們每一步都必須小心謹慎。”
林福點頭應下,悄無聲息地退出了房間。
林霄獨自一人沉思良久。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僅僅滿足於被動地收集情報,更需要主動布局,為可能到來的風暴做準備。太子病重隻是一個開始,更大的風波還在後麵。他需要更多的盟友,更需要保護好自己和自己關心的人。
他走到書案前,鋪開紙張,開始起草一封給遠方好友的信件。在信中,他用隱晦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局的擔憂,並暗示可能會有大變故發生。這封信看似隻是尋常的問候與感慨,但隻有收信人才能讀懂其中的深意。
寫完信,林霄又拿出那本“黑料本”,仔細翻閱自己這段時間以來記錄的各項信息。從朝廷黨爭到邊關軍務,從藩王動態到市井流言,一頁頁翻過,大明王朝的立體圖景逐漸在他腦海中清晰起來。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帝國,表麵強盛,內裡卻暗流湧動。
特彆關於燕王朱棣的部分,林霄做了重點標記。他明白,無論未來如何發展,這位雄才大略的藩王都將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了解朱棣,就是把握未來走向的關鍵。
窗外,月色如水。林霄吹熄油燈,站在黑暗中,望向北方。在那個方向,北平城中,燕王朱棣此刻在做什麼?他是否也已經感知到時代浪潮的湧動,正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山雨欲來風滿樓啊。”林霄低聲自語,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既然命運讓他來到這個時代,他絕不會坐以待斃。無論是為了自保,還是為了改變曆史的悲劇,他都必須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時代的所有玩家,特彆是那些將在未來掀起驚濤駭浪的藩王們。
情報工作必須繼續深化,藩王們的一舉一動,都需牢牢在目。這不僅關乎他個人的生死,更可能影響到這個帝國的未來走向。林霄知道,他正走在一條危險而重要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必須如履薄冰,但同時也必須堅定不移。
“在這個時代活下去,並不容易啊。”林霄輕聲歎息。他知道,自己不能僅僅被動等待曆史發生,而應該主動布局,為自己在即將到來的風暴中尋找一線生機。
夜漸深,書房內的燈光一直亮到黎明。林霄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條危險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必須如履薄冰。但為了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活下去,他彆無選擇。
當第一縷晨光透過窗欞照進書房時,林霄吹熄油燈,整理好衣冠。新的一天即將開始,而他的情報深化工作,也進入了新的階段。未來大明王朝的走向,或許就隱藏在他正在整理的這些看似平常的文書之中。
“情報就是力量,在這個沒有網絡的時代尤其如此。”林霄自言自語道,隨即推開房門,迎接又一個充滿挑戰的日子。藩王們的動向已經逐漸清晰,而他的計劃,也正在慢慢展開。
喜歡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請大家收藏:()大明老六寒門書生開局死諫朱元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